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技术课程响应性评价体系

2017-04-15张允峥刘建国

求知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信息技术

张允峥+刘建国

一、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现状

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估是单一的,侧重于评价的选择功能,而忽略评价的反馈和促进功能。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教师的评价占主导地位,学生很难参与课程评价,这样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有些中小学甚至忽视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导致学生不能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正确的认识。

“形成性评价”一直是教育者关注的概念。它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收集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证据,使教师能够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评价方式具有确定学生学习进度、改善学生的学习、向教师提供反馈意见的作用。

终结性评价是在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后对教学活动做出的评价。它根据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考查学生实现目标的程度。在每个学期结束时,使用开卷或闭卷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把握。该评价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因此,这种评价方法在教育评价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当前,多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都是采用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通常是用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水平,它着重于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出现差别的原因,更不要说通过评估来促进学生学习。

近几年,形成性评价在信息技术评价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把考勤作为评判学生平时成绩的标准。许多教师都将学生的考勤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出勤并不能证明学生投入了学习,特别是对于实用性很强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第二,把完成任务和作业等同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通常会在学习过程中布置相应的作业。但是,完成了作业并不能证明学生理解了知识。

二、响应性评价

2008年7月,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公布了新的《利用技术:新一代学(2008—2014年)》信息化战略,确立了下一阶段的核心战略目标。其中包括为学习者提供可定制的、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内的响应性评价。

响应性评价通过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把教学评价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评价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将“学习作为一种评估”。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理解的差异,响应性评价中的反馈,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比较,响应性评价兼顾过程取向和目标取向,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协调配合。响应性评价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用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定性评估指通过收集和分析教与学过程和结果的信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建议。定性评估更加注重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的创新能力。

响应性评价着重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评价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性。

三、信息技术课程响应性评价体系的建构

1.评价主体

在运用响应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在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与他人的对比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实现共同进步。

2.评价对象

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不但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主要可以从课前的教学准备、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几个方面进行。如下图所示,教学准备包括教学环境、资源和对学习者的分析;教学实施则包括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对教学过程管理的评价;教学效果层面从学生的满意程度、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几方面进行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有助于帮助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根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层面进行评价。如下表所示,从这三个层面出发,又细化出了两级评价指标。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整体的评价指标。信息技术课程的响应性评价体系,是由多个具体的响应性评价项目构成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将整体指标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制定相对应的响应性评价项目。每一个响应性评价项目的结果,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促进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工作的开展。

3.评价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与其相适应的不同的评价方法。笔试、上机、作品评价、实践活动评价、观察评价与量表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各自有其优势和不足,只有把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进行合理的匹配,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

笔试的优点在于能够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测试,效率高、评价标准统一。而缺点则是忽略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过分重视学习结果。因此,如下表所示,笔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适用于对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考查。上机测试则适用于测试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的熟练情况。

作品评价主要考查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与笔试和上机测试不同的是,作品评价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则会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运用作品评价方法时,要注意评价标准的把握,在尽可能公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践活动评价则是考查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评价方法更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对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情况。

观察是教师对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表现出来的态度的评价,在课堂及学生完成作品过程中运用观察法,能够较好收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反应,准确把握学生情感的变化,通过不断观察和记录,对教学进行反思,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量表评价法是对学生对量表中的一些问题的回答来判断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评价方法。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的主观影响,学生回答的是否真实就影响着评价的结果。观察法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而量表法则受到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上,应该综合运用这两种评价方式,让两种方式的评价形成互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信息技術课程是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选择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在不同阶段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多种方法协调配合,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也应该受到相应的重视。为了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建立起具备个体性和针对性的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在内的响应性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 艺,钟柏昌.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2]张永生.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