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

2017-04-14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生受众

徐 滔

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

徐 滔

(江西广播电视台 新闻中心,江西 南昌330046)

新媒体短视频的特点在于制作简便、时效性强、具备参与性,它的出现对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产生了较大冲击,如削弱了电视记者的职能,分流了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替代了电视新闻的部分功能,导致电视广告收益大幅下降。电视民生新闻应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强化新闻深度报道,促进新闻采编队伍建设,坚持融媒体新闻发展方向,以实现新旧媒体互通双赢。

电视;民生新闻;新媒体;短视频;融媒体

在传统媒体电视台自办节目中,民生类新闻节目将镜头瞄准了市民的日常基本生活,内容宣扬贴近市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打造本土化新闻媒体,通过此方法获得了较高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短视频应运而生。新媒体短视频借助移动终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形式,第一时间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与新媒体短视频的传播特征有相通之处,新媒体短视频的兴起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应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与新媒体短视频互通融合,借助其发展的东风,完成从体系、结构、内容的全方位转型。

一、新媒体短视频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短视频指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美化编辑,可在社交移动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它融合了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地满足用户的表达、沟通需求,满足人们之间展示与分享的诉求[1],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价值。新媒体短视频由普通大众操作,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在线实时共享新闻事件。相较于之前新媒体资讯大多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来说,短视频声画合一,在网络通讯、移动终端等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新途径。

1.新媒体短视频的特点

(1)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新媒体短视频的制作方式不同于专业化的电视新闻视频,短视频生产一般来说相对简单,制作门槛较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谁都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现场拍摄、编辑、发布新闻信息。此外,一些应用内置的短视频功能和短视频应用具有编辑功能,可以自主添加现成的滤镜、特效等,这样,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人都可以实现短视频形式的多样化传播[]。

(2)时效性强,信息量大

面对突发事件,新闻第一现场的媒体记者们往往通过微博平台将一条条最新消息发布出去,虽然满足了新闻时效性的特点,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上各种突发状况的限制,仅通过文字无法将新闻事实表述得清晰明了。但是短视频新闻这种传播方式可以完美地实现现场同步直播,能够将新闻事实第一时间向受众发布,让广大受众走近新闻事发现场,信息传播更为简洁、迅速,有效地满足了受众的时效需求。

(3)交流互动,参与性强

网络的进步与便捷导致了当下人人都能成为记者,人人都可以报道新闻,新媒体短视频缩小了受众与新闻事件的距离,受众参与感更强。新媒体短视频全时在线、全景记录新闻现场,能够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围观新闻的好奇心,并向受众呈现一个实时的情况,以直播的形式打破了受众与新闻事件的时空界限。新闻短视频用户还可以通过评论、弹幕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不但丰富了内容,而且使得媒体与用户的关系更为密切。由此可见新媒体的用户原创内容(UGC)相较于电视新闻媒体更贴近公众生活。

2.新媒体短视频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媒体传播者相比专业媒体人员在专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新媒体短视频在信息量绝对增加的同时,信息内容良莠难辨,更易出现不实、不详、谣传、媚俗等问题。新媒体平台上,信息的不确定性与传播的不对称性导致每一个网络信息的获得者和转达者本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态度传播信息,许多假新闻都是出自新媒体传播平台,以至于有人戏称,网络就是最大的谣言集散地。新媒体传播者在众多新闻事件中充当了现场记录者,这样虽然可以做到全时在线,但在深入追踪新闻真相方面存在调查力度不够等问题。由此可见,新媒体短视频在真实度、可信度与深度、广度等方面尚欠火候,新闻质量有待检验。《小康》杂志社发布的“2017媒体公信力调查”结果显示,在“公众心目中最具公信力的媒体类型排行榜”上,电视位列第一,报纸居于次席,杂志排名第三,广播、网络分列第四、五位,排名第六至十位的则依次是微博、微信、手机报、视频、户外媒体[3]。

