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专业为导向项目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17-04-15沈阳医学院

电子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驱动基础计算机

沈阳医学院 崔 丽 李 茜

以专业为导向项目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沈阳医学院 崔 丽 李 茜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不同。本文以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将项目驱动法引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该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实际项目中运用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意识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教学模式。

专业;项目驱动法;计算机基础课程

0 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培养目标等方面与计算机专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专业岗位,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所以各个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掌握要求也不同。目前,有些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模式长期不变,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各专业统一教学,只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的差异性。这种教学与专业相脱离的状态,导致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同应用需求。

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考虑把问题讲深、讲透,而不考虑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不问对象,忽视学生个别差异。此外,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等,都由教师决定。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创造性被压抑。很显然,这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不相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到了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该模式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职业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专业的应用需求。

1 确立教学目标,划分教学模块

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才能适应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新形势,才能适应未来的专业岗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医学信息基本处理能力、医学信息检索能力和医学信息系统应用能力。

以所在学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计算机基础为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第一学期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10六个教学模块;第二学期课程《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操作命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四个教学模块。

2 项目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深奥的理论较少,实践性较强,这就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做引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驱动法的实施提供了条件。项目驱动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通过项目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组织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双重提高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1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项目设计

以教学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医学应用实际,使计算机教学更贴近于学生未来的专业岗位。我们从课程的单元联系和学生的专业角度,设计与每个教学模块相配套的项目。项目设计如下:

项目1:熟悉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直观的认识。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项目2:进行简单电脑配置及资源管理。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计算机硬件及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机配置和组成,能够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上进行软硬件资源管理。

项目3:进行专业信息收集。主要培养学生网上信息检索能力,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得到拓展。要求学生能够对检索到的专业信息进行保存或下载,会收发电子邮件。

项目4:设计专业方面的Word作品。项目小组成员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与专业相关的理论、事件、新闻等信息作为文档的内容,文档主题自拟,并对文档进行合理排版,力求美观大方。主要培养学生利用Word进行专业资料处理的能力。

项目5:对专业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项目小组成员收集专业实验数据,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培养学生利用Excel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项目6:制作专业方面的演示文稿作品。在充分表现主题的前提下兼顾了作品的实用性、创造性、艺术性或技术性。主要培养学生利用PowerPoint创建和使用演示文稿的能力。

项目7:与专业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该项目是开发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软件,以功能描述、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操作界面设计为开发流程,将《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的四个教学模块的知识点分解到项目实施的各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项目具体实现

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教师布置与之相应的项目并讲解相关知识。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差异和组内搭配合理性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人,确定组长一名。组长按照项目任务给组员分配工作任务,全组成员对项目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实施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在实施项目计划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遇到问题积极讨论,相互协作来实践操作内容。教师在项目执行过中,对各个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对于进度延迟的予以及时的引导,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如果发现多项目组的共性问题,要做统一讲解和分析并做好记录。

2.3 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在所学专业领域应用能力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价。各组完成项目后,要进行项目效果展示。每组学生首先对本组设计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对照目标和要求找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其他各组的学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问题所在,最后教师根据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各组的实施过程和设计成果进行点评和打分。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要的是在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从不同的程度共同得到了提高,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以后的学习、就业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现有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后续将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项目设计,鼓励学生申报或参与课题研究,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真正实现课内与课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学习习惯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机结合。

[1]方园,郑继兵,姚云飞.项目驱动法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4).

[2]余朝霞.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

[3]张利香,甘发旺.注重实用性改革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J].甘肃科技,2016(2).

[4]殷红梅.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3(21).

[5]闫丽新.“以项目为向导”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12).

猜你喜欢

驱动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