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7-04-15胡娅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学生认识自我本性、评判社会本质、洞悉人生价值的重要过程,应该伴随着青年成长与成才的全过程,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傳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活动主要集中在入学后的思想政治课程和讲座以及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之中,而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地域、时间、条件等的限制,基本没有开展。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产物层出不穷,为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创造了便利。本文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当前我国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找出其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因;对策
一、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查阅资料以及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与国外较为成熟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我国在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诸多问题。
1、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
目前,虽然学界对准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与研究经历了较长的一个阶段,但关于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却较为罕见。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起步较晚,内容较为单一,系统性较差;二是研究浮于表面,缺乏深度与专业化;三是针对问题缺乏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2、教育机构忽视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等院校对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总体不足,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专职辅导员老师由于时间、空间等场域的缺失,并没有系统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网上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76%的受访学生认为在高考结束后接受大学入学前教育是有意义的。但是全部受访学生中仅有24.1%的学生在入学前接受过大学的教育,而且内容多是所在大学的情况介绍以及大学生活情况,其中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偏少。
与此同时,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是各级地方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对于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没有做出明确政策制度规定,各级高校开展的入学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方向感与导向性。这就势必导致在具体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缺乏政策规划,致使准大学生教育活动出现一定的偏差。
3、社会、家庭对准大学生教育引导的缺失
我国的高中毕业生在经历完高考之后,卸下了以往十余年艰辛学习的重担,身心十分轻松愉悦。可是经历长达三个月的这种状态内心就会产生空虚和无助,需要家庭和社会对其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引导。
在本文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2.8%的受访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后没有对高考结束后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具体的规划与安排。在被问及希望得到家庭与社会哪些方面的帮助与指导时,有66.5%的学生希望得到对未来人生发展的规划与指导,并且有超过53%的学生认为社会和家庭对其高中毕业后的人生规划帮助与引导作用显著。由此可见,在高考结束后社会与家庭对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准大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家庭、社会的相关教育引导与帮助。大部分情况下准大学生还是处于“自由”的状态。在本文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47.5%的准大学生表示不会被家长限制,有48%的表示会限制但不严格。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庭、社会对准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跟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一样,处于“真空”状态。
二、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成因
针对目前我国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高中老师、大学辅导员、准大学生等进行访谈,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
1、教育主体对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学生认识自我本性、评判社会本质、洞悉人生价值的重要过程,应该伴随着青年成长与成才的全过程。而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专职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老师在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部分教师工作者将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大学新生报到后学校组织新生入学前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对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狭隘的理解。通常意义上的新生入学前教育,其整个教育的持续时间较短,同时教育内容偏多、涉及很多方面,难以就某一问题深入讲解,而大学新生群体庞大、数量众多,在入学前教育过程中不能或难以做到富有针对性,导致教育效果不是特别显著。这时候就需要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延长新生入学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在高考结束后随即开始对准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将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孤立的教育事件来看待。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各阶段教育之间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人为的将教育过程进行简单的分割,进而导致对高中毕业至大学入学前这一阶段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忽视。
2、对作为教育对象的准大学生群体认知不足
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与意义直指向于人的身心发展。人在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心理状态以及认知水平都有明显的差异。准大学生这一类普通而又特殊的群体,实际年龄大约在17—18岁之间,性格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易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内心逆反性较强。同时,在网络社会急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对青年学生身心的影响已经远超其他因素。我国10—19岁的网民比例为23.8%,约为整体网民总数的1/5。由此可见初高中网民人数颇具规模。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52.15%的受访学生“网龄”超过五年;每天上网时间在2—5小时的有58.45%;在上网目的的调查中娱乐交友、查询相关资料和网上购物分别位居前三位;而在问及互联网信息对自身学习生活影响时,有超过74%的学生表示网络对其影响很大。由此可见,网络已成为高中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场所。
然而在这一阶段,对于网络上传播的包括新闻、军事、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在本文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只有10.6%的准大学生会表示怀疑。在网络环境中,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情况更加复杂,但很遗憾的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准大学生这一群体还存在认知上的不足,即对于这一不同于普通高中与大学在校生的特殊群体,学界对其心理状况和思想意识的认知还存在很多空白点与未知处。
3、高中、家庭、大学三方责任不明确,导致教育缺失
教育是人类一项终身的事业,其贯穿人生命的始终,并对人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在由低一级教育阶段上升为更高级教育阶段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过渡期。可是这段过度时期不应该成为教育的空白点或者盲区。高考结束意味着高中教育阶段的正式结束,对于准大学生们来说,即将迎来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但这其中间依然存在着一段重要的教育过渡期。这个时候,高中学校已然完成教育任务,主观意识上无法也不愿过多承担对已毕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社会与家庭在传统观念上也认为经过十余年艰苦的学习与激烈高考竞争之后,孩子应该享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就像前面的数据显示的那样,不愿意过多约束孩子。作为准大学生教育主体的大学,由于尚未开始新生的报到工作,也不愿意过多承担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样一来,高中、家庭、大学均脱离了教育责任,导致准大学生教育缺失的问题,也带来新生入学后不适应、无法树立正确的大学观等问题。
