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2017-04-15黄云熔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资格证教师资格师范院校

黄云熔

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黄云熔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闽侯350117)

面对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演变,促使全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随之萌发新一轮改革课程潮流。如何使教师教育课程与新考试模块渗透接轨,满足受教育者教育知识与资格证双赢。文章以F省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为例,分析在新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其新旧课程表异同以及与新教师资格证考试模块对接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学模式思考与尚需改革完善之处,尝试对教师教育学院课程变革的探析,以期为今后高校面对当今教师人才需求和考试新制度提供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教师教育课程;课程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教育机构以培养职前教师和职后教师为目的,其开设的课程是以提高教育教学素养为宗旨。师范类院校首当其冲处于教师教育培养的机构前锋,面对教师资格证改革形势,做出课程调整符合实际需求。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正经历了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到全国统考的初探、试点,截止2017年实行全国统考有28个省。为此,F省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根据我国当前教师资格考试变化和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率先改革部分其院的教师教育课程。本文以F省属师范院校案例,对教师教育课程在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背景下的课程变化进行分析。

一、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作为资历年轻的F省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紧密结合《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实际施行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已经走出传统“老三门”(公共教育学、公共心理学和学科教材教法)的桎梏,结合时代形势发展要求,强化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教师增强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跳板;学院相应的教材反映和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实践性。[1]在新形势下,全国统考考试模块成为教师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的新参照物之一。学院在课程和教学方法上都要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方式,主动形成对接以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和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一)新旧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笔试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考试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察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德育论、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心理辅导八大模块考试内容;考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察具体科目的理论知识;面试要求面试者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养,结合良好的表达能力,展现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片断。旧教师教育课程共设有22门,其中必修课程9门计14个学分,选修课程10门计11个学分(需选修4个学分)。另有实践环节课程:教育见习(3个学分)、教育实习(10个学分)、毕业论文(6个学分)。新教师教育课程共设有22门,其中必修课程7门计12个学分,选修课程12门计13个学分(需选修4个学分)。另有实践环节课程:教育见习(1个学分)、教育实习(7个学分)、教师专业技能(含三笔一画和微格教学)(2个学分)。

传统教师教育课程大部分覆盖了以上八大模块考试内容,以分散分散各个学科的形式,不集中体现考试内容。F省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新设了4门课程:《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必修课从9门减至7门。原先的《教育基本原理》内容主要涵盖八大考试模块中的教育类知识,改革后相对接的课程《教育学基础》主要覆盖教育基本原理、德育论、班级管理三大内容,增大比重开展以上三大模块内容讲授。学院设立了《课程与教学》,此课程充分结合了另外两大考试模块课程和教学。以单独设立科目的形式,把这两大模块内容从原先的《教育基本原理》中切割出来。这样以两大课程集中吻合五大考试模块。《心理学基础》包含三大模块考试内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不变。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模块结构的调整,充分考虑了不同性质课程在教师资格证新考试模块中所占比重大小,同时也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实际工作能力需求。根据不同学科课程分配了以下三门:《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科教学设计》《学科教材教法实验》。由此可见,在新的必修课程设置中,紧密结合了考试内容,关注学科教学知识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提升。

在选修课程设置上,由原先的10门增加至12门。其中取消了《教师专业发展》,新增三门《教师专业技能(含教学设计和班级管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小学教学名师论坛》,以上后两门课程从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通过开设更大量的选修课程,扩大课程选择范围,囊括更全面的教师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实践课程设置上,《教师专业技能(含三笔一画和微格教学)》替换旧《毕业论文》,新课程是从旧必修课程中调整至此,原先24课时增至32课时。通过增加实践环节课程课时,强化实践环节,初步实现与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要求更加稳妥对接,也进一步密切了理论与实践的相连。综上所述,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得以有效整合,裁去交叉重复的教学内容。必修课是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的最低也是相对完整的首要课程体系,必须先通过这一关才可以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基础。限定选修课的增加为拓展教师素养,扩大教师其他专业知识开阔了更大的空间,一定程度地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选择范围。合理调整了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综合新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模块,实现对接课程,分散渗透考试知识点,又加强了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提高。

