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服务加强指导带动农发工作提质增效
2017-04-15佳木斯市农发办
佳木斯市农发办
协调服务加强指导带动农发工作提质增效
佳木斯市农发办
佳木斯市是三江平原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我省重要粮食产区。近年来,我们与各县(市、区)农发办一道,紧紧抓住两大平原改革试验的历史性机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农发部门的职能作用,为我市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省管县”体制下,我们主动适应这一新常态,全市农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圆满完成了省农发办部署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项目区群众的认可。
一、围绕项目建设,抓示范带动
“省管县”后,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地)农发办身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重了,责任不是小了而是大了。不仅需要我们有更宽广的视野、更深邃的思考,而且需要付诸更出色的行动、取得更突出的业绩。一是总揽全局,科学谋划,确定全市农发工作重点。近年来,国家和省将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心转移到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和集中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上来,特别是随着两大平原改革试验的推进,省农发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的总体思路要比以往更明确,推进措施要比以往更有力。经过深入调研,我们提出以加快高标准水田建设,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积极发展黑木耳等特色产业,提升标准化肉牛繁育基地、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城市周边果菜种植采摘基地建设水平为重点,推动农业综合开发跨越升级,为打造佳木斯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做出新贡献。依据这一思路,我们与各县(市、区)密切沟通,研究确定其在全市这盘棋中的定位,自觉融入全市总体规划之中,形成了有合有分、统分结合的格局。二是真抓实干,打造精品,发挥行业“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农发办提出的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要求,率先在我市东出口松江、建国两个乡镇的10万亩水田区域内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通过连续扶持、重点投入,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基础设施完善,节水高效,水利化、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大幅提升。市本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效应,带动和促进了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快速推进。三是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围绕严格执行农发各项制度做表率。切实加强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物资设备政府采购制、建后管护制,以及财务管理“三专”制度、县级报账制等,并把责任分解到项目资金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反复强调,并在深入基层时将资金项目管理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检查,专项督办推进。目前,农业综合开发相关制度在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得到了充分的贯彻执行。
二、围绕省里部署,抓督办协调
充分履行市(地)级农发机构职能,围绕省农发办部署的各项任务,积极协调,加强指导,检查督办,推进实施。一是突出关键节点,深入一线指导。对县(市、区)制订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每年选项立项等关键节点,我们认真听取各地思路想法,结合其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帮助研究谋划,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各地制定规划和选项立项尽量做到定位准确、科学合理。每年项目施工期间,我们都由主任带队,分管副主任及有关科长参加,深入县(市、区)施工现场,及时掌握项目建设第一手情况,面对面指导工作,帮助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突出难点热点,组织开展调研。围绕农业综合开发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各县(市、区)农发办开展联合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最多的年份,我们组织联合调研达到4次以上。在省农发办组织的“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旱改水’、推进东部地区检查验收、加强资金项目管理、完善产业化项目政策、高标准农田项目惠民、扶持发展黑木耳产业”等调研中,我们主动配合,积极协调,与各县(市、区)农发办密切合作,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通过深入调研,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推进落实。在省农发办明确由市(地)全面负责项目验收后,为推动项目验收顺利进行,我们坚持市县两级联动,上下密切配合,精心准备,环环紧扣,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严格按照重新制定的操作规程和评分办法,确保验收结果公平公正,得到省农发办和各县(市、区)的认可。验收结束后,我们把督促整改作为重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区分不同性质和情况,分门别类提出整改要求,确定整改时限,专人负责,跟踪问效,确保整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三、围绕基层需求,抓系列服务
我们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己任,围绕提供系列化服务用心思、花气力,从多方面尽可能为基层搞好服务,积极支持县(市、区)开展工作。一是把握政策答疑解惑。在项目管理和财务工作中,凡是县(市、区)在理解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把握不准、遇到困惑时,在实施或操作中遇到具体问题时,我们坚持做到不厌其烦地予以解读或解答。特别是当地党委政府领导需要市农发办进行沟通协调时,我们都竭尽全力给予支持和帮助,减轻基层农发干部的工作压力。二是推进工作出谋划策。省里明确监理职能由市(地)负责,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我们及时把市里的想法、做法提供给县(市、区),并在全市考评中,向他们推介各地的新鲜经验,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几年来,监理工作运行良好,达到县级农发办、施工单位、监理公司三方都满意。三是提供信息及时准确。多年来,我们与省农发办各处室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信息渠道比较畅通。我们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通报给县(市、区)农发办,将上级有关要求通过这种方式迅速传达下去,从而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围绕提升素质,抓队伍建设
我市农发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比较频繁,一批年轻干部陆续调入市、县两级农发办,他们面临着尽快熟悉农发业务、进入工作角色的紧迫任务。基于这种考虑,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抓好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质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突出抓好。一是开展业务培训。针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农发财务、验收、监理等工作,我们分期分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大家明确新要求、新标准,掌握新政策、新技能,为提高干部业务能力、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组织经验交流。我们采取拉练交流的方式,组织各县(市、区)农发办主任和分管项目的副主任,实地参观各地的“亮点”项目、“精品”工程,使大家学有目标、干有样板,增强创先争优意识,强化激励作用,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三是关心干部成长。我们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反馈各县(市、区)农发办在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请各地党政领导了解支持农发工作,关心农发干部成长。近年来,各县(市、区)农发办有多名年轻业务骨干得到提拔重用,一些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一些担任乡镇主要领导。这样,我们在县(市、区)中树立起较高威信,赢得了基层的信赖和支持。
责任编辑/张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