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遗雕版印刷技艺传承意义的研究
——以明代陈洪绶《水浒叶子》酒牌为例

2017-04-14

山东工会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陈洪绶水浒木刻

曹 雨

(山东管理学院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357)

基于非遗雕版印刷技艺传承意义的研究
——以明代陈洪绶《水浒叶子》酒牌为例

曹 雨

(山东管理学院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357)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或册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陈洪绶木刻作品《水浒叶子》是当今存世的最早刻本,它利用雕版印刷技艺,将历史人物形象与古代小说故事插图结合成木刻画作品并完整地予以保存和传承。陈洪绶亲身参与到雕版印刷作品的制作中,将木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造型语言完美融合在一起。中国古籍历来非常重视文字的插图,对文字与插图内容的和谐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明代文人参与雕版印刷作品制作,不仅使雕版印刷技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提高,而且使木刻艺术作品更具特殊的独立性与审美趣味。这些雕版印刷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当代艺术学界的广大从业者和爱好者予以研究和创新、给予传承和发扬。

非遗传承;雕版印刷技艺;木刻艺术;《水浒叶子》;陈洪绶

一、陈洪绶《水浒叶子》的艺术和印刷特征

(一)图像特征

雕版印刷技艺比活字印刷技艺早四百多年[1]。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水浒叶子》是一种酒牌,是木板雕刻作品利用雕版印刷技艺制作而成。它由纸牌衍变而来,在明代作为行酒令,因此被称为酒牌。目前《水浒叶子》最完整的刻本藏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展馆中。《水浒叶子》为明末著名画家陈洪绶所刻,刻画了宋江、林冲等四十位梁山好汉形象,画中人物各具性格,豪情满怀。陈洪绶大量运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的组合表现出人物的端庄、古拙和厚重,又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线条勾勒、刻线,例如铁线描,传达出人物所特有的精神风貌。梁山领袖宋江眉目俊朗,气宇轩昂,通过捋须和以单手指点的动作,表现他的领导才能;吴用身着儒服漫步掐指,是多谋善断、运筹帷幄的军师形象;对母大虫顾大嫂的刻画,着重表现她身躯粗壮、粗眉大眼、手持宝剑武艺高强的特点;而对另一出身于庄头大户的一丈青扈三娘,则表现她年轻俏丽、秀美多姿的俊美形象。

夸张和变形是陈洪绶画作的最大特点。他在刻画的过程中完美地表现出小说人物的内在性格和外貌气质,同时又不拘泥于小说的描绘,追求形象的性格化和典型化,捕捉人物的内在气质。例如,小说中的宋江面黑身矮,相反在《水浒叶子》中却是一个身材魁梧、穿袍束带、手捻长髯、雄才大略的人物,具有叱咤风云、指挥若定的非凡气概。而在创作武松时,有意把武松的形象压缩,以表现他结实宽厚的身板,突出他的英武之气。陈洪绶在人物画方面,尤其是在我国木刻画艺术史上的成就很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绘画角度上来说,这四十幅《水浒叶子》作品是陈洪绶木刻艺术作品当中的精品,其画面构图与他另一部作品《九歌图》相同,整幅作品只表现人物服饰衣纹,背景为空白;线条方直且转折对比强烈,颇有金石味儿,清劲有力地描绘了各色打扮、姿势的人像。《水浒叶子》与《九歌图》相比,人像比例结构上显著变大,画面人物表情也丰富明快得多。

(二)印刷特征

这套图一面世不仅百姓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众多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由于陈洪绶亲自参与到刻、印制作中,所以印制出的成品也相当精美。他绘印的这四十个水浒人物,个个都是豪情满怀,各具形象,可用“颊上生风、眉间吐火”来形容人物的生动形象。

