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海国图志·筹海篇》看魏源的强军思想

2017-04-14刘伟顺

关键词:水师魏源战舰

○ 刘伟顺

(邵阳市魏源文化艺术研究院,湖南 邵阳 422000)

从《海国图志·筹海篇》看魏源的强军思想

○ 刘伟顺

(邵阳市魏源文化艺术研究院,湖南 邵阳 422000)

魏源在多部作品中提到了强军思想,他大胆地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明确提出了制造战舰、火器与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筹海篇》最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源的强军思想,主要涉及募兵练兵、裁军并饷、建厂制造兵器、开设水师武科和海疆全面布防等主张,以及以守为战等战略策略。

魏源; 《海国图志》; 筹海篇; 强军思想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他的强军思想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对中国近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魏源在多部著作中论述了其强军思想,其中以《海国图志·筹海篇》最为集中。他大胆地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1]1主张,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2]27把建设一支新式的强大军队与捍卫国家主权,角逐全世界紧密相结合。本文试就此进行简要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一、募练精兵强将

(一)将勇不拘一格

魏源认为,面对屡遭外侵与内乱频发的局面,应不拘一格募练勇士和将才,他指出当前沿海各地的隐患,主要是械斗之民、烟盐私贩、海盗、渔艇蛋户等,内陆各地的隐患,主要是回匪、盐匪、捻匪、红湖匪、曳刀匪等。对他们这批人,官吏切齿为乱民,有事则目为汉奸。但是,“其中有一二人能号召数百二三千人者,非有乌获之力、猗顿之财,而信义意气,能豪一方。其人皆偏裨将才,其所属皆精兵。而自文法之吏视之,则且谓乱民之首也。夫兵者毒药,药不毒则不能攻毒,故《易》之《师》曰:‘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在魏源看来,官方所谓之“乱民”,如果能够对其招抚,用以抗击外敌,那将是无坚不摧的劲旅。他还引用英国人所著《华事夷言》的观点加以说明:“中国之兵若善调度,即为第一精兵。现在广东岸上力作之人与水中渔贩之人,其技勇皆欧罗巴人所不及,若挑练此等人为兵卒,可谓一等勇壮之兵。”[2]20-21

接着,魏源又引用清朝雍正年间故事,进一步加以说明。他说:“雍正中西虏未靖,诏各省选技勇送京师,得数千人,其最者能挽铁弓及二十力弓,以鸣镝射其胸,镗然而堕,举巨石千百斤,号勇健军。总督命史贻直领之,屯巴里坤,故一时北省盗贼绝踪,此先朝牢笼猛士之成效。”即在雍正皇帝时,就曾招募各省勇猛之士,用以抵抗外敌入侵,收到了“北省盗贼绝踪”的奇效。在道光回疆之役中,伊犁将军奏选南北路遣犯千人为死士,屡挫贼锋,“惜事平尽赦回籍,未能收入营伍,如雍正故事,尚有待于推广焉”。还有,嘉庆中海贼蔡牵犯闽,“诏安有知县某者传四乡总(理)四人,各予银千圆,令团乡勇,日甫夕而每总理各以二千五百人至,枪械藤牌毕具,一日而得精兵万,贼望风遁,其人即皆械斗之民也”[2]21。只要朝廷能够不拘一格选择将勇,精兵强将之旅不日可集。

(二)就近调兵募兵

魏源认为,面对外敌的入侵,要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抵制、驱逐外国侵略者,其当务之机,重在调兵与募兵。“调兵者,选调本省之兵而已;募兵者,选练本省之人而已。远调不如近调,远募不如近募。”[2]18最重要的是在于募兵与练兵的方法得当,最难的是有懂得军事调度之人担任军事长官,而不是大量地调动外地军队。魏源指出:“挑选土著之利有三:一曰服水土,二曰熟道路,三曰顾身家。”[2]19而且从外地调一个兵,所需费用相当于招募十个土勇之费,相当招募土著兵费用之五倍。如果以十丁之费养一丁,以五兵之费养一兵;则将士受训更精练,从外地调遣的军队更少;军费支出更节省。以所节约的经费用于练兵,将士们的武艺何愁不精练,军费何愁不足够!