三、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1、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方面
(1)多元化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通常是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但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者——专职教师,教育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网络环境下的家庭、高中、大学,甚至准大学生本人,其教育主体的角色各有不同,但都发挥着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
值得強调的是,由于网络的交互性特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限不在是以往的泾渭分明,即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受教育者可以主动的思考未来大学生活的蓝图,通过各方面的引导和启发,认真规划未来的大学生活。除了学生的自主教育,学生群体也成为了一种教育主体。在群体环境中,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呈现随意和开放等特点。如今,学生群体的相互交流基本都以网络为载体,因此,学前教育通过学生群体的交流互动也可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家长、高中教师、大学教师以及学生自己。多元的教育主体通过网络中多元化的教育角度,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常态化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培训
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新生能够顺利通过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阶段。因此,教育学界应该提高对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以传统课堂教育、网络教育、新媒体教育为依托,最终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与系统化的教育内容。“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自我学习过程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作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基本的职业要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提升自我在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道德修养与学术涵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实时关注热点社会事件与前沿资讯,以更新教育教学内容。特别是在信息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准大的学生思想和心理状态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受到不同方面的影响,尤其是网络环境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要紧跟网络社会发展的步伐和呼应学生的现实需求,要保证教育者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内容的更新,突出的工作即是对教育者进行规律性培训和学习,将培训常态化,这样才能使教育队伍保持活力和生机。
(3)创新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分别有59.6%和47.85%的准大学生希望通过开设主题网站、论坛和网络视频课程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还应探寻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虚拟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可以规避现实教育中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还能突破经费限制、安全考虑、组织协调困难等问题,同时也切合现代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的需求。
2、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面
(1)搭建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网络平台的建立是为了架起大学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阵地。在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接近53%的学生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持较为赞同的态度,分别有59.6%和47.85%的准大学生希望通过开设主题网站、论坛和网络视频课程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应探寻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虚拟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搭建对象主要针对准大学生,通过平台为介体,虚拟网络为教育环境,通过大学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为教育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学前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可以规避现实教育中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还能突破经费限制、安全考虑、组织协调困难等问题,同时也切合现代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的需求。
同时也应注意搭建网络教育平台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以受教育者的思想需求和现实需求为教育的落脚点,开展切实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能够解决实际困难。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中,大学辅导员将入学前的内容放入网络平台中,如,感恩教育、认知教育、实践教育和规划教育等。通过网络平台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教育内容,提前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与辅导员进行网络的沟通交流,提出困难和问题,并尽力解决。
(2)建立大学、高中、家庭三位一体的责任对接关联网
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高中、大学共同努力,进行引导和教育,这三个环节互相连接、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建立这“三位一体”的责任对接关联网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家庭与高中之间的关联是“三位一体”关联网中的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家庭起到承上和辅助的作用。首先,在学生结束高中生活之后,家庭在这一时期将接续高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其次,在此期间家长不随意放任其自由,有步骤有方式地辅助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转型,帮助建立新的目标和理想,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而高中在关联网中起到总结和启发作用。高中的总结作用体现在,当学生结束高中生涯之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和回顾高中生活,为学生的高中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启发学生建立大学新生活的期待和信心。而这一时期,高中可与家庭对接,将教育任务转交,完成关联网的第一步建设。
家庭与大学之间的关联是“三位一体”关联网中的第二部分。家庭在这一部分关联网中起到启下和监督作用。在这一时期,家庭通过在帮助学生转型的同时根据大学的教育目标,引导和推荐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入学之前进行基本能力和思想的准备,同时监督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具体教育活动,例如,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认识社会和接触社会的能力等。大学在这一部分中起到引导带路作用。在这一时期,学生完成了高中生活的总结,在家庭与大学的双重教导下,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并帮助其规划大学生活的目标和理想,使学生在入学前建立清晰的奋斗目标,理想规划。
高中与大学之间的关联是“三位一体”关联网中的第三部分。高中在关联网中起到信息评价和传递作用。在学生结束高中生活之后,高中学校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和思想情况进行综合总结和评价,之后传递给学生即将就读的大学。而大学便在关联网中起到信息接收、分析和储备作用。大学接收学生的信息情况,对准大学生进行基本情况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入学后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建立具有个性而合理的大学规划。
在这“三位一体”的联动中,家庭是关联网教育的基础环境,也是保证高中和学校发挥核心作用的基础。家庭在教育关联网中主要发挥了以下作用,一是承上启下的对接作用;二是监督功能;三是辅助功能。学校是学前教育的核心机构,是完成学生入学前教育的主要教育主体。学校包括了高中和大学两个教育机构。在教育关联网中,高中和大学承担了最重要的教育对接工作。高中在关联网中主要发挥了两种功能,一是总结评价功能;二是启发功能。大学在关联网发挥的功能对应了高中的功能,一是引导功能;二是接收功能。
通过网络平台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可以快速准确的掌握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准大学生的“大数据库”,让“大数据”将大学、高中、家庭有效联动起来,有利于为学生入学后的教育和培养建立具有个性和针对性的个人培养规划,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教育并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作者简介】
胡娅(1987—),女,四川泸州人,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學历,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