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书编辑价值的自我认识
2017-04-15陈子欣
陈子欣
【摘要】在数字化的浪潮翻涌的时代,国民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呈现徘徊、下降趋势,很多人认为,传统图书出版已渐趋荼蘼。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图书编辑价值就成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灵魂。
【关键词】审美意趣;创新观念;市场眼光;书装意识;书名把控;精品意识
在数字化浪潮翻涌的时代,国民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呈现徘徊、下降趋势,很多人认为,传统图书出版已走过了繁花盛开,而渐趋花事荼蘼。果真如此吗?无论从国情出发,还是从大众思维角度出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图书出版是怎样地引领社会思潮,形成文化主流。这也印证了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纸质图书依然是国人最习惯的阅读载体,传统图书出版绝不会消失!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图书编辑价值就成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灵魂。虽然现时代电子出版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出版,但凭借着对文化的那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凭借着对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那一份重任在肩的责任和执着,精心地打磨一本本图书,从粗糙到精致,从可能融化在书海,到显山露水被人们广泛注意,图书编辑默默地付出了人们看不见的心血,也融进了图书编辑的自我价值。在如此高的一个定位下,作为图书编辑,我们如何最大化图书编辑的价值,丰满图书出版的灵魂呢?
一、审美意趣合乎社会规范
图书编辑承载着时代的文化梦想,与时代脉搏齐跳动,构筑着人类的文化家园。因此,图书编辑必须具备着眼大局、服从主流文化的审美能力。这是一种关乎文化传播与人类文明传承的审美,有了这种合乎社会规范的审美能力,在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中,才能站在时代审美的高度,站在引领文化发展方向乃至人类文明进程的高度来策划、论证选题,指导、干预我们的市场意识,融入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确保市场经济健康运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而如果缺乏这样一种审美意趣或持有与社会规范相悖的错误的审美意趣,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就可能为一些非主流的意识形态放行,造成文化传播中的错误导向,引发狭义的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思潮等的泛滥,从而引起甚至制造价值冲突,使公众思想迷乱,使社会失去稳定。如《官系网:古代官场人脉操纵术》是好几年前,我在与朋友聊天时聊出的一个选题。当时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基本还是一个空白,出于客观研究的目的,本书稿的基本脉络是厘清中国古代官场政治文化的生态、中国古代官场人际官系网和各种人脉的构建维护方式等。那时也正是各种厚黑学大肆流行的时候,而作者也曾既有官场的历练,后来又回归高校教书,其著作版权更是销往了国外,因而这本书的销路是不成问题的,经济效益一定可观。然而我反复阅读样张,细细琢磨,觉得本书稿对于主题的分析、研究虽是客观的、理性的,但毕竟还是免不了有后见之明,甚或一偏之见,且其主旨还是属于非主流,易造成社会价值观歧义,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不见得好,很有可能有违我的初衷。权衡再三,我还是撤下了选题。
二、创新观念相伴相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增多,人们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趣的改变,图书编辑作为图书策划、编辑出版者,其创新观念的有无、强弱直接关系着其所出版图书的沉浮。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在策划、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地培养自己对图书动态的敏锐性,能够捕捉到读者变换不定的阅读倾向,挖掘到优质选题,同时无论是版面设计,还是装帧艺术都尽量贴近大众的悦读习惯和审美意趣,并力求出新。即便是翻新旧选题、老图书,也能够打造出新的内涵,甚至吸引海外书商,走出国门。
三、市场眼光精准独到
作为图书编辑,仅仅知道怎么做书,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知道书是怎么卖出去的。虽然,在策划、出版、营销这一个产业链上,每一个节点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但相比出版价值,策划和营销的价值更高。一段时期以来,中国传统出版业“产能过剩”,库存的增长大于销售的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图书出版了却不一定能卖出去,因此,“想出来”和“卖出去”在价值链上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对图书编辑来说,市场意识至关重要,应该拥有精准的市场眼光,准确地捕捉分众市场的需求,顺势开发图书选题。否则,传统出版必将陷入难以为继的危机。
四、书装意识富创造性
众所周知,现代图书的装帧设计,包括封面、版式、材料等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图书装帧设计是否精致、出新,尤其是图书封面“颜值”的高低,决定了图书能否在10秒内吸引读者的眼球,并在30秒内击中读者内心的柔软,从而实现销售。可以说,图书装帧尤其是图书封面的很能体现图书编辑的功底,因为图书编辑不仅要了解本书主旨,还要清楚市场审美、读者审美和时尚元素。因而图书编辑必须认真研究每本图书的目标读者的文化、职业乃至阅读习惯的差异,全面考虑不同图书读者对于审美的不同需求,还需要多观察社会,使图书封面更具有生命力和长效性。任何一本图书封面的出新,都必将会引发从“吸睛”进而“吸金”的效果。如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山丘上的修道院》,是一处由法国建筑大师、無神论者——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的修道院的图文集。书中影像精美绝伦,光与影的结合奇妙无比,文字则充满感性与灵性,颇见内涵与见地,为我们的视野打开了一扇瑰丽、动人的窗,读来让人受到艺术与宗教的双重震撼。本书装帧采用软精装+线装外加护封,封底用的是一幅耶稣罹难图片,那一座金色的十字架闪烁耀目,蕴含传统的宗教意义;而封面则选用了一帧修道院建筑大门入口处的图片,图片上隐性的十字架充满神秘之感,吸引你去一探究竟——关于勒·柯布西耶,关于修道院。这样的封面效果,怎能不勾起人的购买欲望?
五、书名把控“一剑封喉”
放眼书界,琳琅满目,一张张色泽不同、材质不一、做工迥异的封皮,包裹着一个个沉睡在封套里的文字灵魂。如何给你的图书配一个好的书名,使之与书的灵魂相契,与这个时代的灵魂相契,亦是图书编辑的硬功夫。相得益彰的书名,才能使浸透自己心血的图书在书海中大放异彩,吸引无数读者“竞折腰”。央视新闻主播白岩松,2015年底推出了一本书,叫《白说》。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人人似乎都有“话语权”,但“说了白说”,白岩松在有权保持沉默的年纪拒绝沉默,温暖发声,理性执言,为依然热血有梦的人敲鼓拨弦。这个看似简单的一个书名,不经意间触碰到这个特定体制下时代的“痛点”,尽管无甚用处,还得说!经典非常。
六、精品意识厚积薄发
当前图书市场可供选择的品种繁多、目不暇接,出版竞争日益激烈,因而,图书编辑要不忘初心,不因外在诱惑而分心,不因外来的冲击而灰心,要谨记:读书和不断学习都是一辈子的事,应当厚积薄发。静下心来,力求把图书做成思想深刻、内容精彩、装帧精美、印刷精良的精品读物,从选题策划、组稿、编校、纸张、装帧、印制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精心、细致、周到,求新、求精、求美,坚持时尚与经典的有机统一,提升国民的阅读格调和文化追求,传递更多的精神价值,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的认可,成为一个品格独特的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在图书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图书编辑更应有“工匠精神”,去除浮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坚守初心,追求极致。
总之,现代图书出版活动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图书编辑几乎要参加出版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而要求图书编辑具备多元化的业务能力,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出版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体现其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