特别是水勇,应在民风强悍、熟悉水性之地招募。魏源认为,招募水勇天津、山东不如江、浙,江、浙不如闽、广。以福建言之,当夷艘初犯厦门,大吏激厉水勇,人人思奋,故出洋立功。“闽、粤民风之劲悍,各省所无,外夷所慑,而水战火攻,尤其绝技,断不可望于山东、天津渔盐之户。盖东南长水,西北长陆,迁地弗良,得人者昌。”[2]20即海战士兵,必须在沿海熟悉水性的地方招募,才能战胜敌人,使国运昌盛。

(三)优抚军队将士

魏源认为,光有技勇盖世的将士还不够,还应优抚军队将士。民间那些“捍贼不烦官兵”的技勇之士,官方往往“不肯收以为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军饷太少,不能维持他们的养家糊口之需,“然此辈亦不肯为用,盖绿营之饷不足以赡其身家也”。魏源举例说,“英夷攻粤东时,募汉奸三千人,每人安家银三十圆,每月工食银十圆”。但是,中国镇守虎门的士兵,每月的饷银还不到三两,即不足英人招募汉奸酬金的十分之三。“提督关天培悯兵之穷苦,自捐赏恤,每兵银二圆,而议者且劾水师兵挟制提督要赏,尚望其出死力乎?”[2]21这样的情势,中国的军人怎么可冒死犯难,为国效力呢?

另一方面,英国军队与中国军队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每次出兵,给予士兵以“银二十圆”安家,上等兵每月饷“银十圆”,下等兵每月饷“银六圆”,“赡之厚故选之精,练之勤故御之整。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他指出,比如镇守澳门的夷兵仅二百余人,“而刀械则昼夜不离,训练则风雨无阻。英夷攻海口之兵,以小舟渡至平地,辄去其舟,以绝反顾,登岸后则鱼贯肩随,行列严整,岂专恃船坚炮利哉?”[2]32因此,外夷并不专恃其坚船利炮,而是以优抚军人的办法,使之有利可图,效命战场。

二、裁冗汰劣足饷

(一)裁汰老弱残兵

魏源认为,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就应裁汰老弱残兵,他指出:“夫兵之多少,视其实不其名。养兵数万而无数千之可用,视一千有一千之用者,则不侔矣;视一千可当数千之用者,更不侔矣。”[2]22他批判那种“言调兵言筹饷者,动虞兵单费绌。而今言并兵并饷,则兵不愈少,饷不愈费乎”之观点,说:“不知一省之兵,本足守一省之地;一省之饷,本足养一省之兵。即有军兴,一切格外之费,而一省之财亦总足供一省之用。”[2]21-22魏源举例说:“戚继光鸳鸯阵法,或谓其止可驭三千,不可驭十万。夫十万皆三千所积也,一镇练三千,十镇即练三万,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岂数万人之节制,有异于三千人之节制?”他进一步指出,军队战斗力强弱,并不取决于人数之多少,那种连大阵、辟战场、决胜负的大规模战争,只适合于“开创草昧之时,及西北平原之地”。而在承平时代,“东南剿寇,沟洫纵横,坡坎交错则用三千之处为多”。象英夷兵艘所载,不过几十人,多则数百人而已,“若各省有百练敢死之卒数千,再团练沿海之渔船蛋户以绝其羽翼,何烦更调外兵”[2]22?即当地“百练敢死之卒”就完全可应对,根本用不着从外地调兵遣将。

(二)足饷激励士气

前面谈到,魏源是主张优抚军队官兵的,但当时的状况是军饷普遍不足。特别是“调外省之兵,而置本省之兵于不练,则本省之饷皆滥饷,外调之费皆冗费”[2]22。现在按照定额的军饷养定额的军人,军人的粮饷就不可能增加;如果将定额兵员中那些老弱病残者裁汰之后,以“全饷养半兵,亦不裁一饷。兵减而实多,饷增而实省”[2]22。

魏源指出,广东省水师员额将近四万之众,如果去掉空虚浮冒,则不足三万人。再裁汰掉那些冗滥人员,补选其精锐,只要一万五千人就够了。这样,就可以将原来食养三万多人的军粮,用来食养一万五千精锐军人。这一措施,不用增加军队粮饷,而军饷就能充足。所以,“故欲选兵练兵,先筹养兵,兵饷无可议加,惟有裁并之而已”[2]32。

