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鉴赏艺术作品中的通感
2017-04-15王一凡
王一凡
【摘要】人们把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等,统称为艺术。艺术既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形式,也组成了生命形态。复杂多样艺术表现在种类繁多的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感官移借、感官互通的心理现象,这种移借和互通统称为通感现象,通感过程是一个想象及创造感悟艺术作品的过程所造成的。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的鉴赏艺术作品中的通感,本文对通感现象的形成及应用作了分析,使更多的人了解通感现象在艺术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鉴赏;艺术作品;通感
一、什么是通感
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类艺术活动的“通感”实际上就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在艺术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鉴赏者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通感是通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指的是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从而在创作时感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现象,如在我们欣赏美术作品时出现的对画面色彩的温度感;在欣赏音乐和文学作品时大脑意象中出现的视觉画面感;又如我们在称赞歌手时常说的“这个人歌唱的真甜美”等等,这些感官转换的现象在艺术心理学上称为通感现象。
二、通感的艺术鉴赏
1、通感的表达方式
钱钟书先生说过,通感的表达方式通感一词的涵义在艺术心理学上指主体(人),在情感观照的媒介(艺术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感官移借、感官互通现象,是一种各感官联觉感受和创造性认识艺术作品的过程。所以在对通感进行分析要从蓄势,空白和时间性三个方面入手。蓄势时既可以用语言表达来积蓄情感,提升影响力,也可以应用色彩线条,让鉴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空白在艺术作品中担任重要角色,艺术作品中的空白让鉴赏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在鉴赏作品的同时融入自己的见解。更加充分的去认识艺术。时代在变,艺术的表达形式也在改变,从时间性的角度来说,通感的表达要跟上潮流。
2、在艺术作品中的表达
在文学中,通感是一种修辞艺术,在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中应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维定式,使读者能多角度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欣赏中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各种感官审美能力,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闻其声,身受其冷暖的真实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中荷香为气味,只能以嗅觉感受,歌声为乐音,凭听觉方可获得,但作者在描写时却打破常规,把“声”、“香”加以联系,是嗅觉与听觉得以沟通,让读者积极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于是“声”与“香”这两种作用于不同感官的知觉,得到了自然而然地沟通。
在绘画中,通感又叫做视移觉。就是在用绘画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画面语言使视觉转移,将人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文学心理感受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绘画方式移用来表示乙的画面,使所画对象更为真实可信或更完整能表达画家的思想。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国画蕴含深刻的哲理,用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来,但是要进行深入地了解,就要仔细的推敲。
在音乐中,近代实验美学证明,“纯粹的音乐嗜好是极稀罕的,许多人欢喜音乐,都不是因为欣赏声音的和谐,而是因为欢喜它所唤起的视觉的意向。”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乐史上,乐于画相互联谊的例子屡见不鲜,许多标题音乐都可入诗入画,乐中之画可谓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其绚丽多姿不亚于物质的画。静、动、色乃至物质的画中不可闻之“声”都因乐的统帅而俯首称臣。音乐上的通感绝不限于聽觉与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单一的沟通,而往往是各种感觉器官搅和在一起,同时还伴随着联想的参与。
三、结语
通感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通感现象在艺术鉴赏中的运用可以极大的调动和发挥主体对媒介想象认识作品及创作性认识作品的能力,从而助主体对媒介的认识从表层的感性认识发展到里层的理性认识。另外由于主体的个人经历不同、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同、存储信息的方式不同等因素,所以造成了主体认识媒介的多样性,这就在艺术鉴赏中为什么出现“一千个人欣赏哈姆雷特就会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这是由于通感过程是一个想象及创造感悟艺术作品的过程所造成的,美好的艺术像美味佳肴,真正的烹制者和享用者,都是心灵。艺术通感的发生需要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审美心理要素的共同作用,因此我们要运用好通感,体验艺术鉴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