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培育
2017-04-14王新琴
王新琴, 单 婷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培育
王新琴, 单 婷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分析了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从转变社会价值观、加强人文教育、增加跨学科知识、加强技能训练、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提出培育勇于担当、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用户至上的高职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的主要措施。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高职技能型人才; 工匠精神; 职业道德
在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同年5月,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天津启动。工匠精神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关注的新热点。如何将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这是每一个职教人肩负的时代使命[1]。
1 古今中外工匠精神的含义
在我国古代,只有木工才叫做“匠”。东汉张慎的《说文》中有“匠,木工也”之说。《韩非子·定法》中有“夫匠者,手巧也”,意思是说那些匠人都是手巧的人。后来,对各种具有专门熟练技术技艺的人称为“匠”。我国古代十分推崇“匠心”,诗文中常有“匠心”一词出现。如张祜的《题王右丞山水障》中诗:“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在世界范围内,工匠精神主要反映出两类特点。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工匠精神,主要特点是专注、好奇心和破坏式尝试,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目标,将个人奋斗和商业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美国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一种创业者的概念。美国也因为这个特点,常年保持站在全球工业创意、产品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前沿。美国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创新第一,商业协同。
二是以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工匠精神,主要特点是专注、敬业、精致、严谨。在德国,有约370万家企业,其中很多企业都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专注在某一技术领域不断精进,从而成为该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隐形冠军。日本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质量至上。质量大师戴明博士首先将这种理念引入日本,后来又经过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体系的发展,从各个环节丰富和完善了日本的工匠精神内涵,甚至成为日本社会一种道德伦理和集体意识的反映。总的来说,德日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小分工、大协同”[1]。
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综合体,是就业者爱岗敬业,对产品质量负责,并不断自我提升、追求创新的理念和精神。从这个角度看,工匠精神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品质;是对就业者“才”的要求,更是对就业者“德”的考验[2]。
2 当代“工匠精神”的特征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工匠精神有不同的理解,赋予了工匠精神不同的内涵。工匠精神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关键词是坚持、坚守和坚韧。工匠精神要求就业者首先要有责任意识,要对从事的岗位和生产的产品负责任,要有面对困难、坚持初心、坚守原则、坚韧不拔的意识。
(2) 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关键词是耐心、敬业、精进。消费者需要好的产品,而企业则须不断追求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在这样的背景下,包含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和对工艺精雕细琢的创造性追求的“工匠精神”,更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感。
(3) 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关键词是开放、求新和突破。工匠精神不仅要求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更要求以开放、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技艺。
(4) 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关键词是人文、责任和情感。一切产品和技艺,都要服务于人,就是要在创新产品和不断精进过程中,始终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在不断打磨产品和技艺的过程中,融入做人的哲理:谦虚、耐心、专注、好奇心、人文关怀,由此吸引人、打动人,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鸣。工匠精神的实质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价值、尊严的追求和关切。
3 工匠精神与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联
当前,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的内在品质[3]。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内涵、价值取向、内容[4]等方面存在关联。
3.1 培养目标一致
工匠精神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技能。就业者需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在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引领下,达到自身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与此相同,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以培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可迁移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完整的素质结构(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心素质)[5]的新型就业者为目标,两者的培养目标一致。
3.2 培养主体相同
将工匠精神引入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我国产业转型的需要,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6]。当前,一些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不专不精、未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能力的可迁移性差。只有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多元联动、多主体协同[7],才能培养出具备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工匠,从而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3.3 培养路径统一
工匠精神的培育和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都需要政府的政策导向。社会、企业的深度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培养模式、培养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8]的不断研究、调整,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亟需的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4 以工匠精神培育高职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
高职教育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覆盖工艺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9],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
4.1 营造工匠文化
随着我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然而,我国却出现了1 000万大国工匠的缺口,这与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社会价值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0]。旧的社会价值观认为技工是生产一线的体力劳动者,工作环境差、社会认可度低、不受人尊重。高职教育要培养工匠精神,首先要营造尊重技能、重视工匠的社会氛围,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在提高工匠收入水平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2 注重人文培育
