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贷消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及对策

2017-04-14魏红霞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网贷消费大学生

黄 俊 魏红霞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

论网贷消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及对策

黄 俊 魏红霞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

网贷消费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孕育的,网贷满足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便捷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提高了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也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和影响,比如滋生不良消费观念、削弱诚信观念、淡化法治观念和生命感。网贷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兴起;原因有很多:大学生群体其特有的共性家庭的经济状况局限、校园里的跟风消费、媒体的轰炸式宣传、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忽视等。文章旨在倡导大学生群体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理智消费;希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紧密结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媒体做到客观宣传;建立不良网贷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化解网贷消费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这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贷消费;大学生的影响;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网贷消费的快速发展,商家看中了大学生这块“肥肉”,打出了“门槛低,无首付,无抵押”的标语。面对漂亮的服装,酷炫的数码产品等等,大学生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借贷,买到自己想到的东西。而在潇洒消费的之后,还款的压力伴随而来,有些大学生会羞于向父母寻求解决,选择拆东墙补西墙,实在无能为力,就可以出现福建泉州某女大学生选择自杀的悲剧。

一、大学生网贷消费的现状

以了解大学生网贷消费的真实情况为目的,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6位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随机采访和网络问卷这两种方式对该校大学生的网贷消费情况做了调查,共计采访人数为856人,有效的网络问卷回收数量为298份。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校有超过80%的大学生听说过“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网贷平台,同学间的推荐和媒体的宣传是大学生们获取网络贷款平台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的大学生中生活费在1000—1500元/月的占6成,按照当地的消费水平,足够满足一月所需。如果需要其它额外消费,调查的大学生中多数表示会缩减日常开支,情况紧急会考虑求助父母或者向同学借点,而只有不到5%的大学生会选择网贷。在这些考虑借网贷的学生中,60%的学生主要原因是申请网贷贷款条件简单;40%的学生则是由于经济紧张,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解决。网贷的消费用途,超过半数的学生是为了购买数码产品、服装、护肤品、游戏配件等等;少数是为了拆东墙补西墙,贷款金额如同滚雪球一般,停不下来,越滚越大,而没有收入的在校学生无力偿还,最后往往是他们的家长无奈买单。

高校的网贷市场是各大网贷平台追逐的对象,而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借贷平台水平良莠不齐,网贷项目繁杂。大学生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再打个电话号码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得网络贷款。这样简易的操作过程使一些大学生趋之若鹜。有一些不良网贷平台夸张宣传隐瞒实情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挖好“高利贷”的坑,缺乏辨别能力、意志力不坚定的大学生往往难抵诱惑,深陷其中。如果大学生过了还款日没钱还款,网贷平台会通过短信及电话催款,更有甚者,会对欠款大学生进行恐吓威胁,逼其还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平台想要追回贷款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当前的和谐社会中不应当出现恶语相向甚至人身威胁这种不道德甚至违法的催款手段。

二、网贷消费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贷消费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便捷的消费方式,校园贷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大学生必须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开支,否则就会影响到自身的信用,“如果在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消费的情况下按期还款,那么就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使得大学生能够合理、有效的安排资金的使用。”[1]我们在看到网贷消费对大学生的生活和观念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消极影响。网贷消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滋生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观。网贷平台打着零门槛零抵押零担保,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30分钟到账,额度达20万的幌子。诚然,对于大学生而言,分期还款压力小于一次性付款消费,然而他们并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自制力,就使得他们陷入了还款和消费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而冲击了大学生原本崇尚的勤俭理性的消费观,造成了追求物质主义、盲目从众等不良消费观。一个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的反映,大学生表现出的盲目攀比,实质上是大学生消费观的扭曲。调查问卷也反映了该问题,少数学生为了购买非必需品,造成了债台高筑的局面。其实大学生除了日常的生活支出外,应该量入为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外表的追求,使得他们在无力负担时,会选择网贷这种消费模式来购买名牌服装、手机和电脑等等,于是助长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观念,也滋生了盲目攀比的行为。

(二)削弱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在传统媒体阶段,大学生接收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权威的官方媒体、学校的教师以及长辈。”[2]然而传统媒体对大学生诚信的教育受到了网贷消费的冲击,由于网贷消费的额度较高,使得他们浅显地认为眼前利益高于失信成本,只要能满足眼前的物质利益,并不在乎以后的诚信如何,从而削弱了大学生本有的诚信观念,再加上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和自制力,“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观念,这就给予了网贷消费生长的土壤,他们并没有预料到网贷消费很容易出现期限到期无法还款的局面,从而影响他们的信用。可想而知,在如今中国的社会,如果出现不好的信用记录,在银行是无法贷款的,工作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更别说出国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的培养势在必行。