通过裁军并饷,可以解决正规军的粮饷,而“团勇之费将何出”?魏源指出:“东南沿海,殷富甲天下。计自军兴以来,粤、闽、江、浙每省商捐绅捐各数百万。”因此,以本地之富民,养本地之劲民,卫本地之身家,只要使用得当,还可以“撙节赢余,为造船械、修垣垒、悬购赏之费,何尝尽烦外兵、外饷”[2]22?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

(一)建厂制造兵器

在中英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武器比较落后。当时有人提问:中国与英国议和之后,还有没有必要加强武器装备呢?魏源说:“武备之当振,不系乎夷之款与不款。既款以后,夷瞰我虚实,藐我废弛,其所以严武备、绝狡启者,尤当倍急于未款之时;所以惩具文、饰善后者,尤当倍甚于承平之日。”[2]27他指出:“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具体来说,在军事装备方面,就是要学习夷人“战舰、火器”的制造方法,自己建厂,制造先进的战舰、枪炮。

魏源指出,中国与外夷在“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即与外夷开展交易二百年来,开始对外国人的传授的“奇技淫巧”不加鉴别地予以接受,继之对外国人传授的“邪教毒烟”一并接受。唯独对于外夷先进的枪炮制造,一样都没有学到,这是只肯受害而不愿受益啊!为此,他呼吁:“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夷目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如钦天监夷官之例,而选闽、粤巧匠精兵以习之。”[2]28即在广东虎门(今属东莞)之外的沙角、大角两个地方,分别建立战舰制造厂和兵器制造局,并从美国和法国邀请制造战舰和枪炮的技师各一至两名,分别携带相应的工匠若干人至广东,专门制造战舰与枪炮。同时,邀请西方国家熟悉战舰驾驶的柁师来教练战舰行驶及枪炮发射技术。其聘用方式,可以参照钦天监聘用外国技师的办法执行。

魏源还对建厂制造战舰、枪炮的造价进行了精确的估算。他指出:“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计每艘中号者,不过二万金以内,计百艘不过二百万金,再以十万金造火轮舟十艘,以四十万金造配炮械,所费不过二百五十万,而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2]28魏源所说的“万金”,即白银万两,为当时中国的币制,每两白银相当于外夷所铸银币一元。魏源认为,制造一艄中等战舰只需白银二万两即可,制造一百艄这样的战舰,也只需二百万两白银;再用十万两白银造火轮舟十艄,用四十万两白银造配备战舰的枪炮,共计只需二百五十万两白银,即可以西式战舰、枪炮武装全部海战部队。魏源根据当时澳门《新闻纸》的报道,英国军器中的趸船,“每艘值银二万余圆。大兵船三桅者,每艘值银四万圆”,可见,“凡侈言每艘需十万金者,皆妄也。现在广东义士请弥利坚人造二桅兵船,果仅费银万九千两”[2]28。因此,魏源的估算是比较准确的。而当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对英国的赔款银元即达2100万两之巨,[3]66相当于制造战舰、枪炮的九倍。如果能够预为筹谋,中国绝不会惨败于此!

(二)开设水师武科

魏源指出:“国家试取武生、武举人、武进士,专以弓马技勇,是陆营有科而水师无科。”但是,在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则不一样,他们“专以造舶、驾舶,造火器、奇器取士抡官”。因此,“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上之所轻,下莫问焉”。他建议,中国应在福建、广东两省武举考试中,增加水师考试这一科目。凡是能够制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能驾驶飓涛,能熟风云沙线,能枪炮有准的者,为行伍出身”。这些人员都由水师提督主持考试与录取,并“会同总督拔取送京验试,分发沿海水师教习技艺”[2]29-30。

凡是水师将官,都必须由船厂、火器局出身,或者由舵工、水手、炮手出身。这样,“使天下知朝廷所注意在是,不以工匠、柁师视在骑射之下,则争奋于功名,必有奇材绝技出其中”。他举例说,从前有个名叫李长庚的将领,在围剿海贼时,其手下的将士,都能自己掌柁划船,即使是民间那些专门从事操舟划船者,都不及他们的技艺,“故知水师不能舍船械而空谈韬略,武备不能舍船炮而专重弓马”[2]30也。

