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民族音乐学》有感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西洋音乐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读《民族音乐学》有感

燕卓毓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民族音乐学最初被称为比较音乐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从所谓未开化的人一直到文化民族的人类一切文化层的传统音乐和乐器。因此,这门学科研究一切种族的、民族的音乐,研究所有类别的非西洋艺术音乐。西洋的艺术音乐以及通俗音乐不包括在这个领域内。

我们自己对于音乐文化,对于还是很年轻的学科民族音乐学的重要性,直到今天还没有充分的理解。西洋人对于所有异国情调的音乐,其中包括它最高级的艺术形式,都认为不过是低劣的、未开化的表现而已。或者认为是音乐的一种蜕化。结果,他们不十分理解西洋音乐其实是以古老的形式为基础,而这种古老的形式与今日能见到的欧洲和“欧化的”美国之外的形式相同,或至少是能与之相匹敌的。总之,每个民族均具有各自的音乐表现方式。最初接触这种特有的风格时,对于不同的民族种族来说,听了后会感到奇异。民族和种族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不但受该民族特有的精神结构的制约,而且也受到生理的制约。从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问题,特别构成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领域。海恩尼兹在《音乐学和民族学》中,把这个原理做了如下系统的论述:

“如果不把音乐的形式视为与心理生理学运动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条件的转换,那么就不可能存在立足于事实的音乐学。而且,这个运动作用是在与生物力学的有机机能相关联的体系中,无条件的找到其平衡的。”在荷兰,上面的意思用更简明的语言来表现;“各种鸟从它的叫声可以辨别出来”。

民族音乐学就其实际效用来说,它的主要探讨范围包括有三类音乐。首先,就民族音乐学的实际发展过程及其最具特色的研究来说,或许应该认为是那种有关无文字社会的音乐的研究。所谓“无文字社会”是指现存的、尚未发展出一套可阅读和书写的文字体系的社会,这类社会通常具有比较简单的生活方式。这个说法曾遭到萨克斯等一些其他学者们的反对。他们认为,“识字”与“文盲”两个词,并不足以说明各种形态的文化间的主要区别。如今世界上属于“无文字”这个范畴的人种有;美洲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大洋洲人,澳洲土著以及分布在亚洲各地的许多部落民族;这些人种的文化经常被称为“原始的”文化。事实上,这个称谓并不恰当,因为这个词含有这些文化与人类历史的早期文化相近的意思。但就这些文化的实质而,我们并不能证明这种引申的说法是正确的。“原始的”这个词还暗示着“简单的”意思。这种说法也常显得不够精确。因为,上述那种文化,有些已具有相当复杂的社会组织,相当繁复的礼仪和艺术,以及复杂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的习俗。而且,在当今的“无文字”社会中,那些精通英语的当地人士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他们绝不甘愿被称为“原始的”人。因而,这种字眼在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文献中已逐渐消失。有学者曾用过“前文字”这个术语。笔者认为,这个词又含有它似乎必然会逐渐向“有文字的”阶段进化的意思,而事实上这种必然性也是无法看出的。还有人用过“部落的” 一词,看来也难以用得恰当。因为“部落”一词的意思似指大部分(而非全部)无文字文化必定都具有某种特殊形态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可事实上,一个文化即使没有部落组织,只要它缺乏文字系统,那么这种文化的音乐传统仍然应该作为民族音乐学者研究的对象。由于上述之种种困难,“无文字”这个术语,与“部落的”、“原始的”等等用语相比较,虽然有些冗长和不够生动,但笔者认为,它仍不失为是最能被用来表述那些与民族音乐学研究最有关联的那一部分文化。

民族音乐学探讨的第二类音乐通常包括:亚洲及非洲北部高文化中的种种音乐,即中国、日本、爪哇、巴厘岛、西南亚、印度、伊朗以及阿拉伯语系诸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都经历过相当程度的发展它们在许多层面上又与西方文明的音乐相似。例如有相当复杂的音乐风格、有职业性的音乐家以及某种发展程度的音乐理论和记谱法等。这些文化中历经了数世纪遗留下来的种种音乐论述和乐曲,足以供音乐史家们如同研究西洋音乐史―样,作为客观研究的对象。事实上,这些音乐文 化均并未使用过与西洋音乐史上同样复杂和明确的记谱法;而且,在这些地区或国家中(甚至在其城市中),人们在学习音乐时,至今大多局限于用口述的方式来记忆或传承这方面的知识鉴于这种特色,笔者觉得又难以把“无文字”社会的与东方高度发展的音乐文化加以截然的区分。孔斯特称后者为“口述的”音乐文化。然而在未曾对以上这两种音乐文化加以详细区分的民族音乐学文献里,凡提到这些分布极广的亚洲文化时,都统称为“东方的”文化。

第三类是民俗音乐。这是一个尚未被民族音乐学家公认的范畴。它或可定义为:在上述亚洲高级文化和西方文明中,以口述方式来传承的音乐。由此可知,不只西方文明有民俗音乐,亚洲国家中的日本、中国等等也有民俗音乐。不过在这―方面,有关西方文明的民俗音乐的研究至今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通常认为民俗音乐与无文字社会的音乐,区别在于:前者的地理环境附近往往存在着某种经历过相当程度发展的音乐文化与它有过交流,并深受这种高文化的影响;而后者则没有这种环境和影响。

民族音乐学同时也为人类学的研究提供有用的音乐知识。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寥寥可数的机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之一。在我们知道的人种中,几乎没有一种人不具有某种形态的音乐;无论世界各文化中的音乐风格如何不同和繁复多样,人类音乐学行为许多同根性、同源性的事实,已使所有人种对于音乐本身这一问题的认同成为可能。因此,如果说人类学家应当通晓某种个别的文化,那 他就必须去认识一些有关人类音乐行为方面的知识。尤其当音乐在他所要研究的这种文化的宇宙观、哲学及礼仪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时,这种情况就更为普遍了。

[1]B.内特尔,龙君辑译《什么叫民族音乐学》

[2]J.孔斯特,袁敬芳、俞人豪译 《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学西洋音乐学
音乐学人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东北大鼓与地方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