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台风灾害需要提升预警应急能力
2017-04-14
面对台风灾害需要提升预警应急能力
近日,“2017中国-东盟科技创新与台风灾害应对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此次研讨会是继2016年首次举办后,中方再次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举办的灾害风险管理高层论坛。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东南亚地区灾害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亚太地区的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趋复杂多样,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灾害管理合作、提升区域台风灾害风险防范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台风灾害是指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对人类生产生活具较强破坏力的灾害。每年八九月份是台风活跃的一个时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袭。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的登陆地点更偏南,这是因为进入秋季以后,影响热带气旋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位置逐渐偏南而造成的。此外,秋季还更容易出现超强台风,主要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暖。海温高意味着积攒了更多的热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也更大,因此秋季更容易出现强度更强的台风。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但台风也并非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台风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台风给人类送来了淡水资源,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此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换句话说,台风太大太多不行,没有也不行。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台风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趋复杂多样,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提升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的措施。一方面,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对防止和减轻台风灾害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城市的预警系统,提高应急能力,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根据所得到的各种资料,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