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洲技师学院
——技能大师的摇篮,大国工匠的殿堂
2017-04-14陈佳
四川九洲技师学院
——技能大师的摇篮,大国工匠的殿堂
四川九洲技师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工匠型、巨匠型人才为己任,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如游洪建、冷晓江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专家、能手。
四川九洲技师学院主办单位九洲集团是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的发起单位和理事长单位,是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典范企业。依托九洲集团的独特优势及雄厚实力,通过多年军民融合技能人才培养实践,军民融合已成为学院发展的最大特色和竞争优势之一。
强化基地建设 取得显著成果
2016年9月18日,全省唯一的“四川省军民融合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落户四川九洲技师学院。
一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基地平台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空中交通管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两项省级军民融合高层次技能技术人才专项培训;联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高级研修班等军民融合高技能人才技能专项培训;开展了军民融合企业一线生产岗位急需的数控、车工等30多个工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技能晋级培训,开展了车工等4个工种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专项培训;与国有大型企业武装部和安全保卫部门联合,开展新员工入职军事训练,充分发挥了军民两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引领示范作用。
今年6月,学院被绵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绵阳市军民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二级主体单位”。
注重“专产对接” 提升创新能力
学院按照“专业对接产业”的思路,紧密围绕绵阳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重点打造电子、机械、数控、汽修等龙头专业,集中建设信息技术、幼儿教育、铁路客运服务等特色专业,形成了“龙头引领,特色配套”的专业布局。根据部颁一体化课程方案和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军民融合企业岗位要求,构建了以“职业素养+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学院拥有各专业实习实训场所47处,各类实验实习设备1609台(套),可提供3130个实习工位。
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与九洲科技工业园零空间融合,形成“学校在厂区内、厂区中有学校”的校企深度合作格局。在实训过程中实现了“教师和师傅一体化、训练和生产一体化、课堂和车间一体化、学生和员工一体化”。二是举行各类比赛,参与各级技能大赛,创新课程,以赛促教,以教强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技能,在竞技中得到成长。三是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出了一支敬业爱岗、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08人,其中161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24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106人具备技师、高级技师技术职务,实现了教师队伍的互补性和复合性。
打造专家团队 攻克技术难关
2017年4月,学院聘请了13名国家、省级的军民融合产业领域的大师专家为指导专家,着力打造“名师”“名课”。学院采用“内培外引”方式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一体化军民融合产业专家团队,建立专家库,在学院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带动作用。
同时,学院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组织大师级技能人才带领高技能人才团队完成了“刀型振子加工的车床夹具”“无氰电镀锌工艺”等7项技能技术攻关项目。组织编制了《钳工技能鉴定考题精选》《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等6本培训教材。
提供人才支撑 服务地方发展
学院致力于为绵阳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坚持实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就业方式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双向选择模式。历年来,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100%。这些毕业学生技术过硬、竞争力强,有的成为单位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
建校38年来,学院共为社会、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6万多名,实施了2.8万余人次的职业培训。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专业对口率90%,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率达96%,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达80%以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的负责人,我们职业教育要在复兴伟业中挥洒激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师气质,为国家培养英才,服务于社会,为人民谋幸福。”学院院长庞志刚深有感触。
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