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寿之家:全家96人加起来“四千岁”

2017-04-15

新传奇 2017年10期
关键词:彭山脏话百岁老人

长寿之家:全家96人加起来“四千岁”

二月二,龙抬头,家人携手去理发求福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不是难事。但对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曾家村的梁学华来说,要带一家96口人去理发,“排队都不晓得排好久”。他们家所有人年龄相加达到3850岁,能凑十桌麻将。

梁学华部分家人的合影

热闹:105岁老寿星最爱麻将桌边“抱膀子”

2月28日,星期二,彭山曾家村。梁学华家门前,二十多亩油菜花开得正好,温暖的阳光照在上面,花朵一摇一闪。

天气好,小儿子曾国全把6个哥哥姐姐都喊回来,中午一起聚餐。尽管年轻人要上班,小娃娃要读书,很多人没来,一家子还是凑了整整三桌。

有着快一个世纪酒龄的梁学华,最近几年,都没喝酒了。这一天也没喝,吃完饭,她只说了四个字:“摆起摆起!”老六曾国均马上就懂起了,赶紧拿来妈妈的最爱:麻将。阳光下,4个老人围成一桌,开始“挖内财”。有着96年烟龄的梁学华,则点上一根烟,坐在旁边,安静地“抱膀子”(四川方言,意为坐在打牌者身旁出主意的人)。

“我妈妈不会打麻将,但是喜欢看,她喜欢那种热闹的感觉。”二女儿曾玉蓉说,“她特别喜欢跳广场舞,100岁都还在跳。跟着节奏扭动。”

好吃:牙掉光挡不住好吃嘴,瓜子花生天天吃

梁学华家后院,莴笋、莲花白、西兰花种了一片,这是七兄妹自己种植的菜园,不远处还有鸡窝,喂了3只鸡1只鸭子。

曾玉蓉说,38岁那年,母亲坐月子期间,患上了疟疾。“当时全身发冷难受,妈妈不停喝开水,可能是对牙齿刺激太大,没多久牙就全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学华曾到医院寻求安装假牙,但由于牙床已经磨平了,没法再装牙了。

这个菜园就是兄妹专门为母亲打理的,每天选几样菜,白水一煮,就成了老人最爱的“火巴火巴菜”。鸡鸭也是偶尔杀一只,全部清炖。

但这其实不是梁学华年轻时的食谱。四川人最爱的麻辣,才是梁学华的最爱。“瓜子、花生、核桃天天要吃,用手掐得很细,再慢慢放进嘴里磨。牙床都磨起茧了,还是挡不住这张好吃嘴”。

孝顺:7子女轮流照顾,79岁女儿夜里抱老母下床

3年前,梁学华的身体比之前差一些了,不再去跳广场舞。7个子女聚到一起,商量咋照顾妈妈。“爸爸20年前就去世了,妈妈一直跟老七生活。”曾玉蓉说,“当时老七也快60岁了,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我们就商量一起照顾。”

几个子女合计得很快。大哥、六弟、七弟每人每年出12000元,供母亲终老。由于大哥已年过80,身体不好,不参与夜间照料。6个子女每人每月照顾妈妈5天。

梁学华的卧室内摆放着一张大床,一张小床。“妈妈睡大床,我们就睡小床,平时分开睡,冬天天冷就一起睡”。一日三餐,端茶送果,在梁学华面前,6个都已过耳顺之年的老人,显得神采奕奕。

大女儿曾玉彬79岁,家住成都八里桥,每隔两个月,儿子就要送她回彭山,睡10天那张小床。“白天都还好,晚上妈妈爱起夜,最多的时候要起10多次,每次都要抱她下床”。

爱财:老太太爱数钱,手上的钱谁都拿不走

照顾老人辛苦,但7个子女都没有怨言。“我们家庭很和谐,小时候爸爸妈妈很苦,孝敬是应该的。”曾玉蓉说,“爸爸妈妈都是农民,要养7个子女,很不容易。爸爸是裁缝,上半年种完地,下半年就出去做衣服。妈妈要做鞋子,我们身上穿的,全是他俩做的。”

“多亏我们父母会计划,才把我们养大了。我妈妈现在手都很紧,特别爱数钱,但哪个都拿不走!”说完,曾玉蓉给了梁学华一叠零钱,梁学华果然攥得很紧。有人试图想拿走,梁学华突然瞪了一眼,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拿我的钱去,不要想!”

