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04-15中共七台河市委员会

奋斗 2017年21期
关键词:生产发展

■中共七台河市委员会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共七台河市委员会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抓住转型发展重点、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强化社会建设弱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突出抓好转型发展这个重点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聚焦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视产业结构单一、民营经济活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减乘除”并用,努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实行改造升级传统煤炭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替代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煤炭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医药、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推动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跨越,努力把石墨新材料及发酵产业打造成支撑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木制品、农机、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打破单一产业结构制约,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带动的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双创”蓬勃发展,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催生发展新动能。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托宝泰隆石墨清华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的科技优势和150吨石墨烯量产的项目优势,加快推进石墨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端石墨新材料产业,构建高端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高度重视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探索实施“周末工程师”“候鸟式”聘任、顾问指导、“银发精英”等方式,柔性引进适用人才。

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瓶颈。要高举改革旗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抓住民营经济试点市的有利契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真金白银政策措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平台和载体建设,委托专业团队用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石墨、发酵产业等各类产业园区,推动科技与产业紧密融合、人才与项目紧密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创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增强的产业体系。坚持规划引领,积极融入全省“一两小时经济圈”和哈长城市群建设,努力打造全省煤化工生产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和龙江东部商贸物流中心。

二、着力补齐民生领域这个短板

民生保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问题导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期待相比,我市社会事业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和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优质资源供给缺口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群体收入等方面不平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存在供给不充分和供给不均的双重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顺应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必须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深刻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紧紧抓住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坚持对症下药,把加快补齐社会事业短板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坚持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是解决民生难题的科学手段。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地制宜地发展光伏发电、棚室果蔬、特色种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突出抓好金融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促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目标,抓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探索完善“医联体”机制,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把共建共享理念贯穿和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改革创新。破解民生领域的老大难问题需要采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要不断解放思想,扎实推进社会事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积极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民生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形成多元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促进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创新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重点强化安全生产这个弱项

安全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突出抓好以煤矿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求。

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是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遏制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针对安全监管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到位、监管不闭合等问题,对安全监管工作流程实行再造,编制岗位说明书,建立安全生产巡察督察机制、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安全风险管控机制、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应急救援管理体制、责任追究和考核奖惩机制等制度,全力构建职责明确、全面覆盖、密切协作的监督管理体制。

落靠工作措施。强化安全综合监管“人防”措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巡查检查和专项整治,强化地方煤矿分类监管,严格落实包保责任。聘请老干部、安全生产专业人员参与安全生产监督。创新安全监管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建立区县煤炭行业安检人员定期轮岗交流机制,不断提高安全监管从业人员待遇。推进安全综合监管“技防”措施,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重点强化对煤矿企业监测监控,提高安全生产机械化水平。利用无人机信息技术建立无人机巡查监管安全生产体系,对重点部位实施立体巡查、实时监测。

强化工作责任。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党委和政府责任,履行党政主要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强化执法监管。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所有层级、各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管理考核和严格奖惩等方式,建立起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督促企业切实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对不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纳入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生产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