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保险学会“三化”建设 助推现代保险业和谐发展
——基于江苏省保险学会的实证分析
2017-04-15曾繁宜
曾繁宜
(南京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加快保险学会“三化”建设 助推现代保险业和谐发展
——基于江苏省保险学会的实证分析
曾繁宜
(南京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保险学会的“三化”是指“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这是新形势下对保险学术社团提出的新要求。服务专业化是学会创新的内生动力,工作职业化是学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管理规范化是学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保险学会的“三化”建设,使保险学术社团真正成为助推保险业和谐发展的智囊。
保险学术社团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决定》涉及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规定和要求共8处,其中强调了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社会组织的重要性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在配合政府改革、促进公益事业、调解社会矛盾、和谐人际关系、保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际繁荣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地位和作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时,江苏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保险新国十条,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完善江苏省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促进经济提速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在文件第六部分关于“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建设、增强地方保险综合实力”中要求“推进保险社团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这是第一次对保险行业的社会组织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为保险行业的社会组织带来了新的生机。保险学术社团是保险业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载体。其职能是政府职能转变中,从政府监管部门中分离出来的服务性、技术性、协调性职能和行业自我管理职能,是中央关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中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原则的具体表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保险学术社团应坚持规范化的管理、建立职业化的队伍,对保险行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研究,构建新型保险社团,为现代保险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有效的理论指导。
一、加强专业化服务,促进保险理论繁荣发展
专业是社团的“安身立命”之本。“专业性学术研究团体和民间智库,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公共意识,它们就某些公共问题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谋,充当一部分政府智囊的角色,从而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社团的专业化建设强调组织性,即机构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的专业能力和条件。专业化的服务是新时期行业和社会对保险学术社团的希望和要求,保险学术社团针对行业突出问题,通过专业化的研究,为现代保险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一)搭建智库平台,汇集优秀理论成果
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发展。最终形成的社会智库要达到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当下,中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而保险行业发展处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面对各种难以预见的的挑战,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运而生,这正是保险学术社团的职责所在,保险学术社团要成为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社会服务等的公共智力支撑。
智库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保险学术社团加强专业化服务的基础。江苏的保险事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人才培养和行业研究也因此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行业长久健康的发展。江苏省保险学会重视行业智库的建设,把智库的建设作为理论汇集的重要手段,与研究机构进行导向型合作,分别与江苏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一会六所”研究平台和“江苏保险专家库”,集聚智力资源。引领行业学术研究,围绕重大热点问题,通过开展理论研讨,组织学术交流,探索保险行业发展新路径,提供全方位的研究支持。理论的研究服务于实际,推动行业的发展。近四年来,学会每年根据国家政策的出台和江苏保险业的发展,分别组织各项学术课题研究,其中2012年的《江苏城乡居民保险需求调查》和2013年的《江苏农业保险长效机制探讨》分别获得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成果的一等奖。2014年结合江苏特征,分别针对涉及民生的农业保险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进行专项课题的立项,开展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省政府领导批示相关部门落实省保险学会的研究成果,对实践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根据行业需要、结合新时期行业发展的特点,江苏省保险学会先后举办了四次保险高端沙龙,分别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行业发展思路、主动服务社会民生等主题,进行理论研讨和专题交流,成果编辑成专刊。2014年,结合保险“新国十条”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学会联合各地市学会分别举办研讨会,通过交流,汇集各种研究成果,整合创新思路,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的理论指引。
