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国家反腐倡廉鼓与呼
——谈检察日报 《反贪周刊》的办刊理念

2017-04-15■姜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2期
关键词:反贪贪官办刊

■姜 洪

为国家反腐倡廉鼓与呼
——谈检察日报 《反贪周刊》的办刊理念

■姜 洪

最近,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火了,人们在追剧的同时,对反腐倡廉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作为检察日报一份专门从事反腐倡廉报道的周刊, 《反贪周刊》及其前身《廉政周刊》创刊15年来,一直为国家反腐败斗争鼓与呼。本刊的报道一直随着反腐倡廉斗争的不断深入,不断在报道内容和方式上继承创新。本刊办刊宗旨从 “传播廉洁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到 “聚焦反腐热点,传播廉洁文化”的变化,凸显了与反腐败大格局的同频共振。

“传播廉洁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打造 “大廉政”传播平台

2002年12月3日,第一期 《廉政周刊》出版,当时提出的办刊宗旨是 “关注反腐大事,传播廉政文化,倾听九州民声,倡导清新世风”。2004年, 《廉政周刊》100期的时候举办了一个座谈会,检察日报原社长刘佑生提出了 “传播廉政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将这一办刊宗旨进行了浓缩提炼。

这一浓缩和提炼抓住了反腐倡廉面临的社会现实。反腐倡廉能否深入进行,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持,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而和谐社会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结果,作为一种理想追求,两者相辅相成。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反腐倡廉实践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或者说在源头防腐中,廉政文化是基础。之所以有这么多党政干部因腐败而倒下,除了体制弊端和监督漏洞,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滋生腐败的文化土壤和社会氛围。和谐社会是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作为执政者,就是要善于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问题。从廉政文化的角度讲,其文化内核就是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这个社会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也能被社会成员所遵循,这个社会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从反腐倡廉机制上讲,和谐社会就是建立了 “不易”腐败的防范机制、 “不能”腐败的约束机制、 “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 “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 “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

在 “传播廉政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办刊宗旨指引下, 《廉政周刊》这个名字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本刊有幸成为国内第一份以宣传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新闻周刊而欣喜,本刊的 “忏悔录”栏目有幸获得全国法制好新闻专栏类二等奖。

关注廉政建设热点大事、关注反腐败大案要案,是本刊报道的重要内容。

我们从个案入手,揭露贪官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比如早期报道 《发现 “带病官员”不能只靠偶然因素》,披露了因 “私生子”事件曝光而落马的 “一路当官一路贪”的典型——湖南湘西自治州原副州长彭善文; 《纪委书记的职务岂能如此 “妙用”》对湖南省常德市政协原主席彭晋镛案进行了剖析,指出 “听不进不同意见,将监督拒于千里之外,以致忘乎所以,有恃无恐,是彭晋镛走向腐败的重要原因”; 《监督缺位:好干部也会成贪官》通过对深圳市民政局原局长黄亦辉 “双面人生”的揭示,指出仅靠个人自律易犯 “反腐幼稚病”。

我们从现象入手,提出某领域反腐的紧迫性。以最近的报道为例。2017年4月11日,本刊封面报道 《“黑诊所”:非法从业者与贪官结成利益网》,河南省南阳市检察院组织所辖唐河、新野、南召等6个基层检察院成功查办了一批卫生监督领域的渎职案件。这些犯罪嫌疑人把 “黑诊所”当作发家致富的 “摇钱树”,通过对非法行医活动采取以罚代管、以罚代刑,为单位或个人牟取私利。通过具体案件,报道凸显了打击卫生监督领域渎职犯罪的紧迫性。

我们从类案入手,揭露腐败的严重危害。比如,2017年3月21日,本刊的报道《奇奇怪怪: “清水衙门”里的贪腐案》就告诉人们,环卫系统是脏、苦、累的 “清水衙门”,似乎与贪腐沾不上边,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查处的城管环卫系统贪腐案中,那些坐落在城市角落的公厕、街道旁的果皮箱、马路上的环卫车,甚至环卫工人的辛苦钱,都成了贪腐者眼中的 “油水”。这类案件,折射了环卫系统滋生腐败的一系列漏洞与问题。

