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仁爱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7-04-15崔樱馨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仁爱儒家心理健康

崔樱馨 王 婷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儒家仁爱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崔樱馨 王 婷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节拍是越来越快了,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也是如此,在生活和学习中,有自己许多的特殊性问题,如新的学习环境、专业课的选择、人际关系处理、以及未来职业问题的选择。连着几年,许多高校的在读学生频繁发生跳楼自杀、投毒等事情,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部分已成为众多大学最应该关心的话题之一。儒家思想认为人生来就应该是积极的,可以改善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探索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现代学生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儒家仁爱思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前言

2015年的时候,在五一学生放假的期间,竟然“人大又有学生跳楼”的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校园。在5月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男同学在宿舍坠楼身亡,死亡原因并不知晓。这个消息与另一个中国人民大学男孩坠楼的事情才刚刚分开了一个月。2014年时中国人民大学也有学生坠楼事件的发生。在大学校园中屡次有学生坠楼的事情让大家高度重视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其实,“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绝对不是一个个例。不光是中国人民大学,好多的大学也会出现相同的大学生坠楼自杀事情。其实在2010年的时候,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的一些学生对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了问卷统计的调查。这些学生在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中向这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们分发了200多张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中国青年报》里的一份报告中表明了有12%的学生有憎恨的情绪,14%的学生时时有郁闷的感觉,17%的学生有焦躁不安的心理。这个调查出来的数据让人胆战心惊,并且每年都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面养尊处优,当走出家庭时,自己要独自面对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和就业压力的时候就会承受不住。而当前很多学生心理的抗压力和承受力原本就比较低,这就造成了焦虑、恐慌、敌对等情绪,有的大学生甚至出现人格分裂等情况。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早就变成制衡现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仁慈”。从孔孟到程朱的各位大家,儒家里的“仁”和“德”均是当成道德原则的制高点,已经变成了中国古代伦理的思想和本质,在做人的原则和标准里,是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展现。我国古代时期,“仁”这个字的寓意有很多,这个字涉及到的范畴也很广,可以说“仁”是所有美好的品行。“仁”的基本含义是“爱”。本文在这基础之上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从儒家“仁爱”思想中去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是各个高校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儒家的仁爱思想

首先,人要有仁爱之心。就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先是“仁慈的”,有一颗充满仁爱的心,才可以爱自己和他人。儒家最基本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道德行为内在和外在基础之上的。孟子指出,爱是一种自然的本性,并强调邪恶是人性的丧失。有没有一颗仁慈的心,这是辨别人和畜生之间最基本的标准。为什么要把人和禽兽之间要区分开来呢?就是由于人有羞耻和同情的心理,懂得礼让他人并且能够明辨是非。这就是“良心”了。孟子也着重强调了,这也仅仅是“良心”的开端,要不断地充实和扩大它,方能得要一颗完好无损的“良心”。

第二,人应该要自爱。自爱首先包含的是对自己身体的爱护,着重说明爱要从自我为起源,以自爱作为开端,要源源不断的扩大范围。就像孔子讲到的“仁者寿”(《论语·雍也》),汉代的杨雄在《法言·君子》中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这句话要强调的是自爱是照顾他人的首要条件,像自我放弃自甘堕落的人是不可能会对他人有善意的举动,失去责任感和自信心的人,往往会有伤害他人的做法。北宋王安石也说:“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王安石《荀卿》)自爱作为仁爱的源泉,是能延伸到对他人的关爱,明朝中吕坤写的《呻吟语》也谈到了“自爱自全之道”。恋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纠缠,还应该是能自己约束自己,能发愤图强、自强不息从而自食其力、自力更生。首先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不知道自爱的人,没有感受过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怎么可能去爱他人?爱他人与自爱是相互联系的。在说自爱从来都不应该是个人的事情,自爱是让他人先尊重自己的前提,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爱他人的关注过于强烈,没有注意到自己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自爱,那么爱他人也就是纸上谈兵了。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会影响他们学业和未来走向,而且还与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有关,更跟咱们中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莫大的关系。大量调查显示,现在我国大学生有会跳楼自尽的冲动主要原因是因为心理障碍,这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慌和抑郁等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出现了不用程度的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跟自己的经历、心路发展的经历有关,其次也跟当代大学生他们接触到的社会环境有分不开的关系。由于心理情绪不稳定与不公平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时,心理冲突和矛盾如果不能有效地梳理与合理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形成心理障碍。尤其是当今在读大学的学生,高中时为了能读上自己心仪的高校,在白天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读书,晚上也要缩短自己的睡眠时间去看课本。父母过度保护、在生活方面缺乏经验,当学生们上大学时,要独自面对生活,于是出现了脆弱,沮丧等情绪。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出现不顺心的时候,自己调节能力过差,导致心理出现亚健康状态,甚至离开学校,自杀等。急躁、不安等情绪在社会中明显的急剧增加,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各种因素交加在一起,更加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亚健康的状态。