新媒体时代丰富的传播形式重新建构了信息传播环境,更为先进的传播载体打破了传播者、接收者的身份界限,使得大众均可以是新闻内容的提供者和创造者。用户生产内容的现状深化了传播环境的复杂性,多元化特征明显,针对相同的新闻事件,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各执己见。此外,国家在新闻业务管理上并未赋予新媒体采访权,这意味着新闻短视频在新闻素材采集方面有“踩红线”的可能,也使得新闻短视频在聚焦类、监督类等节目的制作中缺乏合理合法的途经,不断滋生侵权等法律纠纷问题。以自媒体为代表的传播平台往往成为民众情绪宣泄的出口,引发“群体狂欢”现象,难有理性可言。大众在泛滥的信息洪流中可能会迷失方向,无法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更需要理性、权威、有责任感的新闻媒体对公众进行有效引导。

二、新媒体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

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短视频在新媒体行业蓄势待发,传统的新闻出版行业也在积极寻求互联网转型。新京报与腾讯联手推出了视频新闻项目“我们视频”,上海报业联手众多机构打造了名为“界面”的新闻短视频栏目,浙江日报和浙江在线联合推出了“辣焦视频”等,一时间众多新闻视频项目应运而生。新媒体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并逐步延伸到地方媒体,这对电视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极大的生存压力。

1.削弱了电视记者的职能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新媒体短视频有着成本低廉、方便快捷、及时迅速的传播优势,非专业记者与受众都可随时记录并快速发布,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碎片化视听需求和参与意识,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数码相机和高端智能手机拍摄功能已经接近专业摄录设备水准,也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拍客,他们专门为各个平台有偿提供新闻线索、素材。通过拍客体系,资讯短视频平台能够即时广泛搜集新闻信息,有效拓宽新闻来源。短视频新闻记录对机器设备要求低,传送更为便利。针对突发事件,当专业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现场时,拍客能第一时间摄录关键画面并迅速发布,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视记者的职能。

2.分流了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

新媒体短视频的出现分流了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与央视和卫视占据时政资源相比,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地方有线频道受到的冲击更强。主要原因是新媒体短视频绝大部分内容来自日常生活,用户关注和评论的焦点也是以相关新闻事件为主,民生新闻不再是地方电视台的独家内容。人人都是新闻事件参与者的模式完全打破了新闻事件的时空界限以及报道者的身份界限。此外,受制于传播机制和制播能力,电视民生新闻大多为一天一档,固定时段进行直播或重播,这种制作和播出模式在传输速度和影响力上无法和自媒体相提并论,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观众已无法在固定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获取新闻资讯。新媒体短视频借助网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手机也能看电视”,这句广告语很形象地说明了电视观众的流失现象。

3.替代了电视新闻的部分功能

通过新媒体获取最新消息,然后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了解详细情况和后续发展是几年前社会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常态。但现在,随着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以博客、微信、贴吧、论坛等为载体的自媒体悄然兴起,专门针对手机上网用户的短视频崭露头角,成为以声画合一为传播优势的电视新闻的竞争对手。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之下,新媒体短视频以多样的形式传播更为丰富的内容,让用户体验更好的服务[4]。如新华社于2014年11月19日上线的超短新闻视频客户端“15秒”,其形式也更适应碎片化时代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需求,传播的新闻信息更为浓缩,而且随着新媒体短视频制作平台的发展完善,社会各界对新媒体短视频的传播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不少资讯发布也逐步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实施,导致电视的宣传传播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新媒体取代了。

4.导致栏目广告收益大幅下降

电视是属于高投入的产业,随着各家电视台走向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各栏目广告收入成为电视台生存的根本,而收视率是电视广告的重要指标。移动网络发展初期,短视频消耗的流量远远大于文字和图片,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缓冲和刷新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在没有wifi、4G流量的情形下,选择在线收看短视频新闻的受众有限。随着网速日益提升,资费逐渐下降,4G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上网聊天以及传输图片等基础要求,而且能够以100 Mbps的速度下载和播放视频,网民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5]。随着5G概念的出现和逐步商业化应用,借助网速和流量的支持,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通过新媒体短视频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新媒体广告收益呈现水涨船高态势,另一方面导致电视媒体收视率下滑,广告客户流失,反过来影响到电视民生新闻的生产和队伍的稳定。

