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醉菩提》中的反问句

2017-04-15吴剑

青春岁月 2016年24期
关键词:菩提代词语气

【摘要】《醉菩提》中运用大量反问句,句中使用“那(里)”、“怎么”、“甚(么)”、“何”、“岂”、“如何”、“谁”、“难道”、“焉”、“安”、“何必”、“何尝”等语气词、副此表示反问。能够反映出一些明末清初的语言特点。对反问句进行浅析。

【关键词】反问句

《醉菩提》是明末清初出现的描写济公故事的中篇小说。编次者天花藏主人,是活跃在明末清初的一位通俗小说家。《醉菩提》现知有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多种版本,有校点者,以乾隆五十三年金阊古讲堂为底本进行校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出版。

《醉菩提》中的语言能够反映出明末清初时期的语言特点。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反问句,大概有150多个。反问句是无疑而问,对对方说的话反问一句,并不要求对方回答,只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反问句的形式和意义相反,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否定形式表示肯定。《醉菩提》使用“那(里)”、“怎(么)”、“甚(么)”、“何”、“岂”、“如何”、“谁”、“难道……不成”、“焉”、“安”、“何必”、“何尝”等语气词、副词来表示反问。其中使用“那(里)”、“怎(么)”、“甚(么)”、“何”、“岂”的反问句比较多。

一、句子中没有标志

1、敢不遵依?

2、你就不记挂来看看?

3、师父定是好话,是请说来,小人有个不听的理?

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反问句,只是通过把相应的否定句的语调换成疑问语调,就变成反问句,即把句尾标点改为问号形成反问语气。

二、“何尝”

1、禅堂原是清静,弟子何尝吵闹?

2、此僧何尝疯癫?真是罗汉。

“何尝”用在谓语中心语的前边,是副词,表示婉转的否定,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谓语为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三、“何必”

1、又何必留皮遗骨在于尘世?

2、这是师父遗命传与你的,你便收去罢了,何必又炫人耳目?

“何必”放在谓语中心语前,可以与“又”连用,加强反诘语气,表示否定。

四、“安”

1、安有难易?

2、学生安敢失身于盲瞎乎?

3、罗汉临凡,安肯露相?

“安”是疑问词,意为“哪里、怎么”,用在谓语中心词的前面,但是不能单独使用,与“有”、“敢”、“肯”等词结合,共同使句子表达出反诘语气。

五、“焉敢”

1、焉甘宿留?

2、焉敢有负?

3、焉敢妄参上乘之精徽?

4、焉敢讥诮?

焉:疑问词“哪里,怎么”。“焉敢”后多放在句首,后接谓语动词,也有动词后带宾语的情况,句子都比较短小。“焉”可与其他词组分别引导反问句,如,“焉能为我师乎?”

六、“难道”、“难道……不成”

1、难道不唱山歌,念念经儿,就算正经?

2、难道不留些自己做衣穿,倒舍与我们?

3、难道我就不是有分的子孙?

4、料袋里的东西不算我的,难道算你的?

5、难道我就罢了不成?

《朱子语类》中有“不成”表示反问的句式,“不成动的前便无静?”“不成只恁地空说?”“不成”用在句首,是“难道”的意思。在《西游记》里,“不成”已用在句子后面。“你一人就占我三个女儿不成?”元明以后,以北方官话写成的文学著作里,经常用“难道”、“难道……不成”,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一直继承下来。在《醉菩提》中使用“难道”的句子还不多。

七、“谁”

1、如今这般大雪,还赤着两条精腿,却有谁来顾你?

2、这伙秃驴只想格子立房头,谁肯来料理这正事?

3、我师法旨留与济颠,谁敢不遵?

4、则宗祧谁继?

5、但汝尚有许多产业,并无兄弟,却叫谁人管理?

“谁”作为疑问代词多使用在特指问中,在特指问中,使用“谁”是提问者要求对方回答什么人。“恭父问:‘诗章起于谁?”(《朱子语类》)即要求回答起于什么人。在反问句中,“谁”表示“任何人,无论什么人?”依据反问句所表达的意思,“谁”可以引申为“没有人”。如句3的意思是“我师法旨留与济颠,没有人敢不遵?”

