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地名来源与文化内涵探析
——说商与归德

2017-04-14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玄鸟商丘大火

薛 立 芳

(商丘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商丘地名来源与文化内涵探析
——说商与归德

薛 立 芳

(商丘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商丘历史悠久,而历代沿革之地名则是其文化变迁之见证。火文化是商丘地名的最早来源,并逐渐发展为“尊天道、敬人事”的治民理念;玄鸟文化是商地名的又一来源,产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商祖文化,商丘被视商族、商业兴起的圣地。归德文化则是以商先王汤为依托,名传千年数次改朝换代而不改,体现了商丘在人们心中为商文化圣地的地位与影响,而归德之名所蕴含的“因民之利,以民为本”的德治思想更是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掘的价值。

火文化;玄鸟文化;归德

商丘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地名曾多次变革,前后共使用过11个地名,其中多与商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商、宋、商丘、归德等名皆与商族或商代祖先有关,表明商丘为商文化之发源地并且有着长久持续的影响力。长期以来,学界主要集中对于这些地名最初来源与所指之区域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则鲜有论及。本文拟对商丘历史上“商”及“归德”地名之由来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辨析,希望能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商丘的历史,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阏伯与商丘火文化内涵——尊天道、敬人事

阏伯与商丘火文化之史事主要见于《左传》的记载:

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昭公元年)[1]1217-1218

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襄公九年)[1]964

宋,大辰之虚也,大火谓之大辰。(昭公十七年)[1]1391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据此三条材料,说明早在春秋时期人们便认为阏伯所居之商丘在宋地,也就是今天的商丘地区[2]327-328。这一说法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但也存有不同意见。如孙淼在《古商丘考》中提出今商丘之名定于明代,上述三条材料仅能说明春秋时期宋国又称商或商丘,并不能证实在封宋之前此地有“商”名。并且认为分野之说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人的地理概念,而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常将宋与商混称,因而不能据此说明宋地早有商名。这样的质疑虽非无据,但也并不能完全推翻王氏的观点。孙淼又提出阏伯及相土所居之商丘皆为古商丘,并不在宋地,而在帝丘(今河南濮阳)。但这一观点同样存在颇多疑点,其所据之材料同为《左传》,并无更早之材料佐证[3]222-228。同样根据《左传》的记载,则可确证春秋时期人们不可能认为帝丘是为阏伯与相土祀大火之商丘。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

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征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天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1]1390-1392

长期以来,人们在讨论阏伯所居之“商丘”究竟在何地的问题时,常以王国维所举的三条材料为证,注重三条材料之间的关联性,但却忽视了材料的完整性。如果从整个事件来看,昭公十七年对整个事件的记载不仅说明春秋时人认为宋地星为大火,同时也说了卫地星为大水。阏伯居商丘祀大火与相土因之,商主大火,这些记载历来是没有异议的,而所谓的“帝丘”卫地在春秋时人看来其星为大水,不可能为阏伯及相土祀大火的商丘。因而相比较而言,阏伯所居之商丘在宋地仍是较为可信的。

从阏伯时代开始,商丘便与火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后商人祖先相土继承了阏伯祀大火之职,商人便以大火星为主祀,宋地被视为与大火星对应的分野,即“大辰之虚也”。而传说中的燧人氏也被视为在这里活动。阏伯为火正,最初的职责主要是观测天象,观测大火星的运行规律来安排人们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据郑杰祥研究,阏伯在高台上观测大火星的形象便是商字字形之最初来源。商字上从辛,像大火星象,下从丙,象高台[4]。商字的最初意思即在高台上观测大火星。而阏伯之“商丘”二字也往往特指古观象台旧址。

由于商族祖先相土后来继承了阏伯祀大火的职责,对自然规律的重视,对天的崇敬都成为火文化的重要内涵。商朝灭亡之后,火文化进一步发展,在宋地逐渐形成了结合天道与人事的新的火文化内涵。发生在春秋时期襄公九年的一件事特别突出地表现宋地的火文化内涵。《左传·襄公九年》记载:

九年春,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陈畚挶具绠缶,备水器;量轻重,蓄水潦,积土涂;巡丈城,缮守备,表火道。使华臣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使华阅讨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讨左,亦如之。使乐遄庀刑器,亦如之。使皇郧命校正出马,工正出车,备甲兵,庀武守使西鉏吾庀府守,令司宫、巷伯儆宫二师令四乡正敬享,祝宗用马于四墉,祀盘庚于西门之外。[1]961-963

这则材料记载了发生在宋国的一场大火灾,而宋国的执政者面对火灾,沉着应对,举措得当,有条不紊。考虑到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调度有方,秩序井然,不仅及时扑灭火灾,而且兼顾灾后秩序重建及国家防卫等多方面的问题,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多国的注意。 《左传·襄公九年》:

晋侯问于士弱曰:“吾闻之,宋灾,于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对曰:“……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1]963-964

