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我不亲近,怎么办?
2017-04-15
80后的年轻爸妈们,你们和孩子的关系怎样?是否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了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呢?孩子淘气你该怎么办?千万不要小看亲子关系。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
心理学描述亲子关系经典的理论依据叫做“依恋”。依恋是指婴儿和其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依恋的发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婴儿与母亲相互作用的产物。要使婴儿获得安全型依恋,母亲必须经常关心婴儿的需要,当婴儿发出各种需求信号时,应及时给予积极恰当的反应,并要不断地调节自己以适应婴儿的行为。
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这样的积极恰当的互动中产生的。
亲子关系与家长教育方式有关
按照依恋理论,可以将亲子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这三种类型的形成源于后天父母(或照顾者)对待婴儿的不同方式。
要使孩子获得安全型依恋,家长必须学会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例如对幼儿时期的孩子发出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足够的敏感,应及时给予回应,包括积极的情绪回应。孩子哭闹时,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不理会、拒绝、恐吓等方式都不可取。陪伴、拥抱等肢体接触对孩子的安全依恋也很重要,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
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主要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多数与母亲对幼儿不敏感、不理睬、拒绝、恐吓等教养方式有关。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往往不是特别融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依恋类型成年后会这样表现
研究认为,儿童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依恋特征,成年以后仍然会显露出来,所以成年人也具有和儿童一样的依恋类型分类。
安全型的孩子长大后可以很自然地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安心地依赖别人或让别人依赖,不会因为关系太亲密而感到不自在。回避型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其他人。与别人太亲密会导致其有紧张感。矛盾型的孩子长大后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不是真的爱自己,担心对方会抛弃自己,缺乏安全感。他会反复验证,会给对方带来很大压力感和不被信任的感觉。有时与人关系过于亲密,或进展过快会吓跑对方等。
因此,亲子关系不仅影响亲子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关乎孩子的一生。
上班族妈妈如何建立亲子关系
上班族妈妈与孩子的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明确分离或不能陪伴的真实意义,不隐瞒、不欺骗。
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尽可能专注地陪伴孩子,哪怕只有半个小时,不要边做其他事边陪孩子,心不在焉。多通过拥抱等肢体接触传达对孩子的爱。
多肯定孩子,经常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告诉他(她),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
多理解孩子的感受,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拿孩子当出气筒,规则稳定,不能情绪好了就纵容、情绪不好就苛刻。
亲子关系中爸爸作用至关重要
有研究发现,有父亲参与教养的儿童,他们的阅读和数学成绩比那些没有父亲在身边抚养的儿童更好。还有人发现,父亲是否参与儿童的教养影响着2~3岁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和12岁儿童的学业成绩。
总之,有父亲很好照顾的幼儿,在品格、智力和语言等多方面发展更好。而缺乏父爱的孩子,有可能长大后男孩儿更缺乏男性品质,女孩更难和异性相处。还有可能产生抑郁、焦虑、社会退缩等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父亲对于孩子来说,还有以下几点很重要的作用:
建立规则。男性的力量会让孩子生畏,因此在建立规则方面比女性更有优势。
增加力量感。父亲一般喜欢跟孩子玩游戏,游戏过程中父亲的力量感会传递给孩子。
接受成人世界。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小心呵护,他们相对粗心,但恰好是这种粗心让孩子可以体会真正的现实世界,体会与他人互动的真实感受及需要做出的正确反映。
加深亲子关系你试试这几招
无条件的爱。父母传递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要因为孩子表现好不好、分数高不高、是否听话而改变。一个孩子只有感受到爱,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肯定和鼓励。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乐于告诉孩子,批评要适度且只针对行为不针对人,肯定和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接纳孩子的感受。无论正确合理与否,家长要善于接纳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评论、不批判。接纳孩子的感受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必经之路。
保持沟通。与孩子的沟通不能少,小时候是游戏和陪伴,长大后是理解和支持。保持沟通、增加互动是拉近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