三、电视民生新闻应对新媒体短视频冲击的措施

面对新媒体短视频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应该积极应对,吸纳新媒体短视频的优势,规避其缺陷,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强化新闻深度报道,推进新闻采编队伍建设,坚持融媒体新闻发展方向,实现新旧媒体互通双赢。

1.加强新闻舆论引导

相较于网络新媒体,电视媒体拥有专业和人才优势,公信力强,拥有官方话语权,受众对其有较高的认可度。此外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传播环境下,电视媒体具有采访权、发布权,自媒体无法与之相比。大众对信息的根本需求是尽可能快地获取优质内容,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在“新”与“快”方面并没有竞争优势,应在深度报道、全面解析、权威评论等新闻的深入解读方面发挥其优势。此外民生类电视新闻在新闻事件报道方面具有地域、心理接近性的优势,各电视台目光均聚焦于本省或本市的新闻事件,报道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趣闻轶事和生活烦恼以及突发事件等,声情并茂的报道内容更贴近大众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认同和共鸣,能够拉近媒体和观众的心理距离。电视民生新闻依托其品牌化优势,贴近本土人情、社情,通过实事求是的调查,还原事实真相,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显然更具竞争力。

2.强化新闻深度报道

新媒体具有生产个性化、节奏快、跨平台的传播优势,一旦发生新闻事件,众多自媒体平台能够第一时间迅速转发,重复传播。但是碎片化的海量信息会造成信息冗余和信息泛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模糊受众关注的焦点,其传播仅停留在展现事情发展表象的层面。在传播速度上明显处于劣势的电视民生新闻应该立足于海量信息,从有趣、明了、实用的角度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才能巩固其在受众心目中的位置[6],壮大忠实粉丝群,提高收视率。电视栏目组可以对新闻事件的整个起因、过程、影响、结果作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评论,化速度劣势为内容优势,追踪新闻事实真相,从而增强电视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赢得受众喜爱。

3.促进新闻采编队伍建设

随着媒介融合的迅猛发展,采编流程不断更新,众多传统电视媒体进行了战略重组。首先,台内新闻素材进行统一汇交、各部门信息内容实行资源共享,其次,对整个运行的流程进行实时集中的监控;最后,对新媒体新闻产品进行融合发布,打破了原有内容流动的部门壁垒,促进内容资源的深度整合。如江苏广电总台在原广电新闻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融媒体新闻中心,打破了原先栏目化运作的模式,将其整合为前期采访部门(包括时政新闻采访部、社会新闻采访部、直播部等)、后期编辑部门和新媒体互动部,以及一些可定制节目的专题部门等。同时新闻中心还对记者提出了“快、新、深”的要求。其中“快”是指在事件进行的同时立即发回一些报道——到达现场,拿出手机,拍摄现场图片、视频,第一时间在“荔枝新闻”和“江苏新闻”微博、微信发布。“新”指的是在语态和表达上,要根据不同平台需求定制。而“深”则强调记者在新媒体发稿后要深度挖掘新闻内容[7]。在记者采写的稿件基础上,融媒体新闻中心各个电视栏目、荔枝新闻客户端和“江苏新闻”的微博、微信的编辑都会根据各自平台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度编辑、加工和发布。融合的新闻媒体平台对媒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样的传播环境促使媒体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4.坚持融媒体新闻发展方向

