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意造无法,信手而来
2017-04-15浅唱
浅唱
When referring to the calligraphy or cultural achievements of Song Dynasty, we can not overlook the great contributions made by famous literati Su Shi whose artworks are characterized by simplicity, vigor and variable innovations. Thats why Su Shi has been honored as the top 1 calligraphy master in Song Dynasty.
提到宋代書法,或则提到宋代的其他文化成就,往往无法绕过一个名字,就是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世人更多称其为“苏东坡”。
苏轼几乎可说是北宋时期声名最隆的文人,生前虽然仕途不顺,曾从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至被贬于人烟荒芜的海南儋州,但无论官职大小,他在文学艺术上的盛誉几乎从未动摇。若没有他的贡献,便不会出现“宋词”这样一个堪比“唐诗”的文学史定位。同样,在书法领域,他也成为引领群伦的先驱性的人物,后人评其为“宋四家”之首,并非过誉。
苏轼的书法正如黄庭坚所喻,字形偏扁,而撇捺四张,很像一块石头压在蛤蟆上,所谓“石压蛤蟆”是也,而且宋元人多喜好用浓墨,远观恰如扁扁的一个墨块。但这种比较“象形”的外观并未影响其观赏性,墨色沉郁,用笔跌宕,不拘小节,自成天然。苏轼在评论作文时曾言好的文章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其实这句话套用在书法理论上依然适用,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生动的字便是最好的。苏轼自己即践行这一标准,其行书往往随文写意,一襟感慨尽抒于笔墨,令人动容。他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轼的书法作品中,最著名者当属《黄州寒食诗帖》。此帖纵34厘米,横119.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内容为苏轼自作遣兴诗两首,为其被贬黄州后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之感慨。文字内容自是一流,而书法艺术更是精彩,秀逸豪迈,跌宕生姿,将内心的惆怅感怀与笔墨行走化为一体,点画节奏皆随着内心的律动而生发出别具韵味的情态,心手合一,将书法的抒情性发挥到极致。此帖对后世影响极大,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天下第一、第二行书分别为晋代王羲之《兰亭序》和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
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黄庭坚虽然笑他的字是“石压蛤蟆”,但那只是玩笑语,事实上,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对自己的老师还是十分仰慕和推崇的,他在《山谷集》里写道:“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