(三)海疆全面布防

魏源在《议款》时说:“是(指鸦片)外禁之事,英夷亦未尝不筹画及之。但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故上者严修武备,彼有趸船则我能攻之,彼有夹私应停贸易则立停之,使我无畏于彼,彼无可挟于我,自不敢尝试。”[2]41即要使外夷有所畏惧,必须严修武备,这样才能应对自如。

魏源根据靖逆将军奕山奏称:“夷三桅大兵船三百人,二桅中号兵船二百余人,火轮船八九十人,杉板船大者六七十人,小者二三十人”计算:每艘战舰配备水军三百人,一百艘战舰可配三万名水军。这三万名水军,广东配一万,福建配一万,浙江配六千,江苏配四千,则沿海各地全部配齐。“其所配之兵必凭选练,取诸沿海渔户枭徒者十之八,取诸水师旧营者十之二。尽裁并水师之虚粮、冗粮,以为募养精兵之费。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2]28

在这里,魏源再次强调,任担水师军营的将士,十分之八应从沿海各地的“渔户枭徒”中选择,只有十分之二可从原水师旧营中选择。即应广泛地从民间选取水战武艺高强者入伍,充当水师主力军,以加强军队战斗力。

四、机灵的战略战术

(一)以守为战为款

魏源指出:“自夷变以来,帏幄所擘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款,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言守者。”即自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深居中央“帏幄”的决策者所制定的战略方针,以及身在战场的将官们所做的事,不是主张打仗,就是主张议和,没有哪个提出守卫边疆的方案,也没有谁在守卫边疆方面能提出良策。魏源进一步指出:“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即自己的阵地都守不住,怎么能够与敌方作战?又拿什么来做筹码,与敌人谈判?因此,只有“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驰驱,是谓以夷款夷。”只有守住了自己的阵地,才谈得上与英夷作战,外国友邦才能听从我们的指挥,协助我们与英夷作战,这就是利用外国的力量进攻入侵之外敌;也只有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得到了外国友邦的支援,才具备与英夷和谈的筹码,这就是借助外国的力量与侵略者谈判。[2]1

在谈到怎样防守时,魏源指出:“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2]1即加强边疆守御的方法,有两个策略:一是守御广阔的外洋,不如加强江河入海口岸的守御;而守御江河入海口岸,又重在加强内河的守御。二是从外省调兵防御,不如募练本地的土勇,即就地募练士兵;而从外地调集水师御敌,不如就地募练水勇,因为当地水勇不仅熟悉情况,而且比从外地调来的水师更勇猛。

(二)御诸内河以歼敌

前文已经谈到,在怎样加强防御方面,魏源提出了“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的战略;但当时的情况是:“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魏源认为这样的战略方针,“适得其反也。”[2]1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想制服入侵之敌,必须使敌方失去其长项和优势。而外夷战舰的优势在哪里?在外洋还是在内河?必须搞清楚。我方能抵御外夷的方法,不过二种:一是采用炮击,一是采用火攻。而“夷之兵船,大者长十丈,阔数丈,联以坚木,浇以厚铅,旁列大炮二层,我炮若仅中其舷旁,则船在大洋,乘水力活,不过退却摇荡,不破不沉。”这就是外夷的长项与优势。[2]1接着,魏源从四个方面分析,如果与敌战于外洋,我方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

要是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法,把敌人引到内河来战,情况则相反,绝对有完胜的把握。他举例说:“观于安南(即今越南)两次创夷,片帆不返,皆诱其深入内河而后大创之,则知欲奏奇功,断无舍内河而御大洋之理。”因为夷寇进入内河,就只能鱼贯而进,不能星棋布阵,不能发挥其战舰游弋自如的优势,进退皆难。而我方只要在内河入海口之上游加强守御,事先选择水浅岸狭的要隘,“沉舟组筏以遏其前,沙垣大炮以守其侧,再备下游桩筏以断其后。”然后乘着风起潮涨之时,派出水勇,驾驶火舟,首尾挟攻,使之措手不及。或者派出水手,乘着月黑夜深之际,携带广东仿造的西洋水雷,泅入水中,将水雷送到敌船底下,“出其不意,一举而轰裂之”。敌方船舰再也不能像在大洋之中那样随意驶避,更无互相救应的可能。[2]2

