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路径研究
2017-04-14□周天
□周 天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41)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路径研究
□周 天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41)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生活的一支中坚力量,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当今大学生的多样化和独立性,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还要靠一个出色的辅导员,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应该是大学的首要工作之一。随着高校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高校辅导员的建设应跟上时代潮流,应对社会形势走一个创新的职业化道理,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本文分三部分进行讲述,第一部分研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第二部分对职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第三部分是加速职业化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1 职业定位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世界通过网络变成了“地球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的职能已经不能单是进行管理和服务,必须及时调整,适应“地球村”的大环境。为此,辅导员的基本职能也随之更新为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和研究职能这四大区域。这四大职能定位必须明确。第一,教育职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第二,管理职能。及时引导,为学生营建健康、团结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建立人际关系网。第三,服务职能。贯彻落实好国家各项政策,做好各项贫困生资助工作,同时为学生准确及时的职业规划提供及时指导;维护好学生的各项基本权益。解决好他们在学校、生活、情感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第四,研究职能。辅导员要及时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经验,结合大学生成长与工作规律,开展各种调查研究和课题研究,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素质。做新时代的,与时俱进的新型辅导员。
2 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2.1 辅导员队伍自身问题
现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在“地球村”,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观念、思维方式也与时俱进,行为方式也随之改变。与之相伴,在对学生教育的管理中,也不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例如先进的大学生大多在心理健康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尤其在贫困学生中。尤其现在网络的开放与普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沟通与传递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社会的同时也接受了太多的诱惑和负面的信息;同时还有现今的许多大学生关于人际交往以及道德诚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此类种种都将是辅导员同时所需要面临的巨大问题和挑战。在辅导员的队伍中有的缺乏自身的素质能力,有的缺少主动性与积极性,得过且过,缺少了积极进取的上进心和责任心,为完成工作而工作。使之不能有效开展学生工作。还有一点是师生比例失调,高校的扩招使得每个辅导员往往一人带着几百学生,难以分身,同时事务性工作太多,很难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大学生的教育与服务工作。
2.2 辅导员整体建设问题
不少高校缺乏对当今社会新形势的正确认识,认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无关重要;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同样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与时俱进,坚持老思想,老观点,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组织学生举办集体活动,出游,实习等,以及保障学生的安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在这种旧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辅导员变为“高级保姆”。
2.3 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合理的辅导员岗位准入制度
辅导员这一岗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制度以及职业发展规划,使得许多优秀的辅导员人才不能得到合理的发展空间和规划,导致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工作室上的交接脱节,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管理的持久性带来负能量。与此同时也缺乏相对合理的辅导员岗位入职制度,这样非常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合理规范化建设,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性的提高。
3 加速职业化的途径
3.1 严格辅导员职业入职标准
制定一套严格的入职标准,要求入职的人要具备相应的学历以及能力要求,学历不能低于本科层次,且需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还有其组织行为和语音沟通表达的能力。
3.2 建立辅导员资格认证制度
可以借鉴资格认证制度,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全国统一的资格证书考试,经过考试后才持证上岗。
3.3 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制度
关于辅导员的工作考核许多方面的内容,期中有包括辅导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学生对于教师的满意度、校内平时的教育管理等其本职工作、对学生指导和服务情况、个人学术研究等;建立一个好的考核体系,把考评和奖酬挂钩,实行过程和结果结合的考评原则。
结束语
随着高校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高校辅导员的建设应跟上时代潮流,应对社会形势走一个创新的职业化道理,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004-7026(2017)06-0106-01
G6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