《水浒叶子》既不是书籍,又不是仅供欣赏的画册,那么最初的《水浒叶子》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说起《水浒传》读者并不陌生,但知道这“叶子”的人却并不多。实际上“叶子”是一种纸牌,类似于今天的扑克牌,上面刻画人物,它属于古人喝酒时的一种行酒令。而行酒令起源于唐代,到明清时期更加盛行,所画内容也大多是武将的形象,所以水浒题材的叶子在当时很流行。由于陈洪绶所作的水浒人物十分受欢迎,所以各界人士争相购买收藏,而后才有了这装订成册的珍品,其印刷工艺已是相当成熟、精湛。

二、《水浒叶子》的创作背景分析

一件文物的价值大多承载着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陈洪绶《水浒叶子》之所以能成为众多古籍之中的珍品,不仅在于它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在于它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这需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经历和性格等方面去理解。

陈洪绶字章侯,浙江绍兴人。生于明末时期的他,自幼显示出惊人的绘画才能和阔达的胸怀。史书上说他少负奇才,性情狂放,曾经热衷功名,但屡试未中。仕途的不得志,明末政府的腐败,让这位天才画家失落而又悲愤,于是只好靠卖画为生。很多人都认为陈洪绶性格怪异,虽然靠卖画为生,但却并不为钱财而动容。在杭州就流传着陈洪绶不为钱财动容而拒绝新知府索画的故事。陈洪绶性格虽然古怪和孤傲,但他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的品格,却值得我们称颂。这部《水浒叶子》就是他为周济一家穷人所画,其中的缘由还要从《水浒叶子》卷前的一篇短文说起。

《水浒叶子》卷前有一篇名为《缘起》的短文,这篇短文的作者是陈洪绶的好朋友张岱。从文章中我们得知,《水浒叶子》是受朋友张岱之托,为周济一位姓周的老翁一家八口所画,其中有“凡四阅月而成”之句,表明陈洪绶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才将其完成。

陈洪绶作画的速度是很快的。他19岁画的《九歌图》和《屈子行吟图》,一共才花了不到十天时间。以他的天赋,要不是十分认真,画四十个水浒人物根本用不了四个月。之所以“四阅月而成”,应当是陈洪绶看重朋友之托,没有草率了事,同时为周氏八口之家的生计着想,他也不能马虎。因此,这历时四个月精心创作的《水浒叶子》刚一出版,就立刻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与好评,而周氏一家在得到陈洪绶的允许后售卖《水浒叶子》所获钱财,则为全家的生计提供了保障。

陈洪绶具有疏财仗义、济困扶贫的品格,一生乐于为穷人画画,多方周济他们的生活,这跟《水浒传》当中的草莽英雄人物有很多相近之处。

三、明代文人画家参与雕版印刷技艺的贡献与评价

(一)贡献

雕版印刷制作技术有着区别于其他艺术技艺的特殊性,由于其制作阶段需要刻工与工匠参与到作品的制作中来,所以一件作品的完成,涵盖着更多人的劳动成果和技术技艺。这在现今基本都是由艺术家独立完成作品的时代,对于艺术创作者有着特殊重要的学习、借鉴和研究意义。明代是中国古典木刻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许多文人画家都参与木刻艺术的设计与制作,其中多人为《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长篇章回小说制作插图版画,推动了明代人物画的发展,陈洪绶所作《水浒叶子》等木刻作品在当时就是极负盛名的。而大量文人画家参与雕版印刷,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雕版印刷技艺的精熟。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雕刻工匠们纷纷学习这些画家所绘制的“绘稿”,不断磨练工匠个人的刻工技巧。同时刻工工匠们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纷纷领悟到了文人画家绘画的能力和技术以及中国水墨画、线描人物画的精髓,提高了刻工技艺,丰富了刻线手段。他们在不断雕刻与模仿中,无意间传承了中国绘画作品的艺术之道,将刻与绘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线描人物画原素的木刻艺术,刻线技术不断提高,线条更有画味。另一方面,文人画家在参与雕版印刷的过程中,带动了其他绘画艺术爱好者学习制作技艺的热情和兴趣,他们也同时参与到雕版印刷和学习中来,将该技艺广泛继承和发扬。在后人看来,前人的这种艺术实践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发展。因此,每次有陈洪绶作品出现,一些文人雅士,特别是美术家、版画作家及版画史学家都想先睹为快。陈洪绶在其一生中总共画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水浒叶子,并亲自参与到刻线技艺的制作,其中最佳的一种一直到建国后在苏州一带的民间仍有翻刻,影响深远。