兴旺:“3850岁”之家今年人丁要破百

7个子女、40个孙、38个曾孙……梁学华一家,96个人,能凑十桌麻将,年龄相加达到了3850岁。100岁那年生日,梁学华家门前,摆了接近30桌的坝坝宴,子子孙孙都来了。之后每年过生,门口也要摆接近10桌的坝坝宴。这么大一个家庭,如何才能处得愉快。

“我们的家规中,有一条是大家都很印象深刻的:不能说脏话!”曾玉蓉说,小时候自己说过一次脏话,母亲立马翻脸,怒斥自己!这让她印象深刻,以后再也敢说脏话了。

“我们这个家庭,哥哥姐姐要教育弟弟妹妹,但绝不能说脏话,弟弟妹妹也可以说哥哥妹妹,也绝不能说脏话!”曾玉蓉说,“家庭虽大,但只要大家好好说,都能找到解决办法。”

这个96口的大家庭,今年可能还要扩大。“有几个玄孙要出生了,今年怕是要突破100人了!”曾玉蓉笑着说。

(《华西都市报》2017.3.1)

彭山百岁老人长寿之谜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是享誉国内外的长寿之乡、忠孝之邦。彭祖长寿养生文化、忠孝文化、茶叶文化、汉崖墓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彭祖长寿养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被视为东方养生智慧的瑰宝。该区彭祖长寿养生文化节每5年举办一次,是该区35万寿乡儿女约定俗成的重大节日。

据眉山市彭山区委书记梁磊介绍,彭山区是我国首批命名的中国长寿之乡。作为中华长寿文化的发祥地,彭山境内孝子成群,高寿者众,百岁老人很多。截止2015年2月底,彭山共有80-89岁老人9858人,90-99岁老人1642人,100岁以上老人47人。百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是14/100000,高出全国10.34个百分点,是当之无愧的“长寿之乡”。

经了解得知,该县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因人而异:吃猪蹄、洗脚、喝醋……但几乎所有百岁老人,都提到了忍让、豁达的心态很重要,他们往往是夫妻关系中的相对弱势一方。当地出土的一幅汉代壁画,被民间称为“耳朵图”。老人们笑称,耳朵,其实是大智慧。

家住青龙镇社区五组的杨松云,也是一位百岁老人,曾是当地有名的弹棉花匠。“能够活这么大岁数,肯定和他这种性格有关。”当地村民说,原来就很听他老伴的话,也基本上没看到杨松云老人跟别人红过脸,性子不急,做个“耳朵”,也是种福气。

彭山因“长寿之乡”闻名后,当地百岁老人家中,被不少人踏破门槛,以探寻那份长寿秘诀。他们观察老人食谱,试图找出一份“长寿菜单”;他们跟老人聊天,试图探秘“长寿之道”。

青龙镇桂林村的百岁老人李志轩的菜单早已不是秘密。“爱吃猪蹄,顿顿都离不开玉米糊。”李志轩的五女儿李学英说,为了给父亲换口味,她每天都换着用花生浆、肉汤或者鲫鱼汤冲玉米糊。

与李志轩不同,彭山公义镇的岳桂英在105岁时,还在编草绳、锤豆子、晒谷子,岳桂英样样不误。直到今天,她仍然坚持自己清洗衣服。但在吃的问题上,岳桂英却显得有些另类,总会时不时让儿媳李满蓉用醋泡饭。

在彭山的百岁老人中,有人爱吃蔬菜,有人爱吃肥肉,有人爱喝酸奶,有人爱喝口小酒,各不相同。

所以,四川省保健科技学会基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姜俊成认为,根据百岁老人整理出长寿菜单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良好的处世心态是长寿老人们的共性。

(《华西都市报》吴柳锋/文)

猜你喜欢

彭山脏话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上)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下)
脏话怪兽
北京百岁老人突破千人
百岁老人
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共享情怀
彭山老人的“彭祖养生术”
关于脏话,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四川省文联 四川省作家协会’2011彭山诗歌散文节征文评奖结果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