竞争强和速度快的生活坏境确实是不太适合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巨大的生活压力和过重的心理压力很容易能造成精神上的问题。从事实上来讲,大学校园里的生活环境和同学、老师之间相处的人际关系,同中学比较而言有较大的改变。中学是学基本知识,每天都有教师辅导,日复一日,但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应该自己独立思考,并且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好多大学生往往不是很适应环境的变化,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同时,生活环境也与在中学的时候大不相同,毕竟大多数学生还是走读生,生活作息都是由父母照顾。但在考上大学之后,与同学相处成为了主要的生活部分,日常生活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这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精神压力。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课出现的比较迟,进展的也比较慢,还搬照了我国古板的思想政治办公的基本模式和西方的医学套路,有着医疗与道德各个方面的消极倾向。很多大学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相当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工作和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高校在这个方面仅仅在意的是某个大学生个人的心理修复和健康的情况。这不是通过反复思考的结果,“快餐”的工作只能暂时解决,不能治好。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因素是,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板块一律按照西方那些心理教育的套路来,完全忘记了中国的人文基础。每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会熏陶着百姓,对人们的举止言谈和心理活动都有着长久的影响。轻视了我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用处,这会特别影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

文化学曾经表明,“文化世界不仅是人类创造的,而且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创造着不同国家、民族以及社区人们的性格、心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种种价值观念。”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是文化发展最终的着落点,文化对人的思想存在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根本性的约束。文化应该是具有人性特点的,人类建立起了文化,人使文化具有了生命的灵性,有着生命感的文化才能充溢着朝气蓬勃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机。所以人才是文化的宗旨,文化发展的开始和最终的目标都应当是人。如果没有了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就遗失了原本的目标。每个人生来就是在固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养成拥有跟自己切身相关文化环境的性格特点,所以一个国家的心理健康应该是从文化中来,一个国家的心理健康机制应该由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不一样的文化和文化群体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仁爱”思想仍然是百家诸子中的核心部分,特别在儒家思想中,“仁爱”思想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属于我们中华儿女自己的心灵归宿,这样才能让我们心情舒畅、身心和谐。如果想为我们中国人创立一个符合我们自己的心理咨询机制,那我们就不能再去依靠外国的心理学理论,应该多多参考自己的本土文化和价值取向,在儒家思想里探索对中国人有影响的人文情怀,必须要保持住对当代大学生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四、儒家的“仁爱”思想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指其各种类型的心理活动都为正常,人际管理协调的内容与现实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现在大多数都市的生活环境节奏较快、变化较大,这样的生活环境无疑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一旦不能做到适当的排解和放松,就会让人们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大家的身心健康。而大学生的身心正好处在一个将要成熟的过渡期,四年的大学生活会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不仅仅是在校园生活中,一旦毕业步入社会,对自己、家人和对整个国家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几年中,大学生频繁地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导致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块越来越重视。其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学生身心和谐,能让学生健康的成长起来。儒家思想在人与心灵的问题上有深刻的哲学认知,儒家的“仁爱”思想可以很好的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的参考。

在儒家思想中,最高的道德范畴便是“仁慈”。这是儒家文化宣传中最重要的部分,更是我国古代人们对人际关系处理的宗旨。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让道德规范中的“礼”和情感中的“仁”融合为一体,这样才能让“礼”形成内在的动机,达成道德自律的转变。而且儒家思想是说服人们追寻“忠塑之道”的原则,是由外部的社会规范来表现出“仁慈”,要宽容他人和尊重人道主义原则,要创造出关心他人、宽恕、宽容和理解社会的氛围,这样大学生才能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所以实现大学生的身心和谐有着重大的含义。

按照现在心理学的观点,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就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但现在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却恰恰相反:比如不懂得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等等,其实要以尊重他人、照顾他人为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大学校园中人际功利的观点日益加重,由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变得十分激烈,如今的学生对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物质性就更加在意了,现在的大学生对实用价值观特别认同。大学生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这样同学之间就会疏离,导致了很多大学生都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时常听到大学生说“烦躁”、“寂寞”等口头禅。

从孔孟的“仁者爱人”到韩愈的“博爱之谓仁”,都说明着如果一个人想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应该有一颗仁慈的心。从心理学上来讲,“仁慈”是一种真诚,应该是从心而出、油然而生的感觉。所以身为老师,最先教给学生的应该就是要有一颗仁爱的心;然后需要引导学生追寻忠恕之道以行仁,作为当成平衡人际关系之间首要的道德标准。大学生面对人际关系的时候不能仅仅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更要学会尊重其他人的意愿,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通过儒家的“仁爱”思想,从而达到“善”的境界,让当代大学生都能够做到身心和谐。

[1]叶浩生.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27.

[2]谢晓非,郑蕊.风险沟通与公众理性[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崔樱馨(1991.01-),女,锡伯族,辽宁沈阳人,学生,管理学硕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政策;王婷(1993-),女,汉族,甘肃金昌人,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仁爱儒家心理健康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