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7-04-14黄海燕

山西农经 2017年19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维度

□黄海燕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黄海燕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影响农村贫困治理绩效的因素众多且内部作用机理较为复杂,需要建立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特定的指导思想与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导向性、重点性原则,从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四个维度筛选15个指标构建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农村贫困治理;绩效;指标体系

构建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特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同时要针对农村贫困的特征,选取较为科学的维度和指标来度量农村贫困治理绩效。

1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构建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要能够反映某地区历年农村贫困治理绩效的纵向演变状况,同时要能与西部地区其它省份的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进行横向比较,应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首先,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要能如实反映贫困治理的内涵,在每个维度中,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同时指标覆盖面要广且简洁明了。

其次,选取的指标在搜集数据时要具有可获得性,如果某些指标对该评价非常重要,但又难以获取相应数据时,则需要将该指标用近似的指标来替代,或者通过其它转化方式来获取数据。

再次,在设计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与实际区域贫困特征相结合,并且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通过对指标数据进行量化计算,获得定量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农村贫困治理绩效的客观状况。

最后,要注重选取指标时的规范性,尤其是在侧重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的纵向和横向分析时,规范化的指标能提升评价结果的质量。

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从目前有关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看,出现了“指标细化”和“指标泛化”两大倾向,虽然评价指标越来越全面,但也增大了搜集数据的难度且使用麻烦,致使评价工作变得较为复杂。[1,2]基于以上原因,为了构建具有代表性和完备性的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导向性和重点性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设计的指标体系具有完整性,选取的指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且指标的选取在理论上有足够的依据。农村贫困治理应是对贫困进行综合性的治理,以经济贫困治理、社会贫困治理和生态贫困治理为目标,最终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经济、社会和生态贫困的束缚。指标体系的设立要充分考虑可用于衡量经济、社会和生态贫困治理绩效指标的整体结合,使之尽可能反映农村贫困治理政策在经济、社会和生态领域取得的贫困治理成果。

2.2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即指标的数据资料能按统一口径在实践中易于找到适当的代表值,或者只需简单的数据整理就可获得。建立指标体系时要注意同一指标在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时点是否具有通用性和可比性,便于横向、纵向比较,力求反映共性问题,尽量排除不可比的特殊指标。

2.3 规范性原则

选取指标时要遵循使用国内外通用或是公认指标的原则,指标单位和计算方法也应符合相应的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避免使用不易统计或是不常用的指标,力求指标规范化和标准化。所测算的数据资料具有规范性,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和测算结果均被国内外所认可。尽量采用官方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类统计年鉴,不采用学理性研究得出的数据,以保证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2.4 导向性原则

指标应能反映政府在实施农村贫困治理政策时所作出的承诺,或者是政府在农村贫困治理上致力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定量评价不仅要反映目前农村贫困治理的绩效,同时也能反映今后农村贫困治理应努力发展的方向,从而引导各地区实施农村贫困治理政策的相关部门不断强化反贫困措施和手段,增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以体现农村贫困治理政策的导向性。

2.5 重点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尽量求简避繁,突出重点。优先挑选对评价对象有较大影响作用的指标作为主要因素,指标要能突出重点和共性。同时还要注意选取的各个单项指标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间不存在相互关联和交叉的现象。指标选取数量要适当,如果数量过多会增加计算分析的工作量,取少则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对主要因素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合理确定指标数量,使研究能有相应的指标计算和分析的工作量。

3 指标体系构建框架及解释

依据农村贫困治理涉及的三大领域即经济、社会、生态领域,将影响农村贫困治理绩效的因素分成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四个维度,在各维度下设计具体指标。

3.1 生产条件维度

3.1.1 每农业人口拥有耕地面积(667m2/人)。耕地是农村贫困家庭最重要的生产性资源,由于大部分贫困人口教育文化程度低,知识水平有限,仍然依赖于将劳动力与耕地资源的结合,以获取维持生存的必需品,因此耕地资源数量可用来反映贫困人口对生产性资源的占有水平,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3.1.2 每667m2耕地农用机械总动力 (千瓦/667m2)。农用机械总动力可以反映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越是贫困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越低。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还在使用简陋的铁制农具、木犁等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沿袭着“刀耕火种”这种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3.1.3 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 (元/户)。一般而言,如果某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也会较高,该指标是正向指标。计算方法为单位价值5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两年以上的农村家庭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乡村企业和其它部门固定资产。若企业的主要设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即使低于200万元,也划为固定资产[3]。

3.1.4 农村人均用电量(千瓦时/人)。农村用电量指本年度内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全年用电总量,需将国家电网供电和农村自办电站供电量中涉及农村国有工业、基建、交通等部门用电量加以扣除[3]。农村人均用电量是反映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是否改善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越是贫困偏远的农村地区人均用电量越低,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3.2 生活条件维度

3.2.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用货币收入来确定和测度贫困程度一直被广泛使用,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来源于各个渠道的总收入扣除所发生的相应费用后的收入总和,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3.2.2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元/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快速,是反映农村贫困人口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3.2.3 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村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地区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农村居民家庭或农村地区越贫困,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越大,随着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增加或农村地区不断发展,这个比例会呈下降的趋势,该指标是逆向指标。

3.2.4 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平方米/人)。住房面积是反映农村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贫困治理应消除农村贫困人口住房条件的贫困化,改善其住房面积和质量,赋予贫困人口经济人权,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3.2.5 彩色电视机(台/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是农村居民家庭最为重要的现代生活设备,对其拥有量不仅意味着物质、精神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电视机还是传播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载体,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3.3 社会文化维度

3.3.1 农村劳动力不识字或少识字率(%)。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是反映农村地区总体文化素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志。该指标从相反的方面反映了教育的普及程度。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落后,教育普及程度很低,该指标是逆向指标。

3.3.2 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人)。该指标用于反映农村人口所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状况。在大多数农村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匮乏”现象十分严重,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总体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农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较为突出,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3.3.3 城乡居民收入比。通常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监测指标。对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进行评价,不仅要考察在时间轴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同时要考察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是否扩大,若贫富分化严重,则反映农村贫困群体弱势地位更加突出,会成为导致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的因素,该指标是逆向指标。

3.4 生态环境维度

3.4.1 森林覆盖率(%)。通常将森林覆盖率作为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代表性指标,大量研究表明贫困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贫困人口的食品保障和生活依赖于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居民从事正常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前提,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3.4.2 每667m2耕地农用化肥施用量(kg/667m2)。农业生产活动中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会降低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而且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进而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甚至会影响其他环境介质,威胁生态环境安全,该指标是逆向指标。

3.4.3 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比重(%)。在我国农村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直接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威胁着受灾地区人口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该指标是逆向指标。

[1]刘泽琴.贫困的多维测度研究述评[J].统计与决策,2012(10):33.

[2]王荣党.农村反贫困度量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以云南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5):156-160.

[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004-7026(2017)19-0012-02

D422.0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9.005

2014年度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贵州农村贫困治理绩效评价与政策调整研究》(14G ZY B14);贵州省2015年度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项目资助;2017年度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资助。

黄海燕(1978-),女,土家族,贵州松桃人,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人生三维度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