自2011年,江苏省保险学会先后组织了“十一五”研究成果征评、保险文化建设征文、专家学者谈保险专题征文。尤其是2014年的专家谈保险活动,学会邀请专家学者跳出保险看保险,从职业的角度就保险业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撰写专题论文,对保险业的新机遇、新挑战做出了全面诠释,对繁荣保险文化发挥了促进作用。
(二)组织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培训是保险学术社团服务行业的重要工作,保险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一直是保险业关注的问题。江苏省保险学会立足根本,结合不同从业人员的特征,组织专项培训。针对从业人员对学历的要求,学会积极加强与高校协作配合,先后开办保险从业人员研究生进修班8期,学员遍布全省,通过研修班的学习,拓宽了从业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了专业素质,并提升了个人学历,促进工作高效开展。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学会2012年以来分别联合举办或者承办了五次专项培训,宣讲政策法规、宏观形势,就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提供思路。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学会先后举办过江苏保险理论骨干班、江苏保险业论文写作培训班和管理与公文写作培训班等;针对公司业务部门,学会牵头举办过人身险从业人员培训班、大病保险培训班等。这些专项培训针对性强、专业水平高,提升了保险业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普及保险知识,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保险业属大金融范畴,囿于大众对保险专业知识的认知欠缺,不少人买保险当投资,收益对比利息产生心理落差。加之保险的行业宣传不到位,产生误会和错位。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保险,江苏省保险学会在2011年9月成立了江苏省保险知识普及教育宣讲团,每年邀请监管机构的管理人员、高校知名教授对保险意义、保险功能和风险管理进行宣讲,讲座数逾百场,宣讲主题涉及法律、政策法规、风险管理、行业文化、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健康与养老、金融环境等方面。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后,学会为推动政策落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宣讲工作,邀请省内外知名保险学者在全省13个地市组织宣讲15场,听众包括公司高管、政府职能部门、业务销售人员2000余人,这些宣讲对“新国十条”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读,促进政策落地。
根据保监会关于保险“五进入”的要求,从2010年起,学会联合江苏省消费者协会、江苏省教育学会,在有关会员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分别完成了《保险知识普及丛书》的第一到第四套的编写出版工作。《我身边的保险》、《什么样的保险适合我》、《保险知识普及丛书》等从消费者的角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保险知识。同时,学会开展“我与保险”征文、“大学生微视频创作大赛”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使保险的教育走入校园,学生了解保险,接受保险文化的熏陶。
历年来,学会积极参加并组织部分公司参与江苏省和南京市社科普及周活动,每年组织参与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广场咨询活动和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活动中,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和相关普及丛书,搭建消费者和保险机构沟通的平台,积极疏导公众不良情绪,不断转变大众保险消费观念,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正确评价保险及保险业,逐渐扭转保险的负面形象,成为行业与社会之间的“缓冲器”,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
在做好传统型宣传引导的同时,保险社团的宣传方式开始向立体化多功能平台转型。2014年学会开通微信订阅号,通过网络、电子期刊、微信、飞信多渠道展示学会在专业化服务体现的研究成果,保险“新国十条”、“省八条”出台后,学会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微信每天会以专业的视角提供给行业新的政策动向、财经新闻。
(四)编写史志年鉴,启迪未来发展思路
“一年一鉴、累鉴成志”。作为保险学术社团,收集编写年鉴和地方志对总结行业发展历史经验,开拓未来进程思路有着深远的意义。江苏省保险学会多年来承担《江苏保险年鉴》和《中国保险年鉴·江苏版》的编辑工作,同时于2014年完成了《江苏省志·保险志(1978-2008)》的编纂。《江苏保险年鉴(2014版)》获得了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举办的第三届江苏省年鉴评奖的特等奖。史志工作的开展,对分析江苏省保险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二、推进职业化建设,推动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职业化是逐渐趋向专职人员社会化、管理科学化、做事专业化。在组织战略方面,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能定位;在组织结构上,有适应环境和适应战略的灵活、柔性的合理结构形式;在人员方面,有社会化的高素质和有胜任能力的专职工作人员;在管理方面,有完善的规范运作模式。职业化就是强调运用科学管理、专业化做事方式,运用法治、程序和规则来促进组织的高效规范运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险业担负着保障和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的不可替代的职能;同时保险行业的科学发展和保险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保险社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推进保险事业健康发展迫在眉睫。职业化建设是保险学术社团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保险学术社团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职业化,职业化是社团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党团组织,强化党对社团的领导
社团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加强社团党的建设,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社团自身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建立保险社团的党团组织,实现党团组织和党团员活动的全覆盖,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群团组织的中坚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江苏省保险学会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成立了党支部和团支部,并积极推进创先争优的活动,充分发挥学会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有的党员荣获优秀党员和党员“示范岗”称号。
