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建设探析
2017-04-14王晓灿
□王晓灿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建设探析
□王晓灿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看,文化建设应该以人为本,推动机构的常态化、制度的规范化、人员的专业化和内容的平民化建设,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长效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红色文化;建设
1 红色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视角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吸收世界人类文明的基础之上,形成的物质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双重形态。红色文化从根本上是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是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红色文化不断宣传和普及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着壮成长的过程。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化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红色文化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既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又极其富有生动形象性,语言感染力和广泛传播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使红色文化的价值最大化发挥,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需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俱进,创造出的理论革命成果。中国共产党正是运用这种创造性思维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个个硕果,比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抢险精神”等等。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是我们应对新情况、新挑战的时代法宝,是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内涵,切实解决群众身边利益的精神动力。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红色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
2.1 机构的常态化建设,建立专门的红色文化管理与研究机构
地方政府应该认清红色文化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意义,建立由政府直接领导的红色文化管理机构,区别于本地文化部门,并管理地方红色旅游事务。红色文化机构的从业人员和管理者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选拔,包括专业知识、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等等方面。此外,红色文化管理应该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分明,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红色文化宣传、传播的社会效益。政府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加大红色文化建设与保障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民间投资。
2.2 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让人民认识到红色文化对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自觉开展红色文化保护工作
健全完善红色文化的保护制度,使文化保护制度呈现常态化。红色文化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法律、地方性法规保护文物、保护红色历史遗迹,发挥制度层面上保护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2.3 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强、道德水平高的人才队伍
建设红色文化制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依赖于红色文化专业队伍的打造。红色文化专业队伍是红色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是推动党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组织地方培训,转变他们陈旧落后的观念,开展人才的素质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在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在人才队伍的选拔和考核上,我们要打破之前的制度束缚,建立公平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培养、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打造专业素质强、思想政治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是红色文化队伍建设的中心任务,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2.4 内容的平民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文化的平民化运营机制
随着科学文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红色文化的形态越来越丰富,一些新型的文化形式,例如红色影视产业、红色电子游戏、红色旅游文化等陆续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些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极富时代性、流行性、人性化,不仅能满足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需要,还能适应不同文化消费水平的人群。
[1]黄三生.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刍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
[2]汪勇.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
1004-7026(2017)19-0106-01
D6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9.067
王晓灿(199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法学硕士,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现代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