(三)淡化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在个性化的新媒体环境里,社会主导价值观遭到挑战,使得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因时因地而采取不同的价值标准。网贷消费平台的质量良莠不齐,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易受到欺骗,这种行为原本就是犯法的,而某些受骗的大学生心中不平,也想通过此方法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使得法治观念的天平倾斜了。“山东某高校的大四学生汪某,在被网络借贷平台骗去近6000元后,心中愤愤不平,便通过QQ群“放贷”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他并没有将网友的资金用以投资,而是将一部分资金用来支付产生的高额利息,另一部分则用于购买机票、旅游等进行消费。直到一位网友的撤资,使得汪某精心策划的“庞氏骗局”破产了,他所面临的是11个月的有期徒刑。”[3]不难看出,造成这种情况除了是网贷平台的监管不力,也存在大学生在网贷消费的影响下的法治观念的淡薄。因此,这就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发挥能动性,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降低大学生的生命感。众所周知,大学生虽然是在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是在经济上并没有独立,他们还是需要父母支付日常的生活费用。如果大学生为了购买服饰、手机、电脑等大额现金而选择网贷,到期又未能按时还款,那么父母就需要为孩子的过错买单,一旦孩子花钱成瘾,父母无法偿还,不仅使得孩子的信用遭到破坏,也会使得家庭难以为继,更有甚者,大学生由于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河南某高校学生郑某迷恋赌球,在无钱支付时选择了网贷消费,尔后窟窿越来越大使得父母亲戚无力还款,面对催款人员的恐吓和暴打、父母的绝望,郑某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对父母打击是不可比拟的。”[4]因此,大学生应该警惕“力所不及”的风险,树立珍惜生命的观念;网贷平台应变革催款方式;家长、老师、同学多一份沟通,让大家共同努力还校园一片净土。

三、网贷消费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网贷消费的消极作用,究其原因,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存在的弱点,还有家庭、学校、社会和新媒体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一方面,“大学生都是经历了高考的那段岁月,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为此一考。”[5]虽说他们知识素养提高了,但在生活上却习惯了父母的安排,当他们考上大学,以天之骄子的姿态进入象牙塔之后,他们是那么手足无措,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再加上现在的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自私自大的性格,只知道索取,不愿艰苦奋斗,贪于享乐,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向借贷平台进行贷款。另一方面,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预见风险能力差。大学生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责任人,其具有承担自己所作所为的责任。许多借贷平台打出了“门槛低,无首付,无抵押”的广告,使得大学生贷款是很容易,但是其风险也是存在的,比如个人信息的泄露,合同上的细节陷阱等等。一旦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其结果是可怕的,如女大学通过“裸条”进行贷款,其裸照很容易流出,而落入“情色交易链条”的陷阱,逾期未还者,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信用体系,还会使得自己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收到恐吓短信和裸照,这对女大学生来说是崩溃的,使得有的女大学生承受不住威胁逼迫,而选择结束自己的宝贵生命,这对父母来说是多么重的打击。

(二)家庭原因。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想而知,家庭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古有孟母三迁,也充分地说明了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如果大学生所在的家庭都偏向于享乐、拜金和攀比,那么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不被影响是很难的。家长本身的消费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父母有责任做好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是父母消费习惯的缩影,从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出,家庭富裕的和家境困难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很大差别,如果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跟风攀比消费,将会落入网贷平台设下的陷阱,无法自拔。

(三)学校原因。一方面,在中国式的教育中,人们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仅仅是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听话与否。学生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听话才是好孩子的标准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在整个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几乎都处于接受说教的被动状态。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知识创新能力的培育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加工式”“注入式”“驯化式”的教育结果使大学生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以往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新型的管理方式,而这种管理模式并没有有效的建立。随着大学生招收人数的不断增多,这些刚刚具有消费能力的大学生就成为了网贷的目标人群。高校对学生的信息和日常生活等难以了解清楚,监管不足。高校内外粘贴网贷的广告遍布教学楼、厕所、路灯等等,高校不能及时地疏导,并对大学生的相关知识予以普及,学校的监管不足也使得网贷乘虚而入。

(四)社会原因。“马尔库塞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真实需要是指人们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它是一切需要的先决条件。虚假需要则是指这不是人们自发的、内在的需要,而是外在强加的,在现代社会中,通过资本和传媒的力量,固然有利于经济发展,却牺牲了个人真实的、多样化的需要,产生额外压抑。”[6]这种情况下,社会和个人都变成了单向度的存在,满足于虚假需求,不再追求权利和自由,不敢否定和批判,就这样沉沦于现状,放弃了超越。

拿我国来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势之下,国家在各方面都发展迅速。在这股发展大潮下,很多大学生受到激励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但是也有大学生没有正确地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有意无意地刺激需求,创造需求乃至伪造需求,大学生就是在此过程中诱导了许多虚假需要,故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额外压抑,使得大学生面对社会广告效应的诱惑不能自拔。“实质上,从网贷造成的恶果来看,它是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倾向以及由此引发的虚假需要过度膨胀所导致的。”[7]