(二)用专业化人才构建职业化队伍
人才是保险学术社团发展的基础。建立健康的社会智库是需要一个职业化的人才队伍去充实的。专职化是职业化的基础。只有保证了专职化,有一支稳定的专职队伍,才能促进人员的专业化。然而,目前不少保险学术社团专业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原因之一就是职业化不够。社团应着眼于职业化人才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通过智慧选人用人,制度育人留人,促进社团的发展。
江苏省保险学会依照劳动合同法,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在行业和高校中选拔优秀专业人员充实学会工作队伍,目前学会工作人员11人,平均年龄为33岁,团队呈现年轻化趋势。职业化和年轻化的过程与学会发展过程紧密相关。社团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只有学会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基于此,职业化必然伴随着年轻化。根据社团职能定位和员工的优势,学会合理设计组织结构,帮助工作人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一支专业较全、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职工作队伍,对于有能力同时有志于从事社团工作的年轻人员,重点培养、全面锻炼,使他们成为社团发展的骨干力量。
在鼓励、锻炼员工的同时,学会建立起比较完善配套的绩效管理机制和薪酬福利制度,为员工均办理了相关劳动保障,同时分别对于岗位、职能和薪金有着详细的规定。随着企业年金的配套政策的出台,学会积极争取为员工办理企业年金,在基本养老保障的同时,使员工的养老问题得到更好的改善。学会通过每年的绩效考评制度促进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解决好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创造出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向上的氛围,为保险社团的健康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社团是指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共同目标和愿景,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系统和学习氛围,建立系统思考、自主管理、自我超越、创新发展机制的社团组织。社团加强学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学习在短时间内把学习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应用于社会,服务于行业,适应形势的要求。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国务院颁布“新国十条”,对于保险学术社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量新难题需要保险学术社团去解决,大量新经验需要转变为理论成果。
江苏省保险学会开展员工自我教育和集体学习、广度学习和深度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学会组织工作人员不定期的集体学习先进理念和理论知识。同时,学会自2011年,积极倡导读书活动,采用读书交流的形式,工作人员挑选一本书精读后分享心得,读书的选择面广,交流的收获丰富。
为加强学会工作人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的工作人员都通过高校进行进修的方式提高个人学历。学会要求4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均应使学历提升至研修班结业以上。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同志到各类保险公司参与保险实践活动,提升对保险的感性认知,真正做到理论来自于实践,而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行业全面发展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是对现代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这有利于增强行业人才的培养,促进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江苏省保险学会分别于2009年、2012年组织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学习交流,借鉴学习他国和其他地区的行业发展经验。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保险市场较为成熟,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较高,因此通过学习考察,加强了江苏保险业的对外沟通,做到引进来、走出去,突出了学会在职业化建设的过程对行业的全面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重视规范化建设,保障保险社团长期发展
规范保证秩序,规范促进效益。规范化就是按照事先的规定行动,按程序办事。规范化的管理是对现代学术社团的重要要求,这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工作秩序,确保权力行使公开透明,增强社团自身的管理效率和提高服务质量。只有对社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会形成一个机构健全,制度健全的优秀组织,为建立职业化的团队,促进专业化的服务做好后援保障。
(一)加强学会内部制度管理
制度建设是保险学术社团自身规范化建设的立足之本,对于提高社团的服务能力,规范社团的活动行为,强调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江苏省保险学会长期坚持以制度建设和管理为抓手,不断推进内部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结合学会自身实际,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强、经得起检验的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考,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每年根据不同的问题修订相关制度,明确各项事宜的规范流程,使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和流程工作。2011年5月,学会秘书处对于原有相关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修订和增补,形成了《江苏省保险学会秘书处规章制度汇编》。在2012-2014年间,每年分别进行局部修改补充。2014年12月,学会的内部制度多达10个板块,分别涉及会议学习、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安全、公文处理、行为规范等方面。
