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的一些启示
2017-04-15张肖肖赖恢达
张肖肖 赖恢达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土地复垦的一些启示
张肖肖 赖恢达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通过杨尽教授《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一书来探寻土地复垦的做法和特点,在学习一些相关文献后尝试对中外土地复垦作一比较,以期得到一些启示。即:制定完备的土地复垦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复垦与恢复生态相结合;更新完善科学的复垦工艺措施。
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潜力;生态修复
一、前言
土地复垦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率先完成工业化,土地的破坏程度也非常严重。上世纪中叶许多发达国家加快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实施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土地复垦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1]。
国外对土地复垦的定义大致为:通过复垦不仅要求恢复被破坏土地的价值,而且要求恢复的场地与周围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持一致[2]。国内对土地复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地复垦是指对废弃、退化或被破坏的各类土地的再生利用和恢复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的土地复垦是专指对工矿业、建筑业等破坏土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回复的过程[3]。
杨尽教授在《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中指出:“通过总结国内外土地复垦研究现状发现,国外土地复垦研究以构造适宜的土壤介质与稳定的和谐的景观,以及恢复植被和地力为研究重点,并且向各种高新技术和努力提高复垦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发展;国内土地复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由此可以得出,土地复垦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技术性、系统性、地域性、空间分布性和多样性的复杂的技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工作[4]。
二、土地复垦基础理论
(一)土壤重构理论。土壤重构是以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土壤恢复或重建为目的,采取适当的修复和重构技术工艺,采用工程、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措施等,重新构建一个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剖面、土壤肥力条件以及稳定的地貌景观,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甚至提高重构土壤的生产力,并改善重构土壤的环境质量”。土壤重构理论基础是土壤学,实质是认为增加有机质、加快生土熟化和岩石风化速度,以构建和培育新的土壤[5]。
(二)恢复生态学理论。恢复生态学开始于19世纪末的山地、草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管理研究。赵晓英等认为,“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态退化和生态恢复的机理和过程的科学。它通过对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的认识,来研究如何恢复和创造出高生产力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具有稳定和可持续的人工、自然和人工—自然综合生态系统的科学”。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土地利用是一个技术问题,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土地的认识程度也会越高,获得的效果也会越好。同时,土地利用又是一个经济问题,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再利用过程中就会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
三、国内土地复垦的一般做法
(一)确定复垦方向。通过对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和损毁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从研究区土地特性开始着手,深入研究土地质量破坏机理,以此为根据筛选对土地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并且能够量化的参评因子,建立研究区域土地质量破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二)土地复垦设计。确定土地复垦方向之后,单元设计就成土地复垦重要的步骤之一,它关系到整个复垦工作的经济投入与具体实施。
1.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2)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的原则;(3)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相结合的原则;(4)经济可行和技术合理原则;(5)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土地复垦的具体措施和关键技术
1.土地复垦的具体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包括使用机械方法对复垦区进行土地平整,修筑排水设施,修砌道路。
生物和化学措施:主要是通过改良土壤选择合适的植物和相应的培育技术来进行复垦。可根据复垦区土地利用方向确定采取对应的生物措施来维持复垦区的生态系统平衡。
2.土地复垦的关键技术
(1)3S技术因其克服了在传统测绘过程中测量不准确、破坏生态等问题,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基础性资料;
(2)土地平整工程技术,包括田块的局部平整和对耕作层进行覆土;
(3)道路工程技术,包括对主体工程遗留的施工便道进行调整和针对主体工程破坏的道路进行恢复。
(四)复垦效益分析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1)经济效益分析,包含原耕地增产效益、新增耕地效益等;2)社会效益分析,包含复垦区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复垦土地产量增加、项目区居住条件的改善等;3)生态效益分析,复垦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生物多样性做出突出贡献。
四、国外土地复垦的具体做法和特点
(一)完备土地复垦制度体系下的美国土地复垦
美国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早,主要从矿区复垦发展而来。西弗吉尼亚州于1939年颁布《复垦法》,1977年,在《复垦法》基础上美国国会颁布了《露天采矿管理与土地复垦法》,建立了基于新采矿破坏土地复垦和既往开采遗留破坏土地复垦的露天矿复垦标准。如今该法经过两次修订,已适用于地下开采。
(二)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德国土地复垦
德国的土地复垦更侧重于景观生态重建。德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区景观生态重建与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等矿业活动都属于采矿的一部分:将矿业开发损毁的土地按照规划要求进行重新建设,而非单纯的恢复为开采前状态。目前,德国已进入混合型土地复垦模式。
五、启示
发达国家在土地复垦工作还有许多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做法,从而为提高国内土地复垦率做出积极贡献。1)制定完备的土地复垦法律法规,正因为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土地复垦法律体系,现有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足等问题,制定和完善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就显得尤为迫切。2)复垦与恢复生态相结合,复垦工作不仅局限于提高粮食产量或重新耕作,而应当更加注重恢复生态系统。3)更新完善科学的复垦工艺措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土地复垦技术,形成中国特色土地复垦工艺。
[1]祝培甜,赵中秋,陈勇.土地复垦保障措施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1):23-26.
[2]王军,张亚男,郭义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6):113-116.
[3]孙婧.发达国家矿区土地复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07):42-44.
[4]Coalmine subsidence:The effect of mitiga-tion on cropyields.R.G.Darmody.Proceedings of subsidence workshop due to underground mining.22-2519936
[5]发达国家矿山土地复垦一瞥[J].国土资源,2013,(07):62-64.
张肖肖(1992-),男,汉族,陕西人,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