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州区:打造贫困村脱贫致富新模式

2017-04-14周荣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巴州区长滩河村

巴州区:打造贫困村脱贫致富新模式

巴中市巴州区人社部门立足实际,以产业促就业为着力点,以当地大力发展“巴药产业”“现代农业新型产业园区”为契机,积极实施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计划,确保了就业、产业双赢利局面,助推脱贫攻坚。

长滩河村的“伊缘”模式

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有贫困户89户267人,贫困劳动力39人。全村两山一沟,土壤贫脊,十年九旱,是2016年巴州区确定的就业扶贫试点贫困村。

通过近两年的就业扶贫工作,长滩河村成功引进返乡创业企业巴中殿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资1300万元,创办了伊缘假日乡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园,通过土地整理,把全村162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产业园,建成优质桃李基地800亩、巴药基地820亩。合作社与长滩河村39名贫困劳动力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兜底保障他们就业。其中,16名贫困劳动力年初通过扶贫招聘会援助的岗位转移到沿海企业从事技术性工作,获取较高劳务收入,其他23名智贫、技穷、肢残贫困劳动力,全部吸纳到伊缘产业园内务工,按月计酬,确保贫困家庭稳定增收。伊缘产业成功实现了“产业”和“就业”的双丰收,更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家庭稳定增收脱贫,助推了长滩河村成功脱贫销号。

“产业+就业”的扶贫构架

伊缘假日乡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有效整合了长滩河村的土地、林业等农业资源,以优质果木和中药材种植为首期发展产业,劳动力技术培训成本较低,企业启动前期压力相对较小,较好地实现了“产村融合”。其远景目标是集力打造长滩河乡村假日旅游,将为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长期、稳定的转移就业提供了可能和发展的空间,搭建了一个“产业+就业”的扶贫框架。

就业扶贫的“组合拳”

殿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入长滩河村,正是巴州区就业扶贫一套“组合拳”的结果。

一是政策“直拳”。对于进入贫困村发展产业的市场资本,区人社局充分发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返乡创业”“就业扶贫”等工作牵头部门的优势,政策“直拳”到村。殿春公司入驻村子后,以较低成本流转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并充分享受到“返乡创业”“就业扶贫”优惠扶持政策,如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一次性奖补、社会保险补贴、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奖励及开发援助性公益性岗位等,降低了产业园区运营成本,缓解了公司发展的资金压力。

二是服务“摆拳”。殿春公司入驻长滩河村后,区就业服务部门开办“扶贫专班”对贫困人员进行培训,引导村民树立职业农民意识,提升新农业技术水平,并给予相关补贴补助。这些举措为殿春公司实现本地农民快速向员工转型目标起到关键的催化作用,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三是指导“勾拳”。巴州区“创业指导专家团”指派3名专家为伊缘产业园在产业选向、产业规划、园区管理方面提供服务,指导帮助产业园确立了优质桃李和中药材种植方向,制定了三期发展规划,完善了园区管理制度和员工考核办法。

“租金+利息+工资+红利”的成效

租金方面。伊缘合作社根据综合评估标准付给村民土地租金,贫困劳动力家庭仅土地租金收入每年户均增加1410元。

利息方面。一是39户贫困户向银行申请扶贫小额贷款139万元,作为本金借给合作社,合作社将之作为产业发展流转资金,负责向银行偿还贷款本息,并以10%的年利率向贫困户支付资金利息,户均增加收入3564元。二是贫困户贷款产业发展周转金25万元投入合作社,户均收益320元。

工资方面。合作社优先保障在家的23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报酬“日算月结”,在园务工的每人每月稳定收入在800元以上,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红利方面。伊缘合作社通过合理设置股权,确保业主和村社及农户均能在产业园的发展上获得红利,贫困户除土地折价入股获取红利外,预计每人每年还有股权收益477元以上。

伊缘模式作为就业扶贫经验在全区推广,产生了良好的蝴蝶效应。114个贫困村都依据自身特点引进资本或自主创办合作社,打造一个主打产业,实现了“一村一产业”“一户一就业”的基本目标。目前,全区贫困村引入资金26188万元,引导并整合本地资本17125万元,共创办新型农业合作或其他新型经营主体168个,帮助1184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8727元,为巴州区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巴中市巴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局长 周荣)

猜你喜欢

巴州区长滩河村
巴州区:强化服务保障 让退捕渔民端上“新饭碗”
巴州区重点药用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上岗”
再论巴州区二季玉米开发前景
巴中市巴州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滩河水利枢纽深层滑动勘察及分析处理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长滩岛的海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