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人见事见思想
——采写《“贼村”的帽子摘掉了》一文的经历与体会

2017-04-15张仁平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漳平市治安通讯

■张仁平

见人见事见思想
——采写《“贼村”的帽子摘掉了》一文的经历与体会

■张仁平

采访写作是记者的常态性工作,有些事之所以难忘,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冲淡了记忆,那一定是采写的体验、感悟与日常有所不同,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其中,我第一次获得全国性大奖的作品 《“贼村”的帽子摘掉了》,至今十多年过去了,采写的经历却深深地印在脑海,现在回想起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晰。

接到报社电话,我在采访路上

2002年9月,《检察日报》在一版开设 “见证法治辉煌 迎接十六大”专栏,刊发一组专稿报道,反映 “严打”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总编室让我围绕主题采写一篇新闻稿。接到任务后,我马上联系职能部门,收集相关素材,其中一份材料提到的信息引起我的注意:在 “严打”斗争和专项治理中,福建漳平市和平镇卓宅村发生了由乱到治的变化。

漳平位于福建西南部,是革命老区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离省城400多公里。从省会到漳平,当时尚未通高速,我和同事当晚乘福州至龙岩的火车,经过6个多小时的行程,凌晨三点到达漳平站,再坐三轮车到城区,那时天还未大亮,就先在一间宾馆住下。上班时,我们即到漳平市检察院了解 “严打”整治斗争情况,刚落座不久,就接到赵信副总编辑 (时任总编室主任)的电话,问我采访工作进展,我说,刚到达,一会就到村里采访。

当时,陪同我们下去采访的还有漳平市院干警、和平镇综治办的同志。到了卓宅村后,我们召开了村干部座谈会,请他们谈村里治安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村民靠什么增收;问询路边个体食杂店 “掌柜”,对村庄变化的感受;到工地了解新村建设情况;走访 “两劳”释放回来的当事人及其家属,记录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专项整治工作队送法到田间地头到家门,村里实行治安巡逻等预防工作措施等。我们问得很具体,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回来后,我负责执笔写作,稿件很快刊登在一版突出位置。后来,这篇反映漳平市卓宅村专项整治成效的通讯《“贼村”的帽子摘掉了》荣获第十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一等奖。

我的体会是,工作报道反映一项工作成效或一个地方的经验做法,让工作报道也沾着 “泥土”、 带着 “露珠”、冒着 “热气”,更加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而不是自说自话,既要以小见大、突出典型,更要深入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只有见人见事见思想的新闻作品才更有生命力。

小处着眼,体现综治大主题

体现 “严打”斗争和综合治理成效的内容,可以是公安机关破获重特大刑事犯罪,严厉打击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活动的成果;可以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审查批捕起诉职能,深挖黑恶势力背后 “保护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做法;可以是法院从重从快审理案件,从严惩处狠刹犯罪分子嚣张气焰,以及群防群治使发案率下降的事实等,凡能够反映社会治安好转、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对治安满意率上升等方面的新闻事实,都可以作为综治素材加以选择。

对上述素材的来源,大多是职能部门参与 “严打”整治工作的情况、或 “严打”部门的工作总结,我把这些面上的经验做法再加上具体的案例,组合成一篇稿件不是难事,但可以肯定,这样一篇浮在面上的新闻报道, “看不到” “严打”专项整治带来的变化, “听不到”人民群众对变化前后的感受。因此,当我接到报社约稿要求后,经过多方的推敲比较,确立了从一个村、一个社区或一条街道治安从乱到治的变化,来体现 “严打”整治这一主题的写作思路。选择以小见大题材的好处在于,切入点小,好操作,主题集中,采访目的明确。

选择典型,增强文章说服力

确定以小见大的写作思路后,接下来就是选择反映治安从乱到治的典型。

我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漳平市卓宅村是福建省治安重点整治和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重点村,这个地理位置靠铁路沿边、仅有1200多人的小山村,近几年来就有25人因偷盗列车货物被劳教、判刑和通缉,卓宅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做贼村。开展 “严打”整治斗争后,该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居乐业,依靠勤劳致富。可以说,一个村治安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 “严打”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效。

还有一个事例是,福州一辖区政法部门把横行乡里多年群众切齿痛恨的黑恶势力及 “保护伞”一举挖出,使长期以来被犯罪团伙垄断的市场秩序恢复了往日正常的景象。这一例子是发生在 “严打”期间的事件,通过 “严打”整治促进市场秩序是一时的好转,还是持久的稳定尚难断定,相比较而言,第一个事例更具说服力。为此,我决定舍近求远,前往漳平市卓宅村采访。

精心采写,见人见事见思想

卓宅村的变化引起多家媒体的关注。到卓宅村那天,也有电视台、报刊记者在村里采访。从日后见诸报端的反映卓宅村变化新闻报道的稿件看,《“贼村”的帽子摘掉了》这篇通讯见人见事见思想的特点更为突出。

见人:文中有铁道部铁路护路联防小组办公室领导的感叹: “如今的卓宅村确实变了”;有 “浪子回头金不换”、带领农民发展村财走致富路的村主任的感受: “仓禀实而知礼节。”新闻因人物而生动,人物生动的语言为这篇通讯增色了许多。

见事:通讯第一段,就以富有动感的事例开头吸引读者眼球: “去年10月11日,十多名村民正在劳动,忽然听到 ‘有人抢劫’的呼叫声,他们放下手中的活计,沿铁路线追出20里,将在列车上抢劫旅客钱财的两名疑犯擒获;……这是发生在福建省漳平市西园乡卓宅村的感人场面。”此外,文中还有疑犯慑于 “严打”声威投案自首、村民自发扑灭大火、 “两劳”人员释放回家勤劳致富的事例。

见思想:通讯中用了两个人物的引语:一是服刑人员家属的话,当我们问一名家属,问她爱人开运输车是否还会帮人拉赃物时,她说,谁还会去赚那些心都提到嗓子眼的钱?还是正当的钱来得放心实在!另一个是村主任的一段话:他说,治乱还须治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村民就不会想去干那些违法的事了。从这里可以看出, “严打”斗争和综合治理已不仅仅使卓宅村两年没有发案,更重要的是广大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预防犯罪意识的觉醒。

通讯结尾也耐人寻味: “离开卓宅村时,记者回头放眼望去,山头果树绿,田野蔬菜香,新村建设如火如荼,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篇工作成就性报道,向读者展现的是一幅和谐乡村的画卷。此稿被收入本报十年 《相对精品》一书中。试想,如果坐在办公室对现成的 “严打”材料编编改改,又怎能 “见人见事见思想”?

从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深入采访,才有筛选素材的余地,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才有反映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驻福建记者站站长)

观点速递

如果仅从传播内容来看,笔者认为, “新闻反转剧”其本质更倾向于虚假新闻,二者都是提供了虚假信息。但 “新闻反转剧”与虚假新闻也有不同之处——公众舆情的转变。因此,可以说, “新闻反转剧”是虚假新闻,虚假新闻也很有可能会因为造成了舆论的大反转而发展成为 “新闻反转剧”。众所周知,虚假新闻违背新闻真实性,是对新闻道德的破坏,是新闻传播者需要坚决抵制的。因此, “新闻反转剧”这一新闻传播闹剧自然也会破坏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消解新闻传播伦理。

——周照美,《新闻世界》2017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漳平市治安通讯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Me & Miss Bee
福建省漳平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刘枝昌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
通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