(二)新旧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分析

教学模式的变革是课程变革的产物之一,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式教学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传统的教师教育即通过参加进修课程和接受更多的讲座培训,正因为如此,使教师教育者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实际解决教学问题能力。教师教育模式要创造让受训教师作为主体真正参与课程,革新补偿式、理论型教育模式,主动联系教育教学实践;以教师学员为中心,同专家、同行积极经验交流、行动研究等多种形式学习。[2]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是让学习者将主动学习置于教学首要地位,这中教学模式适合任何年龄段和任何学校、任何类型学生的学习,也是经久不衰、永不过时的。[3]教师教育学院的受教育者是教师,接受教师教育是为继续吸收教育知识养分提供阶梯。受教育者既是教师亦是学生,教育者应充分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向受教育者灌输教育知识,增长教育实践技能。产婆术,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逐渐形成的教学方法。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考,集中受教育者学习精力;提高受教育者理解、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保持学习热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学习环境。[4]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婆术适用对象应该具有一定的问题理论和实践基础,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否则此方法无异于对牛弹琴。另外,受教育者还需具有解决问题的热情和欲望。教师教育学院的受教育者们满足以上两个适用条件,即可有效利用产婆术教学法达到具体教育理论探讨。

二、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背景下深化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通识教育课程质量

F省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必修课程仍然是分科覆盖教育理论知识,在原有的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框架下,重新归纳分析教育原理类课程,并增加选修课程数量。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综合素质》考察文化素养,要求考试中掌握中外历史重大人物及事件、熟悉一定的科学常识和科普读物、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中外文学作品等。以上要求就要求教师教育学院引入通识教育课程,这是符合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潮流的一大课程变革。高师院校应以“广泛性、整合性、超功利性”为原则,增设必修性通识课程和选修性通识课程。[5]F省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必修课程没有设置通识课程,选修课程中仅有两门通识课程《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艺术鉴赏讲座》。通识课程这些经典文献或著作若以小组分享读后心得的形式进行,将会提高受教教师的思维和学习技能,拓展各方面知识。这也与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所涉及的课外综合知识相得益彰。

(二)应该单独设置教育法律法规课程

教育法律法规相关课程缺失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部分。《综合素质》中要求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学院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均未涉及到考试内容,应设置一门教育法规课程,一方面和教师资格证国考对接,一方面增强教师法律法规意识。如今教师侵害学生的事情接踵而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良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意识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渗透,更要重点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当前的F省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中仅《教育学基础》中涵盖德育论部分知识,对于教师进修提升师德还是无法摆脱桎梏。其次,德育课程可加入必修课之中,例如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培养德育工作者需要理论基础的指导,用现代德育理论指导当今社会的德育实践,用这样一种德育理论来培养德育工作者,是当务之急。[6]

(三)扩充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网络课程

目前,F省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官网提供了两大网络信息平台:教师网联同步课堂和可汗学院公开课。教师网联同步课堂所属课程表仅有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领导力》、华中师范大学《毕生发展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哲学专题》。从数量可见,网联同步课程量难以满足各个不同学科教师取之精华的需求。可汗学院公开课以其短小精悍的课程吸引众人目光,教学内容丰富,是教师备课上课的好助手。单一的课堂讲授训练无法让受教育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教学要领,可汗学院就是一个让受教育者可以反复观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总结出个人教学方法。学院应充分利用可汗学院的教学平台,可适当在课堂上展示优秀教学案例。

班级授课制为主要课堂教学时间远不足以解决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时普遍减少。利用网络平台如QQ讨论群或者微信群,可有效弥补这一缺陷问题,让每个人都有参与问题的讨论机会。例如,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面试最后一个关键的考试环节,它决定了最终是否可以成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面试环节,考察的是面试者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在短时间内展现自我实际教学技能。在教师教育学院实践课程中,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一共是18周,然而这些时间课程集中于最后学期,大都流于形式;平常的课堂教学,课时限制让一大部分学生得不到教学实际技能的锻炼。那么在上到关于面试这一环节,单纯的课堂理论知识传递与接受,学生难以实现在短时间内掌握要领。可以让每个学生经常上传各自的10分钟教学视频,然后成员们相互反复观摩,提出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结语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而教育将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中心,面临更大的挑战,而教师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同时这也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面对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形势,教师教育课程作为教师教育的首要质量培养因素,首当其冲需要主动随机应变。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必须精心选择课程,建构合理课程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设施,重视教师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必须实现身份转型,由教师到学生,虚心接受继续教育,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双平衡;其次,教育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课程的继承性和开创性的无缝有效对接,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接轨同时让大众仍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提高与促进,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政府、学校以及社会系统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7]理论课程与健康心理结合的教师教育才是我们应当追逐的至真境界。

[1]王晞.课堂教学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洪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关系范畴及遭遇质疑之分析——以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9).

[4]周婷,余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带给教学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5]洪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4(1).

[6]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

[7]俞国良,宋振韶.现代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G642

A

1673-9884(2017)04-0111-03

2017-02-07

黄云熔,女,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资格证教师资格师范院校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保证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优化教师后备军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与职前教师教育的应对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