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心理活动

2017-04-15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老伯伯采访者读书人

治疗方案

通过标题得知,本文讲述的是一次采访经历,而且是“第一次”,激动、紧张、兴奋……内心的活动一定少不了。

文中“我”和小胖共采访了三个不同的人,他们分别给这次采访活动带来了不同的波澜,使得故事的可读性大大增强。但每次采访结束后,小作者的独立体验并没有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导致习作整体显得平铺直叙,鲜活性又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心理活动成为衔接的润滑剂,在情节起伏处加入“我”自身的体验,从而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得知采访任务时,“我”内心是怎么想的?准备采访前,“我”有没有心乱如麻,又是如何安慰自己的?采访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我”的心理反应也会有所不同。采访结束后,又有哪些感想呢?

第一次采访

今天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因为我和何小胖要一起采访书店里的读书人。(需简单交代此行的目的,为何要做这件事。)

我和妈妈吃完午饭,就去东城接何小胖。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们一到那里就看到一个很像何小胖的身影。我一直在喊,可那身影始终不理不睬。我忍不住跑了过去,搞笑的事情发生了,他原来是比何小胖肥几倍的家伙,我不禁脸红了。(本段与表现主题无关,可不写。)

我又等了一小会儿,何小胖才姗姗来迟。我们来到书店,“采访之旅”正式开始了。我们在人山人海的书店里挤得满头大汗,周围的人都在看着我们好像在窃读。(病句,要学会断开,表达两层意思。另外,你们的什么举动让别人觉得是在窃读?)

经过一番仔细的寻找,我们终于在墙角找到了一位老伯伯。(可以描述一下整体形象,这是一位怎样的爱读书的老人,他的哪些细节吸引了“我们”)何小胖对我说:“我来吧!”既然何小胖这么想采访,我只好成全他。我们大步流星地走上去,小胖开口说道:“您好!我们是光后小学的学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采访书店里的读书人,所以我们想问您几个问题。”可是,我觉得老伯伯似乎不大愿意配合我们。(有何表现?写具体)小胖继续追问:“您每周的读书时间是什么时候?”老伯伯不耐烦地回答:“方便才读。”这也太含糊了吧!后来何小胖又问:“您喜欢看什么书?”老伯伯却回答“喜欢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弄得我们不知所措。

我們不能放弃,继续寻找目标。这次的采访者对象是位叔叔,我们大胆地问:“您每天都什么时候读书?”他两眼闪闪发光,(为什么?好奇?觉得不可思议?还是欣赏你们的行为?)微笑着回答:“晚上九点。”接下来,我们的采访非常顺利,每一个问题他都回答得很认真。采访结束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寻找第三个采访者。在另一个角落,我们发现了一位女士,何小胖走上去问:“阿姨,您每天什么时候读书?”(可加入“我”的心理描写,这次能成功吗?是否在为他担忧呢?)但迎来的回答是“我是姐姐,不是阿姨”。此时,我们三个都笑翻了。最后,姐姐还是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我觉得今天的采访意义非凡。(不要用大道理式的结尾,可以适当说说自己今天的感受和收获。)

猜你喜欢

老伯伯采访者读书人
惨 叫
惨 叫
阳光洒下来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我是快乐读书人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探析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读书人的事
尊 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