新媒体在时效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可以随时发布时事新闻,还可以即时滚动、交互传播各类新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电视媒体应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借助新媒体合作互通,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培养全媒体记者,研发符合自身特色的融媒体平台,从而实现多终端、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以江苏广电的直播品牌“荔直播”为例,其实现了电视和网络的并机直播,在直播过程中实现了与受众的实时互动。目前,“荔直播”实现了平均每月10场的直播,单场在线收看人数从10万上升到100万以上,最高视频点击率过2000万,直播网友互动评论留言场均500条,活跃场次的网友评论达上千条。庞大的数据流量显现出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交互性更强,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更为紧密,能够进行实时互动,从而扩大新闻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此外,融媒体新闻中心并不是各个传播媒介的简单相加,而是根据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将自身的优势与其他形式媒体相互合作,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报道,从而实现新闻内容质量的最优化。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不再仅仅是白纸黑字的报纸或声画合一的影像,而是全方位、多介质的整合传播,从而达到综合性的传播效果。

5.实现新旧媒体互通双赢

相比于电话等通讯方式,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信息传播更为便利。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现场》热线电话开通近20年,现在每天接听的电话数量在1000个左右,但由此发现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不到1%。而在“8·12天津爆炸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布现况的是秒拍视频用户,众多传统媒体将其作为一手素材进行播报,并进行深入调查报道。由此可见,新媒体播报可以成为传统媒体的新闻线索。通过借助新媒体,电视民生新闻可以有效地拓展信息来源,丰富报道内容,还可以预先对选题进行众筹,实行订制式生产,以受众为中心,增强用户参与感、体验感,从过去“播什么看什么”向“观众想看什么做什么”转变。

画面质量永远是视听的第一印象。目前新媒体记录手段主要依靠手机或微摄录设备,两者的影像效果目前均难以与电视画面相媲美,影像记录也具有不稳定性,影响了用户的视听感受。短视频的碎片化特质导致无法完成新闻内容的全景展现,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新闻事件的溯源、调查、跟踪,往往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针对此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可以在短视频新闻的基础上深入追踪,将短视频新闻看做新闻线索,从而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新闻事实。由此可见,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短视频不应是针锋相对的关系,而应该寻求合作机遇,获得双赢。

五、结语

面对新媒体短视频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应该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同时,迅速适应时代变化,加强新闻舆论引导,丰富报道形式和内容,向融媒体新闻方向转变,满足受众需求,提升媒体公信力。电视民生新闻应以更为开阔的心态迎接新媒体短视频的挑战,创新自身发展模式,与新媒体短视频互通融合,不断加强媒体人的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竞争力、影响力,从而获得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

[1]艾瑞咨询.中短视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EB/OL].(2016-09-19)[2017-04-01].http://www.imxdata.com/archives/13930.

[2]信博.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发展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9):2-2.

[3]鄂璠.媒体公信力调查:新媒体比你印象中的“靠谱”吗?[EB/OL].(2017-07-31)[2017-09-20].http://news.chinaxiaokang.com/dujiazhuangao/2017/0731/226151.html.

[4]张海鹏.短视频的分享应用与新媒体领域传播方式的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188-188.

[5]温京丽.新媒体时代视频特征分析[J].现代电视技术.2017(4):137-139.

[6]郭楚玉.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新闻的出路[J].视听,2017(5):293-294.

[7]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探索融合发展之路[EB/OL].(2017-09-19)[2017-09-26].http://www.dvbcn.com/2017/09/19-147768.html.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V Social News Under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Short Video

XU Tao
(News center,Jiangxi Television and Broadcasting Station,Nanchang Jiangxi 330046,China)

The features of new media short video are convenience,strong timeliness and participation.The appearance of new media short video may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V social news.It may weaken the TV journalist’s function,shunt some audience of TV news,and substitute partial functions of TV news,which may result in a sharp decline of TV media’s advertising revenue.Thus,TV social news should strengthen the news opinion guiding and the depth of news reports,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s editing team,and insis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integration,so as to realize a win-win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old and new media

TV;social news;new media;short video;media integration

G212.2

文章编号:1004-2237(2017)05-0099-05

10.3969/j.issn.1004-2237.2017.05.016

2017-10-09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XW1511)

徐滔(1969-),男,江西永修人,记者,研究方向为电视新闻报道。E-mail:584757213@qq.com

[责任编辑 许婴]

猜你喜欢

民生受众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就业是民生之本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