八、“如何”

1、如何过的日子?/这是师父严命,如何违得?/他們如何理会得来?/老僧衰迈,如何去得?/我是疯子,如何做得化主?/止得一盘,如何分散得众人?

2、我师父平日来了便去,过而不留,如何得有?

3、三千贯钱如何一时便有?

4、但二人此一死,如何肯死心?

5、济颠一人如何能够走去化来?

有时和带有表可能、可以的助词“得”搭配构成“如何+动词+得”的形式表反问。

还有些用在句中谓语中心词的前面表反问。

是非问句中也有使用“如何”的,如“子升问:‘《丽泽》诗编得如何?”(《朱子语类》)是提问者要求回答优或者劣。但是使用“如何”的反问句,用“如何”来表示“没有办法”。

九、岂

1、岂不误了我们的正经?

2、岂有出家之理?

3、今日岂敢造次?

4、岂动中又别有滋味耶?

5、岂在晨昏定省三小孝?

“岂”是近代汉语反问句中经常使用的副词。在《醉菩提》中也较多使用“岂”引导反问句。“岂”一般放在句首,意思是“哪里、怎么”,表达反问语气。可以与“不”、“敢”等结合在一起使用。“岂不”用于加强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的意思。

十、何

1、只要有酒吃,便住一年又何妨?

2、我出家人要银子何用?

3、后来何以惩治它人?

4、这等怀恨去化他何益?

5、终日巴巴碌碌,何时是了?

“何”疑问代词意思是“什么、为什么”,但是与“甚么”的用法并不相同。“何”总是与“妨、用、以、益、时”等其他词一起使用,使句子完整,但使用“何”的反问句并不要求回答,只是用“何”表达反诘语气。

十一、甚(么)

1、这些和尚只会吃斋讨讨钱,晓得甚么焚修?

2、师父圆寂,有所不免,有甚么料理用着我?

3、我若自要做衣穿,又叫你们做甚么?

4、此乃人人一条大路,可来可去,与这班贼秃有甚么相干?

5、吃酒不图醉,吃他作甚?

“甚(么)”,用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前面,有时用作宾语放在句末。特指问句中也使用“甚么”作为疑问代词,要求回答人、事、物等等,但在反问句中,“甚么”表只是表述委婉的反诘语气,语气不强烈。

十二、怎(么)

1、我不去料理,却怎么装金?

2、既是众人都来了,怎好叫他回去?

3、张太尉即肯出许多东西,怎得不卖?

4、你怎敢在此裝风搅扰?

5、这样天寒,怎不想他?

6、你怎能与他来往?

《醉菩提》中使用“怎”的反问句最多,大约占所有反问句的1/3。其中多数用“怎么”来表示反问语气。“怎”不单独使用,总是与别的词,如“么”、“好”、“能”、“敢”等结合在一起,用在谓语中心词的前面。

十三、那、那里

1、那里有三千贯闲钱做布施?

2、只道是济颠发疯,那个来睬他?

3、今日,一文也无,后日那能尽有?

4、若不出门,那得酒吃?

5、那有闲钱去买酒请你?

特指问句也使用“那(里)”作为疑问代词,如,“又曰:‘某尝说佛老也有快活得人处,是那里?”(《朱子语类》)提问者要求回答是什么地方,但是在反问句中“那(那里)”是疑问副词,使用时不要求回答,而是表达出反问语气。

在《醉菩提》大约20个含有“那”的反问句中,有3句“那”写作“哪”。1、哪有此事?2、四下找寻,哪里有个济颠的影儿?3、那善人见济颠将鸽子肉吃得一空,哪里去查帐?这说明在清代早期已经出现了“哪”代替“那”的写法,但是还不多见。

除了以上提到的反问句,还有一类“莫非”引导的句子。如“莫非想着旧事,要来缠绕?”“莫非昨日的酒吃得不尽兴么?”似乎是反问句,有反诘语气,但也有猜测意味,也是揣测问句。

【参考文献】

[1] 祝敏彻. 近代汉语句法史校[M].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

[2] 袁 宾. 近代汉语概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 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商务印书馆, 1982.

【作者简介】

吴剑(1976—),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菩提代词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惊蛰
语气不对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菩提之心
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白玉菩提和菩提根有什么区别?
英语代词用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