由此可知,当时人们认为宋人是商人的后裔,因此对火的规律有着非比寻常的认识。所以说“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火文化是商人也是宋人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则关于火灾的记载则为我们揭示出了商地火文化新的内涵——尊天道、敬人事。宋人在充分了解火的特性及规律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应对,这就是尊天道,充分了解自然规律。而在此基础上认真部署救灾工作,环环相扣,调度有方,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体现了敬人事的特点,积极利用一切人力物力与灾难相抗争,这正是商丘火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对我们今天的工作生活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契与商之玄鸟文化内涵——商祖文化

根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商人祖先契曾被封于商地。虽然关于商在何处还有争议,但商丘被视为商人兴起的地方,是其文化圣地,西周封宋于此也正因其为商祖旧地。在商人追述祖先功业的史诗中,契被称为玄王。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经·商颂·玄鸟》)

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诗经·商颂·长发》)《史记》记载契为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史记·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5]91根据这些记载,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商人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而这一图腾亦是商地名之来源之一,认为商字象形鸟图腾,是其族名而转为地名。而这一点在《左传》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左传·昭公十七年》: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1]1386-1389

根据这则记载,东方少皞一族以鸟为图腾是比较可靠的,即使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仍然清楚地知道这段历史,因而孔子也要向郯子学习这一古代历史知识。商人追述其祖先为玄王也反映了这样的历史事实。因此,玄鸟文化又成为火文化之后商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玄鸟与商祖契有着密切的联系,玄鸟文化之内涵突出地体现在商祖文化这一概念中。

三、商汤与归德之文化内涵——因民之利,以民为本

“归德”是商丘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地名,后唐始用其名,其后经宋、金、元、明、清五代皆沿用归德之名,可见归德之名能够得到历代人们的认同,才能够一直沿用多朝。“归德”一名从字面上来看,为人慕其德,从之而归之意。而商丘之地为何能够称得上这样的名字,并且历多朝而不换,这其中原因究竟是为何呢?

据《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载:“改宋州宣武军为归德军,汴州开封府复为宣武军。”[6]421新命宋州掌军为“归德节度使”。这位首任归德节度使为袁象先,《新五代史》之《杂传三十三》记其人:宋州夏邑人,父为梁太祖朱温妹夫,未尝有战功,仅因攻杀皇帝朱友珪,扶立梁末帝有功,镇宋州宣武军。“在宋州十余年,诛敛其民,积货千万。庄宗灭梁,象先来朝洛阳,辇其资数十万,赂唐将相、伶官、宦者及刘皇后等,由是内外翕然,称其为人。庄宗待之甚厚,赐姓名为李绍安,改宣武军为归德军,曰:‘归德之名为卿设也。’遣之还镇,是见卒,年六十一,赠太师。”[7]495

虽庄宗语“归德之名为卿设也”,然“归德”之名显然并非因这位贪官买官之袁象先而起。但“归德”之名却由此沿用五朝未改,其缘由则要追溯到商丘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以仁德而闻名的贤王——商王成汤。商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曾经以商丘为根据地发展灭夏事业,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商汤仁德,天下归心的事迹。例如《孟子·滕文公下》载:

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8]148

《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载:

昔者商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9]171-172

《史记·殷本纪》载: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5]95

《逸周书·殷祝解》载:

汤将放桀于中野,士民闻汤在野,皆委货扶老携幼奔,国中虚。[10]1040商汤仁德为天下所称善,而有“诸侯归德”之名。《尚书·中候》曰:“天乙在亳,诸邻国襁负归德。东观乎洛,降三分璧,黄鱼双跃,出济于坛,化为黑玉,赤勒曰:‘玄精天乙受神福,伐桀克。’”[11]卷十二帝王部

正是因为商丘历史上曾经出现商汤这样一位“天下归德”的贤王,所以“归德”之名才能够得到历代人们的认同而不加以更改。今天商丘虽已不名“归德”,但“归德”之名中所蕴含的德治思想仍然具有现代之价值。“归德”一词在文献记载中有专门的解释,见于《逸周书·大聚解》:

泉深而鱼鳖归之,草木茂而鸟兽归之;称贤使能,官有材而士归之;关市平,商贾归之;分地薄敛,农民归之。水性归下,农民归利。王若欲求天下民,社设其利,而民自至,譬之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此谓归德。[10]407-408

所谓“归德”,正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而要做到如此,必须在为政中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以民为本,才能真正实现“归德”。

在历史的长河中,商丘地名历经多次沿革,不仅这些地名之变迁需要我们去认真考证,而地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更值得我们去认真探求。火文化、玄鸟文化、归德文化都曾在历史上大放光彩,今天我们仍要继承与发扬商丘历史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为进一步打造新时代的地域文化提供借鉴。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王国维.观堂集林:卷12[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孙淼.古商丘考[C]//唐嘉弘,主编.先秦史研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

[4]郑杰祥.释商[J] .驻马店师专学报,1988(2).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宋)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7](宋)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0]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1](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北京:中华书局.1965.

【责任编辑:韦琦辉】

2017-03-10

薛立芳(1981—),女,河南修武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先秦历史文化研究。

K29

A

1672-3600(2017)07-0078-03

猜你喜欢

玄鸟商丘大火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春分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上篇 宅殷土芒芒
面对一场大火
玄鸟(七绝)
大火中的家——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