工匠精神的最高层次,就是以人为本、用户至上。这就要求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加强人文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不但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11]。
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存在专业技能训练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往往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却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训练不够重视。而只有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共同提高,才是完整的职业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要加强人文培育,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职业倾向和知识结构,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创造新的课程体系,通过教师引导、专家讲座、实习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将人文教育融入思想教育、课程教学和学生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3 促进学科融合
20世纪以来,技术的融合和互相渗透增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相渗透和融合已经成为常态,并助推了新理论、新技术的产生[12]。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也需要培养学生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意识和眼界。通过横向和纵向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可以拓宽思路,为技术创新提供机会。在高职教育中,可以通过调整课程体系,适当加大本专业以外的课程占比,使学生在本专业的知识框架外,最大限度地了解其他专业、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从而为创新创造奠定基础。
4.4 锻造高超技能
专业技能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和根本,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就无从谈起工匠精神。工匠的培养,不能只在教室里说教、在作业本上训练,而是要在实践中学、实训中练。专业技能的培养别无他路,必须通过科学、系统、长期的练习。加强专业技能训练,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是形成专业技能的基础条件[8]。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对本专业有整体的理解,在后续的专业技能训练上,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 掌握操作要领。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操作要领,要让学生了解每项操作的原理和步骤,了解为什么这么做、做什么和怎么做;然后将操作动作进行分解和示范,要求学生认真模仿练习、逐步掌握操作要领。
(3) 全面练习。要形成熟练的专业技能,仅仅掌握要领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全面的练习,把各项单项技能综合起来练习,做到连贯、协调、熟练,从而全面掌握整个操作技能。
(4) 科学分配练习时间和场所。技能训练可以采用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学校课题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正式学习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式[13],学生可以随时练习,把技能训练与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养成更为全面的专业技能素质。
4.5 建立双师机制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有德高艺高的教师作为领路人。教师除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用真实的言行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聘请企业的工匠大家作为兼职教师,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培育[14]。
5 结语
高职教育既要立足于本专业学科技术技能的训练和精进,也需要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安顿学生的心灵[15]。以此为目标,高职教育应积极调整课程体系,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匠心,使学生获得知识渗透的行为素养、技能养成的创新能力,人文启蒙的求真精神,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技术人才。
References)
[1] 王晓明,林雪萍.正本清源论工匠精神[J].中国发展观察,2016(12):32-34.
[2] 吴玉剑,刘燕.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J].职教论坛,2017(4):82-85.
[3] 石搏.高职教育务必引入“工匠精神”[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4):87-88.
[4] 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1-26.
[5] 吴亚婕.成人远程学习者可迁移能力培养[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30-37.
[6]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7] 赵善庆.试论“五元联动,九共同建”订单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2):140-142.
[8] 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9] 孙敬.职教教师当怀一颗工匠之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9):93-94.
[10] 罗旭.“不屑于当技工”心态必须破除[N].光明日报,2017-05-03(02).
[11] 江艳华,贾梦姗.试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J].职教论坛,2014(32):27-30.
[12] 冯玉萍.高校跨学科研究项目组织模式分析及其策略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4(6):44-47.
[13] 王立英.高师教育实践课程建设的探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5-127.
[14] 王传荣,丁正亚.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路径探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5-27.
[15] 郑国桂,郑国凤.教育就是培养“完整的人”:对克里希拉穆提《一生的学习》的解读[J].铜仁学院学报,2016(2):101-105.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skilled talents by taking craftsman spirit as core
Wang Xinqin, Shan T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214153, China)
The epoc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are analyzed. By taking craftsman spirit as the core, an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hanging social values, strengthen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increasing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enhancing skill training, optimizing teachers’ team, etc., the mai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with the courage to take on, the pursuit of constant perfectio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and the idea of customers first. Cultivating craftsman spiri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training the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raftsman spirit; professional ethics
10.16791/j.cnki.sjg.2017.11.039
G711
B
1002-4956(2017)11-0161-03
2017-05-21
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6SJD710077)
王新琴(1980—),女,江苏溧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及教学研究.
E-mailwangxinqin@wxi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