魏源进一步分析:假如夷寇分兵登陆,绕道操我军后路,我方可以预先挖掘暗沟,截阻敌军前进;并且层层设置地雷,敌军一旦踏上,则令其魂飞魄散。这时,夷寇的舰船就不可能纵横进退自如了。而我方两岸兵炮,水陆夹攻,夷寇的火炮不能穿透我方的墙垣,而我方的炮弹可以打到敌寇舰船。“风涛四起,草木皆兵。夷船自救不暇,尚能回炮攻我乎?”如果敌寇向下游逃窜,则是我方沉筏之地,当其猪突狗窜,稽留片时之间,“我火箭、喷筒已烬其帆,火罐、火斗已伤其人,水勇已登其舱,岸上步兵又扛炮以攻其后,乘上风,纵毒烟,播沙灰,以眯其目,有不聚而歼旃者乎?”[2]2所以,将敌寇引入内河口岸作战,等于瓮中捉鳖,可以完全取胜。是为“守急而战缓,守正而战奇”,“一要既操,四难俱释矣。”[2]2-3

(三)以逸待劳胜敌寇

关于海战的胜负,有人提出疑问:“西洋与西洋战,亦互有胜负,我即船炮士卒一切整齐,亦何能保其必胜?”针对这一问题,魏源指出:“此为两客相攻言之,非为以客待主言之也。夫力不均、技不等而相攻,则力强技巧者胜:力均技等而以客攻主,以主待客则主胜,攻劳守逸。”[2]32-33魏源认为,在海洋中打仗,全靠能争上风。没有战舰,即使占据上风也不能起作用。有了战舰,如果两支远道而来的军队交战于海洋之中,就相互争取上风阵地,谁能获胜,那是难以定论的。

接着,魏源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以主待客,以逸待劳,克敌制胜的观点,他说:如果我方在战舰、战器方面与夷寇相当,我方处在以主待客地位,当风潮不顺的时候,我方战舰可藏于内港,敌寇无法向我方进攻,等到风向与海潮皆顺的时候,我方立即向敌方发起进攻,敌方躲避不及,我方可以乘机攻敌,敌方则无机可乘,这是我胜敌败的理由之一。在我方没有战舰的情况下,我方不能截断敌方军火与粮饷接济;我方有了战舰,则可以截断敌方接济之路,这时,我方以饱待饥,可以致敌于死地,这是必然战胜敌方的理由之二。在我方没有战舰的情况下,敌方敢于舍舟登岸,我方没有人能向其背后进攻,所以,敌方无所顾忌地上岸掳掠;如果我方有了战舰,当敌寇登岸之后,舶上留守的人少,我方可乘机袭击其虚巢,水陆两面挟击,这是我方可战胜敌方的理由之三。在我方没有战舰之时,敌寇只要几艄战舰就可以分别封锁我国数省之港口,仅十天之内就遍扰各省之地;当我方有了战舰,则敌寇之战舰敢聚不敢散,当我方军队所至之地,邻省之战舰可以联合挟攻,这是我方必然战胜敌方的理由之四。

通过对上述分析,魏源总结说:“故历考西洋各国交兵,凡英吉利往攻弥利坚本国,则弥利坚胜;以英吉利往攻俄罗斯本国,则俄罗斯胜;若英吉利与各国互战于海中,无分主客,则舵师能得上风者胜。”[2]32-33就是说:凡是英夷远道劳师,侵犯他国时,都是英夷失败;而英夷与他国都离开本土,互战于海洋时,则是柁师能够占据上风者获胜。

(四)乘我士气歼敌寇

战争之胜负,鼓励士气极为重要。1840年鸦片战争之初,中国军队与民间水勇士气高涨,但因朝廷及主帅指挥失策,士气不仅得不到激励,反而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受挫,故败于英夷。魏源以招募水勇为例:当夷寇战舰初犯福建厦门时,“大吏激厉水勇,人人思奋,故出洋立功”。当和议条款签订之后,释放了被俘夷人,而对参与抗敌的水勇之赏金,却拖延不给,从而严重挫伤了我军士气。当年秋季又募水勇八百赴浙江应战,这些水勇人人武艺精悍,当他们到达浙江时,中国政府又与外夷签订了定海议和条款,调往浙江的水勇空往空返,白忙一场,致使士气再次受挫。次年又募集精锐水勇千人赶赴广东抗夷,当他们到达广东时,中国政府又在数日之前与外夷签订了议和条款,赴粤的水勇又是空往空返,至使士气第三次受到挫伤。其时福建颜制军召募本省水勇八千,得知广东议和条款订立,不是选择其中之精锐者拨补水师,而是将所募水勇遣散回乡,因而使士气第四次受到挫伤。自此,“水勇人人离心,及夷船再至,无暇号召,其猾者甚且内应,而厦门不守矣”。[2]20