“聚焦反腐热点,传播廉洁文化”——从 “大廉政”到 “专业化”,再到 “大反贪”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持续加大,检察机关反腐任务加重,查办职务犯罪力度加大,社会关注度大大提升。2014年10月,中央批准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新的反贪总局。新反贪总局的成立,为宣传检察机关职能、宣传检察机关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带来了新契机。强力打造一份报道检察机关专业化、常态化反腐工作的周刊很有必要。这既是读者的期待,也是检察报人的责任。从2016年7月5日起, 《廉政周刊》改为 《反贪周刊》,集中报道中央反腐倡廉重要部署,尤其是最高检、反贪总局关于反贪工作的重大部署、重要工作以及反贪总局的常规工作,形成常态化报道的态势。立足全国检察机关的反贪工作,创新理念、内容、形式,形成有锐度、有深度、有法度的报道特色,把本刊打造成有权威性、有影响力、专业性强的反贪周刊。相应地,我们将办刊宗旨改为 “聚焦反腐热点,传播廉洁文化”。

聚焦反腐热点,是与中央反腐力度相一致的。比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大型专题片 《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77名贪官现身忏悔,引发 “全民追剧”热潮。2016年11月,本刊的封面报道 《贪官众生相——上至正国级,下到村主任》,对电视专题片进行了盘点,归纳了贪官的几类众生相。鲜活的案例保证了报道可读性,同时也凸显中央反腐败 “上不封顶” “零容忍”的态度。再比如,我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打出了声威, “百名红通人员”纷纷归案,腐败分子已经没有 “避罪天堂”,为此,本刊于2016年6月21日推出了报道 《国际追逃追赃持续发力 “避罪天堂”只是贪官幻想》。

聚焦反腐热点,更加突出检察职能。2016年10月11日,本刊推出报道 《8个月立查3.5万官员 追赃61亿》,亮出全国检察机关2016年前8个月的 “反贪答卷”。2016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防部门全面履行侦防工作多元使命,深入推进职务犯罪侦防工作取得新成效。当年1月至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26281件35535人,通过办案追缴赃款赃物61.1亿元,法院作出无罪判决的案件数量同比下降51.2%,取得较好的办案质量和效果。报道从 “打击” “预防” “监督”“服务” “保护”五个方面,集中展现了检察机关的多元化的反贪职能。再比如,《举报——检察机关反贪办案主要线索来源》盘点了近几年检察机关受理职务犯罪举报工作情况,2013年至2015年,全国各级检察院举报中心共受理举报线索107.4万件,比上一个3年增长了95.9%。举报线索管理、初核,不立案举报线索审查,举报人保护、奖励、答复,举报失实澄清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发展。

披露贪官反省忏悔。让贪官站出来 “现身说法”,既揭露腐败危害,也教育更多人。本刊的 “忏悔录”栏目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官员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列举近年来的文章就可见力度: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的 《我在思想上成了脱缰的野马》、海关总署原副署长王乐毅的忏悔 《堕落从 “不矜细行”开始》、浙江省宁波市原市委书记许运鸿的忏悔 《“骄气”和 “私心”害了我》……这些原来大权在握的领导干部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进行的忏悔,让人们在纵观贪官们痛彻肌肤的忏悔的同时,对自己的履职行为进行回顾,以免重蹈覆辙。2017年1月,中央纪委透露将开设专题专栏,逐步公开违纪中管干部忏悔录。为此,本刊推出了报道 《贪官忏悔:一剂叩问灵魂 “苦药”》,就如何发挥贪官忏悔录警示教育作用进行了深度报道。

改成 《反贪周刊》后,本刊的定位从 “大廉政”转到了 “专业化”,聚焦检察职能,突出检察专业化,逐步形成了有专业特色的反贪报道业态。

如今,本刊又面临着打造 “大反贪”报道格局的挑战。挑战来自哪里?来自改革的推动。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3个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适应检察机关反贪职能转隶,本刊的报道方向也要相应改变,报道检察机关反贪工作要转向公诉环节,而随着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本刊将加强相关内容的报道,进一步拓展报道领域。我们相信,在恢弘的时代背景下,本刊 “聚焦反腐热点,传播廉洁文化”的报道之路会越来越宽广。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 《反贪周刊》编辑部主任)

猜你喜欢

反贪贪官办刊
“反贪”系列电影最终章 《反贪风暴5》岁末上映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2016贪官墙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特赦,对贪官说不!
反贪尖兵彭志军
乱象
最美贪官
贪官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