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信 才能行远
2017-04-15龙之剑
■ 龙之剑
心有所信 才能行远
■ 龙之剑
一个人不忘初心,就是洗尽铅华不忘本;一个政党不忘初心,就能大浪淘沙永向前。
共产党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作为根本宗旨。忘了初心,就是忘本;忘了初心,就是丢根。党的十九大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欲知大道,史可为鉴。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从只有50多位党员到拥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基层组织,成为世界最大执政党。之所以能够历经风浪而不动摇,历经艰难而不溃散,久经考验而不变质,让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关键在于对共产主义具有钢铁般的信仰。
历史是最好的镜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当今时代,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变,越是这样越需要奏响共产党人理想信仰的主旋律。时下,上海、广东、黑龙江、安徽、江苏、河南、陕西、浙江、河北、贵州等多个省份的省委书记纷纷带队,前往当地纪念传承红色文化的历史场所,从我们党的红色历史资源中,吸吮历史馈赠的政治养分,探寻精神的家园,坚定理想的高地。这是忠诚信仰的思想自觉,也是最内在的看齐追随。
红色的记忆,会激励我们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去。丁晓兵从战场下来后,养成了一个习惯,常到烈士陵园看看。在与先贤先烈的凝视和对话中,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有助于铭刻人生信念的方位,增进砥砺前行的动力。一位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的干部讲,徜徉于井冈山的“红色”与绿色之间,空气中除了负氧离子,还有信仰的氤氲。
没有高贵的理想,灵魂就会“失重”。当诗和远方淡出视野,当理想与信念不再栖居心灵,一些人就会被庸俗的“成功学”裹挟,开始把信仰当笑谈、把初心变私心、把规矩当摆设,心口不一、知行背离,在名利上沉迷,在物质上放纵,还总以为可以瞒天过海、无人可知,殊不知从恶如崩、天道难欺。君不见,那些丢失信仰、迷失信仰的人,最后的归宿不都是身陷囹圄了吗?每个共产党人都应对理想进行灵魂深处的叩问,避免精神迷航、灵魂失重,避免“走太远”而“回不来”。
信仰是共产党员的元气和命脉。信仰坚定,才能百邪不侵,力量倍增。徐特立问董必武:“为什么在长征那么困难的时候,你总是那么快乐?”董老答:“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前途。”越是了解历史的细节,就越是叹服于信仰的惊天伟力。
没有信仰,何以存在?!曾志说:“共产党人,革命利益高于一切,除了信仰之外,一切都是可以舍弃的,包括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有信仰,青春才不会无处安放;有信仰,人生才不会随波逐流;有信仰,理想才不会被迷茫驱散。
忠贞不渝、誓死不屈的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所系、本色所在。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平常时候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危急关头豁不出来,与普通人无异,和优秀出色无关,甚至发生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等问题,根子都是丢掉了忠贞信仰,丧失了灵魂底色。一位落马贪官在忏悔录中写道:“信仰的堤坝一旦溃决,牢房的铁门便会打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大会主题的表述,第一句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赤。信仰问题是头号考题。“四个伟大”越深化,越要坚定信仰,决不能做“党的暂时同路人”,持续“讲看齐”“讲追随”。常问“四个伟大”为什么、我能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激励自己不忘初心、不忘来路,才能让“围猎”望而却步,让诱惑无机可乘,让腐蚀销声匿迹,始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忠贞不二、稳如磐石。
信仰永远是指路明灯,是精神支柱,是力量源泉。忠诚信仰,“钙质”就不会流失,骨头就硬,就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心有所信,才能行远。”有人曾在“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病床前问:“你为中国研究原子弹,现在还患癌了。中国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呢,值得你把命都搭上了?”邓稼先是这么回答的:“原子弹十块钱,氢弹十块钱。”对于共产党人来讲,有远比金钱更为高贵的,那就是坚定纯洁的理想信念、务实清廉的本色、为民担当有为的情怀。
牢记使命、坚守信仰,必须以信仰铸魂壮骨,融入血液,才能不忘初心、守望良心、摒弃私心,不以位高而忘本、不以权重而忘形、不以名利而迷失自我,就会像“站立在海上的岩石一样,经得起海浪的冲击”,永葆政治本色,积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