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成长档案评价系统的构建途径
2017-04-14赵倬
□赵倬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成长档案评价系统的构建途径
□赵倬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成果系统的分析,具体分析了在实施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后,如何构建学生成长档案评价系统的具体思路,为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成长评价体系提出建议。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高职;学生成长档案评价系统
1 目前高职学生成长档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学生、企业各方对成长档案评价表示出了认可的态度,这对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无疑是一件有益的事。但在认识上,还明显存在不足。在成长评价的目的上存在重记录,轻反思,盲目跟风,搞形式主义的问题,而不是注重学生的发展。
1.2 评价机制不完善
学校的各种评奖评优和期末综合成绩的反馈时,教师很少参考学生成长评价。这就使学生对成长评价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
1.3 评价主体单一
学生的自我评价、企业人员的评价参与都比较少,这样导致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很难提高,企业人员参与程度明显很低,成长评价不能发挥其指导、提升的意义。
1.4 评价记录保管难,效率低下
成长评价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教师和企业人员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收集起来一堆“成果”却没有时间去整理和分析,使得本来十分有价值的东西变成了难以处理的垃圾,教师和企业人员的负担是可想而知的。
1.5 评价手段与信息技术整合不够
学生电子成长评价需要用网络技术支撑,才能呈现多元化的资料,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成长发展的轨迹,反映学生真实的进步。能够以动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时时跟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纸质的成长评价无法比拟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使用电子成长评价的少之又少,即便有学校使用,也存在材料形式单一、使用率不高的现象。
2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成长档案评价系统设计
2.1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要求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强调关注个体发展,“人人都要成功”就需要全体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氛围要求各个评价者注重学生的每一个发展变化。
2.2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需要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者是参与教育活动的全体对象的代表,其中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企业评价等评价主体,他们在评价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3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重视“学生成果”的整理与分析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分为课堂中的“正式课程”和课堂外的“活动课程”。“正式课程”的成长记录,由教师收集和学生自行提供的有价值的凭证及材料,这部分记录主要由教师进行整理分析。“活动课程”的成长记录,由相应的行政职能部门和管理者累积记载,如在生活和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创新意识、特长爱好、诚信度、身心健康状况等各个方面的成长痕迹的原始素材,这部分主要由辅导员老师和档案部门整理分析。
2.4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坚持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在评价学生成长过程、专业技能水平时,应采用档案袋评定的方法;在对学生日常行为评价时,可采用口头评价、即时评价的方法;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类成绩评定时,可采用多次评价选最优的方法等。
2.5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这为学生档案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几乎所有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形式都可以进入网络。
结束语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模式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全面的评价分析、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依托信息化的评价手段构建适合学生全面成才的成长档案评价系统。当然,改革还在进行中,还有许多问题需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地探索。
1004-7026(2017)20-0154-01
G712.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124
赵倬(1976-),女,山东安丘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