(五)新媒体原因。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信息化仿佛成为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新媒体现世,无论是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还是人们曾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新媒体在进一步扩大大学生自由化的同时,也缩短了其与外界的沟通距离,使得大学生能够接触丰繁复杂的网络世界。”[8]然而大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但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络的虚假信息缺乏甄别的能力,而网络借贷平台是民间借贷双方利用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对接,并完成交易,与正常的银行贷款相比,网贷的广告标语是“无首付,无抵押,3分钟到账”,诱导了大学生,让他们更愿意通过这种便捷的网贷来超前消费,忽视了自身的的偿还能力。但是,部分网贷平台的贷款机制并不健全,比如某网贷平台收取大学生的首次利息是从本金中直接扣除,但还是按照所借的本金来计算利息,这是不合乎国家规定的利息计算方法。身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并不懂得网贷的套路,被新媒体的虚假宣传蒙蔽了双眼,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四、化解网贷消费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对策

根据网贷对大学生影响的原因,笔者认为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来应对大学生网贷消费的不良影响,共同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他们学习能力强,其极有可能成为网贷的主要受众群体。同时,大学生也是成年人,已经脱离了以往父母身边的生活,应该学会统筹自己的开支,根据自身情况是否需要申请网贷,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子女的消费监督。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引导孩子形成量入为出的习惯,对孩子的消费情况要有大概的把握,如果出现大额消费,要耐心的引导孩子,切不可有提前消费的思想,如若不然,告诫孩子父母是不会为他们的超前消费买单,以此来减少大学生选择网贷消费。而在实际的消费中,要合理的制定消费计划,比如数码产品超出了学生的消费范围,是没有必要攀比跟风的去追求。大学生要学会量入为出,就不会有剁手党了。

(二)加强“家校共育”交流,掌握学生的消费情况。在家父母要负起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上了大学之后,学校要负起责任,要耐心了解学生们在校园的生活状况,积极得跟学生家长交流意见,逐步形成“家校共育”这样一个交流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在家在校都有哪些消费习惯,从而判断学生是否通过网贷无节制消费,对可能存在这样情况的学生加以劝阻。“‘家校共育’的交流有助于监督大学生的网贷消费行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9]

(三)建设和谐校园,增强防范和诚信教育。大学校园应该是学生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观念、学习积极文化知识的地方。学校应履行好管理在校大学生的责任,通过各种办法增强在校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同时不能忽视网络上存在的那些不良网贷夸张宣传隐瞒实情对大学生造成的误导,一定要帮助大学生辨别和防范,宣传和教育工作一刻都不能懈怠,从刚入学新生抓起,保证在校大学生对那些所谓便捷的网贷有清醒的认识和防范。通过校内的线上形式(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和线下形式(年级会、班会等)集中宣讲不良网贷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清楚认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从而加强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和“借贷安全”防范意识,避免有大学生被诱导身陷其中。而诚信教育则能够有效约束学生的不良网贷行为,对抵御不良网贷起到导向作用。高校可以根据网贷平台的特点、整理出历年来不良网贷的相关案例,通过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这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

(四)建立不良网贷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应该出台规范对不良网贷消费的法律法规,使得公检法有法可依。”[10]首先,学校方面应做到,严把校门,限制可疑人员进入。对于校园四处可见的小广告全部清除,校园保安对于摄像死角要多巡逻,杜绝不良网贷平台通过小广告对校园环境的渗入。与此同时,学校应让学生干部对在校大学生的异常消费行为重点关注报告,控制在校大学生网贷的苗头。另外,学校负责人员还应做到学生宿舍勤走访,发现消费异常的学生及时与其本人沟通以及与其父母交流。学校周边的环境治理工作,学校可以求助相关部门,处理违规人员,减少不良网贷渗透校园的可能。

[1]薄宏悦,马波涛,袁慧军.大学生网贷消费利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23):308.

[2]张务农.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12(9):112.

[3]搜狐公众平台.大学生网贷被骗“还施彼身”之术致使犯 罪 [EB/OL].(2017-04-09).http://mt.sohu.com/20170409/n487337946.shtml.

[4]新浪新闻中心.大学生欠贷60万跳楼自杀 网贷进校园不能“有钱任性”[EB/OL].(2016-03-21).http://news.sina.com.cn/o/2016-03-21/doc-ifxqnnkr9731301.shtml.

[5]李晓菲.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透视[J].教育科学,2006(5):57-59.

[6]张跣.大学生网贷:虚假需要与消费伦理[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5):86.

[7]马向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8):41.

[8]王东静,张社争.大学生网贷消费心理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6(4):98.

[9]刘超,杨千慧,郑洁.高校不良网贷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6(22):183.

[10]陈卫东.“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校园网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7):87.

G656

A

2095-0438(2017)12-0108-04

2017-05-22

黄俊(1991-),女,安徽桐城人,安徽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魏红霞(1973-),女,河南扶沟人,博士,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6年度安徽财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社会转型期我国消费价值观重塑造研究”(ACKY1615ZDB);2015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ACSK2015B08)。

[责任编辑 杨贺]

猜你喜欢

网贷消费大学生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40年消费流变
大学生之歌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新消费ABC
中国网贷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