浅谈周口木板年画的民俗文化内涵
2017-04-15邢星
邢 星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浅谈周口木板年画的民俗文化内涵
邢 星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年画是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多用于百姓过年时张贴,寓意美好,样式丰富,颜色喜庆,深受民间百姓的欢迎。年画的创作样式也是丰富多彩,但大多是木板套色,周口木板年画就是这样,冯骥才先生说“木板年画并不完全等同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皇;而狭义的用木板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民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板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所以木板年画是年画的一种,可是提到木板年画,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开封的朱仙镇木板年画,其实周口的木板年画丝毫不逊色于朱仙镇木板年画。
周口木板年画发展于明末清初,至今约400多年的历史。在逢年过节的吉祥日子里,老百姓喜欢用已经发展的很完善的年画去装饰他们的家,在门上,墙壁上,甚至厅堂上。如此经济发展欣欣向荣的时期,经济中心也相对分散,在一些经济发展好的城市的带动下,一些中小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不容小觑,就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木板年画在那一时期得到稳定充足的发展。明朝末年,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日趋成熟,明末的年画题材已经不是处于摸索创作阶段,而是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大大节省了创作时间,使得木板年画的创作效率提高,效率提高后自然在百姓中的普及程度也更大,受众面也就更加宽广,使得百姓更加接受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版面内容也有了稳定的模式,而且表达祥瑞与民俗的内容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更加有利于木板年画的受众程度并有利于其传承和发展。而清代,更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期,年华的创作题材更加的丰富,创作表现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在这个阶段里,周口处于处于朱仙镇木板年画往东南发展的交流线上,周口木板年画吸取了朱仙镇木板年画的技术,在这400多年的发展中,周口木板年画从姗姗学步发展而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当地的人民也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周口木板年画通过代代相传,在重视历史传承的前提下,一代代的不断的改进与创作,使之更加完善,如今,周口木板年画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在延续题材的同时并将题材延展扩大,并且有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线条的运用流畅且遒劲,充满着力量与故事感,画面动感的线条仿佛在给观者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周口木板年画是运用木板套色的原理进行创作,创作者需要具备绘画勾线、刻版、印刷补色、装裱的熟练技术,在木板上进行刻板,木板的选材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采用梨木,因为梨木坚硬,纹理细腻,不易变形,厚度都在5厘米以上,相对来说容易保存,方便以后的多版印刷与重复利用,分多版多次雕刻,用水状的鲜艳的颜料进行套色,分多次多版印成颜色丰富的彩色年画,勾线是前期的创作准备,考验创作者的基本功力,现在一般都有已经成了一种绘画样式的版画纹样,方便创作者一遍遍的复刻,一般内容以人物神仙形象居多,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在梨木板子上描摹之后就要进行刻板,一般分为线板和色板,共五版,周口木板年画通常有四个颜色,所以需要四块色板,首先先刻出线板,用线板在纸上印出线稿,在架子上晾干,再通过色板的不同雕刻,一个色板印上一种颜色,如此反复,四个色板利用结束,整幅作品上面也有了四种颜色,在此过程中,由于色板是逐个印刷,所以定位的难度很大,需要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创作者有一定的耐心去用手定位。
周口木板年画除了以传统的“灶王”、“门神”、“菩萨”、“玉皇”等为主题,现在还根据周口关帝庙内的木雕和石雕里描绘的故事进行创作,在中国古文化的发展中神仙英雄的造型特征就是混实健壮,孔武有力,菩萨、灶王和蔼可亲,圆润朴实,所以周口木板年画造型古朴圆润,用不多的颜色创造出体积感,线条流畅灵动,画面朴拙且雅致,给人视觉上以美的享受,构图更加是圆满匀称,符合视觉美的规律,现在,周口木板年画根据自己身边的民俗文化知识进行创作,更加具有人情味与地域特色,也更加得到当地人民的认同。
周口木板年画一般分成四版,有红、绿、紫、黄四个颜色,色彩古朴而单纯,这点和朱仙镇木板年画有很大区别,朱仙镇最多可达到九版套色,虽然周口木板年画颜色相对单纯,可是简单明了的色彩使得视觉冲击力更强,且颜色久不脱色,不跑色,保留了百年前的制作特色,作为后来人,可以通过周口木板年画与先辈们进行思想精神上的交流。
文化内涵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周口木板年画这两点都具有,首先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产物,具有民族性,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它的历史性也不容小觑。
一个地区的民风民俗,是这个地区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生活方式,周口历史悠久,伏羲文化养育了淮阳太昊陵,西华县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鹿邑县的老子创立了道家文化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周口人民爱好逛庙会,置办年货节货,其中周口木板年画就是其中一样,尤其是大年和小年,人们都会购置门神和灶神在家里,“商贩们叫卖年画,总在岁末年头。他们大量地流行于广大的人民之间,为他们喜爱喜见。山巅水涯无不到,穷乡僻壤无不入,是流传的最为普遍深入的东西。”在当地人们的眼中,门神不仅可以驱邪避凶,保护家人安全,也可以祈愿,为下一年的平安许愿,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王树村在《中国年画史》中指出:“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中一门独立的画种。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可见门神年画的起源历史悠久,且周口木板年画也继承了门神年画。过小年请灶神爷和灶神奶奶,周口人民会把请来的灶王爷和灶神奶奶的木板年画贴在厨房的灶台旁,望灶神爷能够保佑一家人有吃有喝有口福,一家的灶台烟火的兴旺代表了一家人优秀的生活品质,大家会感谢灶神前一年的保佑,也会希望接下来的一年家里生活能够更好。
直到现在,周口人民还是保留了小年拜灶神,大年拜门神的风俗,认为灶神能给生活带来物质保障,门神给家里带来安全保障,这是深深植入在了周口汉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观念里,也是人们心中的价值标杆,在这样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人们遵从风俗与寻找价值的观念给了周口木板年画以发展空间,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日趋迅速,除了民风民俗和价值观念,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周口木板年画在保留传统的前提下,融入现代人的需要和审美,肯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支柱,是民族文化的根”在历史长河中,周口木板年画一直充当着过节祭神与祈愿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了解了其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之后,会赋予它新的精神寓意,周口木板年画不仅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也是现代人民学习和认知历史的实体,它也提醒着人们时刻继承传统与不断改变创新,创造出新的周口木板年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与政策的双重支持,周口木板年画迎来了新的发展篇章,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下,我们更加要珍惜和学习周口木板年画的工匠精神,增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意识,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抓住当代的经济政策机遇,争取创发展新高峰。周口木板年画在2015年,被列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这将吸引更多的艺术家投入创作,丰富历史题材,增加创作符号,也可以随着市场走进人们的视线,使之扎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周口木板年画肯定会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