(二)加强经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资金管理机制是保险学术社团的生存之基,经费的严格管理可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社团在规范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江苏省保险学会根据民政部《关于调整社会团体会费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江苏省保险学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江苏省保险学会会费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办法中对于会费的标准、收取、用途和调整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学会贯彻“以支定收”和“量入为出”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和评估经费预算,规范直接费用支出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审批流程。同时大型活动坚持“有预算”和“有报告”的原则,做好总结。日常学会财务做好分账管理和统筹安排,做到账目明晰。年底将当年的财务情况上报常务理事会审核通过。每年按规定对财务进行例行审计,离任和换届审计及时进行。加强资金管理和财务审计,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有效规范地促进了学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自律管理和他律监督
保险学术社团在监管机构、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之间起到纽带作用,因此保险社团的自律和他律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坚持十八大关于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的要求,强化专职秘书长“一岗双责”意识,以健全组织体系、落实组织制度、规范组织运行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组织领导和监督保障作用。其次,理顺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的关系,规范法人设置,建立社团法人任期制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健全常务理事会工作机制和社团考核机制,逐步规范重大事项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的范围、程序和方法,不断增强保险社团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做到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工作方式。同时,建立健全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议、秘书长办公会议和学会秘书处处务会等各项会议制度。根据《江苏省保险学会章程》,学会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和会长办公会议,及时报告工作情况。
(四)加强学会工作人员的修养和素质
良好的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因此加强自身执行力,使制度细化、责任到人,实现人人各司其职,有利于提高社团内部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协调社团内各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协作效果和社团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然而,执行力源于一个有着高素养的团队,源于学会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修养和素质的要求和管理。江苏省保险学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注重人性要素,充分开掘人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坚持不懈的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江苏省保险学会通过对自身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强化内部制度建设,每年及时参加全省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审核,在2014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年检并获得省级社科类先进社团。同时,学会在2012年获得江苏省5A级社会组织,2013年获得江苏省精神文明单位,2014年获得全国社科类唯一省级保险社团先进集体,2015年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保监会系统)和全国保险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这些殊荣的取得和学会多年以来重视规范化建设息息相关,只有注重对制度的加强,才能强有力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具备规范化的管理是保障保险学术社团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规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三者之间互相依靠,互相影响。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基础,规范化是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保障,拥有规范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服务的社会组织是建立职业化社团的前提。保险学术社团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保险“新国十条”和“省八条”相关要求,引进先进理念,坚持规范化的内外部管理,建立一支职业化的人员队伍,不断完善专业化的服务,以理论为基础,集中打造保险学会品牌,增强学会的社会服务能力;构建服务机制,提升为会员服务的水平;创新活动方式,发展自身特色,为现代保险业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
[1]王宝敏.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不断推进保险社团职业化建设[J].江苏保险,2013(1)16.
[2]于今.加快社会组织建设 促进社团科学发展[J].社会组织,2011(4).
[3]刘书勇,项俊波.新形势下保险社团要积极作为[N].中国保险报,2014(1).
[4]江苏省保险学会.探索服务型保险学术社团建设新路径[J].江苏保险,2014(6)
[5]安平伟.保险社团组织功能创新研究[J].上海保险,2014(12)
[6]刘亮.试论保险社团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
[7]古明明.新兴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意义[N].学习时报,2013(12)
[8]陈振明.政策科学与智库建设[D].中国行政管理
[9]李国强.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认识和探索[D].中国行政管理
[10]陈贤兴.规范化建设商会制定科学运行机制[J].中国商人
[11]黄浩明.民间组织与专业化建设[D].
[12]朱增镳.保险学会生存与发展贵在创新[J].保险研究
[13]朱晓红.社团办事机构职业化内涵及其模式初探[J].社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