广东方面,夷寇初至之时,林则徐在当地组织了水勇五千人,先后与夷寇战于海洋之中,他们烧夷艇、匪艇,逼使夷寇望风畏窜。当清政府与夷寇签订议和条款,这些水勇被悉数遣散,致使士气受到挫伤。而新来上任的各位将帅,误认为“粤民尽汉奸,无一可信,又不约束客兵骚扰居民”,致使水勇士气再次受到挫伤。“于是虎门不守,而省城累卵矣。”英夷酋首义律所部人马在广州城内大肆淫掠,终于激起民众愤怒,民众于是与之战于三元里,杀夷寇二百余人,夷酋义律被困其中;虎门横档的民众,亦群起截阻,将夷艘烧为灰烬。“可见闽、粤民风之劲悍,各省所无,外夷所慑,而水战火攻,尤其绝技。”[2]20

魏源对广东、福建两地水勇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士气和爱国情怀是十分赞赏的,特别是对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的记载,但他在《道光洋征抚记》中,对三元里人们抗英斗争的经过,进行了较详细的记述。并认为:如果当时“围歼洋兵,生获洋人,挟以为质,令其退出虎门,而后徐与讲款,可一切惟我所欲。此粤事第七转机”。[4]467-468可惜清政府未能抓住当时士气高涨的战机,致使整个战局失败!

五、结语

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中的强军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为使之具有可操作性,魏源特于《海国图志》卷七十七至卷八十设《筹海总论》四卷,卷八十一至八十三设《夷情备采》三卷,卷八十四至卷九十五分别设《仿造战船议》《火轮船图记》《铸炮铁模图记》《仿铸洋炮议》《西洋用炮测量论》上、下,《西洋炮台记》《西洋自来火铳法》《攻船水雷图记》上、下,《西洋技艺杂述》《西洋远镜作法》等篇,详细介绍西洋各国枪炮、船舰的制造和使用的先进技术,以期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富国强兵目标。[5]1873-2194他的爱国思想与理论,虽然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用,但对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魏源.海国图志·序[C]//魏源全集(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4.

[2]魏源.海国图志[C]//魏源全集(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4.

[3]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魏源.圣武记[M]//魏源全集(第三册).长沙:岳麓书社,2004.

[5]魏源.海国图志[M]//魏源全集(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2004.

AStudyofWeiYuan’sThoughtsofBuildingUptheArmyPresentedin“TheSea”ofWorldGeographyRecords

LIU Weishun

(Wei Yuan Culture and Ar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oyang, Shaoyang 422000, China)

Wei Yuan expressed his thoughts of building up the army in many of his works and proposed the strategies like “subduing the invaders by learning from their strong points”, “negotiating with the invaders” and “learning advanced technology from European invaders to fight against them”. He was also concerned about how to make warships, firearms and how to maintain and train the army. His thoughts of building up the army were intensively presented in the section “The Sea” inWorldGeographyRecords, mainly concerning recruiting and training soldiers, disarmament, setting up factories to make arms, a comprehensive defence over the sea border and the strategy of defeating the enemy by defending.

Wei Yuan;WorldGeographyRecords; “The Sea”; thoughts of building up the army

2017-09-08

刘伟顺(1956—),男,湖南隆回人,文物专业副研究员,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邵阳市魏源文化艺术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

B252

A

1672—1012(2017)06—0027—06

猜你喜欢

水师魏源战舰
俄战舰启程远航
清代福建内外洋考
曾经的战舰之王
迷失的战舰
次世代战舰
法国水师兵营旧址 曾作为法国在长江上游的控制站
论魏源早期理学思想及其转变
漫画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林则徐、魏源的海防战略思想是消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