(二)评价

明代对陈洪绶《水浒叶子》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普遍认为他画艺高超,因为他所描绘的人物不仅相貌逼真,而且极为传神;另一方面,对陈洪绶笔下的《水浒》人物独创性的表现大加称赞。他对笔下人物的刻画带有很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这是一个画家所必须具备的能动性和主观意识的体现,而且在表达手法上他能够做到恰到好处的微妙夸张。陈洪绶在刻本中体现出对雕版印刷技艺的深刻理解和精心运用,其作品推动了明代雕版印刷行业的发展,丰富了作品的生命力和多样化,使该技艺得到了空前提高。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与陈洪绶交往甚密。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言及《水浒叶子》:“古貌古服、古兜鍪、古铠胄、古器械,章侯自写其所学所问已耳。而辄呼之曰宋江,曰吴用,而宋江、吴用亦无不应者,以英雄忠义之气,郁郁芊芊,积于笔墨间也。”又说:“余友陈章侯,才足掞天,笔能泣鬼……兼之力开画苑,遂能目无古人……画水浒四十人,为孔嘉八口计,遂使宋江兄弟,复睹汉官威仪。”[3]张岱在书中重点表明陈洪绶笔下的宋江等人物形象已经融入了他当时极具特色的个人绘画素养和情感表达,表现了画家的人格素养。

四、当代人学习和传承雕版印刷技艺的意义

基于雕版印刷技艺的研究和传承意义的特殊性,当代人对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更需继续深化和无限传承。当代人在研习艺术技艺的过程中更应该深挖其精髓,讲求手制,追求工匠精神。绘画艺术是综合、多样的。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使人民群众更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其中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变得更为重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对美术作品如何更好地保存和传承将会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雕版印刷技艺是最早的人类复印技术,是人类文化史上重要的文明符号,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雕版印刷技艺可以代替纸、绢等媒介材料,对美术作品起到很好的保存和传承。这项技艺的开发和再创新有利于美术作品的藏存,有利于更好地并且长期地满足大众的文化需要。因此,通过对前人资料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现代人更应该学习并且传承雕版印刷技艺,将该非遗项目与更宽广更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手段相结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予以再创新。陈洪绶亲自参与雕版印刷技艺的制作、刻线等环节,这些都对他的绘画作品,尤其是人物造型有着独特影响,因而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主动参与雕版印刷拓宽了他的绘画道路,使其人物画造型在艺术形式上别具一格,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得益于此。后人更应该向陈洪绶这样的艺术大家学习,不断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

综上所述,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或册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陈洪绶木刻作品《水浒叶子》利用雕版印刷技艺,将历史人物形象与古代小说故事插图结合成木刻画作品,并完整地予以保存和传承。他亲身参与到雕版印刷作品的制作中,将木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造型语言完美融合。中国古籍历来非常重视文字的插图,对文字与插图内容的和谐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明代陈洪绶等文人艺术家参与雕版印刷作品制作,不仅使雕版印刷技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提高,而且使木刻作品更具特殊的独立性和审美趣味。这些木刻原型和工艺表达手法及雕版印刷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值得当代艺术界的广大从业者和爱好者进行研究和创新、传承和发扬。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EB/OL].人民网-文化频道,http:// www.people.com.cn,2009-10-13.

[2]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2007-05-23.

[3]张岱.陶庵梦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99-100.

(责任编辑:王友才)

J20-02;J205

A

2095-7416(2017)02-0097-03

2017-01-04

曹雨(1988-),男,山东济南人,艺术学硕士,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陈洪绶水浒木刻
梦回水浒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高古奇骇
——陈洪绶书画作品展
模仿成不了真画家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陈洪绶绘画的“四美”特征
镜花水月 变古为新——陈洪绶《摹古册》白描清供赏析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
《水浒》求疵录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