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堂提问的等待策略
——传球法

2017-04-14曹艳如

物理教师 2017年1期
关键词:灯泡线圈电流

曹艳如

物理课堂提问的等待策略
——传球法

曹艳如

(江苏新沂市第一中学,江苏新沂 221400)

在物理课堂的提问环节,由于教师过于急躁,经常会出现自问自答的现象.针对此现象,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提出了质疑和分析,并给出了物理课堂提问的等待策略——“传球法”,且通过案例说明了具体的做法.

自问自答;等待;传球法;生问生答

1 问题的提出

案例1.物理课堂提问“自问自答”——“互感和自感”教学片断.

图1

教师做完书本实验“断电自感”(如图1)后,进入提问环节.

师:为什么灯泡闪亮了一下才熄灭?

生甲:因为……(停顿)灯泡两端电压增大了.

师:为什么增大了?

生甲:因为……(停顿)

师:那电流呢?(引导学生脱离电压的思路)生甲:嗯……变大.

师:为什么变大?(语气透露着急躁)

生甲:……

师:开关断开之前,流经线圈和灯泡的电流哪个大?你来说.(将提问的对象转向一名优生乙)

生乙:流经线圈的电流大.

师:当开关断开的瞬间,电源还能给灯泡供电吗?

生乙:不能.

师:很好.(优生回答对了,教师舒了口气)

师:由于线圈中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流经线圈的电流不能突变为0,只能由原值缓慢减小,同学们,是不是?(又将提问的对象转向全班学生)

生:嗯.

师:灯泡闪亮的原因是谁给它供电?是线圈吧?

生:是.

师:线圈中的电流比灯泡中原来的电流大,那灯泡的亮度会怎样变化?

生:比原来更亮.

师:很好.明白了吗?

生:……嗯.(全体支支吾吾)

……

案例质疑及分析:也许这就是我们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有几个值得质疑的问题.

(1)教师真的在提问吗?

(2)到底是谁在回答问题?

(3)学生真的明白了吗?

(4)学生的情感体验是积极的吗?

(5)教师的教学任务真的完成了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说自明,一位高考命题专家曾发过这样的感慨:“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思考过一个问题”.课堂上的一切几乎都被提示过了,答案都有了,学生哪里有思维的动力呢?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下列几种情形:(1)教师有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一旦课堂上出现学生回答不出的情况,则情绪过于急躁或缺乏耐心;(2)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自己讲完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3)教师缺乏必要的自信,担心一旦将问题放手给学生,可能会出现偏离教学主题的现象,自己无法驾驭课堂.

那么,教师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自问自答,提升物理课堂提问的效率呢?

2 物理课堂提问要静待花开

物理课堂提问需要等待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思维的主体需要等待.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1]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思维的参与,就谈不上教学.教学是在学生提出质疑、解决质疑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等待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参与提供足够的时空.

(2)思维的内容需要等待.

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它漫长复杂的发展历程.知识的重演律告诉我们,“如果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视作为科学知识的原生产过程,那么学生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就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2]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超浓缩的时空里,等待知识在头脑中依次出现,重演物理学家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从而体验探究真理的积极情绪情感,增加学习物理的乐趣和成就感.

(3)思维的深度需要等待.

思维就像故事一样,要经历一个缘起、发展、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浙江著名特级教师吴加澍则谈到,“教师教学中应该坚持延迟判断的原则,使学生对物理结论的判断,产生于经历必要的认知过程之后.”[2]学生出现的停顿或错误不仅意味着他们的学习难点出现了,更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正走向深入,此处就像戏剧表演的高潮阶段,更是解决矛盾冲突的关键时刻.此时教师最需要放慢教学的脚步,耐心等待学生的深度思维,充分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 物理课堂提问的等待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金陵中学的朱建廉教师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我不奢望把你教会,我要努力把你问懂!”课堂提问是门高深的艺术,要想把所有学生都问得清楚明白,实属不易.实践中,笔者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提问方法——“传球法”,即教师像足球运动员踢球一样把问题踢给学生,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传给学生.

“传球法”的原则有3个:(1)生问师也问,生答师不答.即生问生答,让学生充分成为质疑、答疑的主角;(2)教师不批评思维的错误结果,只鼓励努力思维的过程,等待更多学生的参与;(3)当思维障碍出现时,教师尽量保持缄默或给予少许提示,在难点突破的关键时刻适当延长等待时间,绝不代替学生回答.

“传球法”的做法有6种:(1)选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将提问的权利传给学生——等待不同角度的质疑声音;(2)学生提问后,将问题反踢给学生回答——等待学生的思维体验;(3)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将正误判断传给学生——等待学生的逻辑判断;(4)学生表述不清时,把解释的权利传给学生——等待学生的清晰表达;(5)学生的话题可拓展时,将关联的新问题传给学生——等待思维的深度和广度;(6)个体思维出现枯竭时,将问题传给学习小组——等待集体智慧的展示.

下面是将前述教学案例按照“传球法”改进后的教学片断.

案例2.物理课堂提问“传球法”——“互感和自感”教学片断.

师:根据你所观察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将提问的权利传给学生——等待不同角度的质疑声音)

生1:原来几乎不亮的灯泡,为什么还能亮?

生2:开关断开后灯泡为什么还更亮了?

生3:使得灯泡闪亮的能量是哪来的?

生4:这个实验和第一个实验相比,断开开关时的现象怎么不一样?

……(学生说,教师简单记录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问题非常有质量.下面我们先来探究生1、生3的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将问题反踢给学生——等待学生体验思维的过程)

生5:类比通电自感现象,我认为开关断开后灯泡还能亮的原因是线圈给它提供了电能,因为线圈中的电流突然减小,磁通量减少,所以产生了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减少.此时线圈和灯泡构成闭合回路,所以线圈相当于电源给灯泡供电.

师:大家觉得他的答案对吗?(把判断正误的权利交给学生——等待学生的判断)

(班级内响起掌声,生5流露出自豪的表情.)

师:生5非常棒,已经回答出了问题的本质——自感现象,那么流经灯泡电流的方向与原来电源提供的电流方向有何关系?(抓住时机将问题引向深入——等待学生的深入思考)

生6:应该相反吧.(回答有些迟疑)

师:为什么呢?

生7:因为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师: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把解释的权利传给学生——等待学生的清晰表达)

生7: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应阻碍原电流的减少,所以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必然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同.(全班学生的掌声又响了起来)

师:同学们太棒了,回答得非常准确.那么,灯泡两端哪端电势高?(再次抓住时机将问题引向深入——等待学生的深入再思考)

生:右端高.(全班同学异口同声)

师:嗯.线圈把储存的磁场能以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为灯泡供电.那灯泡为何比原来亮呢?

生:……(全体安静)

生8:我觉得是灯泡两端电压增大了.

师:你是怎样想到的?(把解释的权利传给学生——等待学生的清晰表达)

师:哦,大家觉得呢?(把质疑的权利传给学生——等待更多的质疑声音)

生10:我觉得不对.开关断开后灯泡的电压应该是线圈提供的,怎么能比电源提供的还要大呢,这不可能.

师:大家觉得他们俩谁的说法正确?(把判断正误的权利交给学生——等待学生的判断)

生:……(有人点头,有人疑惑)

师:刚才的两位学生尽管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感谢他们让我们对问题的探究更加深入了,也让我感觉到大家都在努力思考,非常好.建议同学们从问题的本质——电磁感应入手,结合断开开关之前两支路电流的大小加以分析,下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再分享结果.(思维有障碍时给予鼓励和提示;个体思维出现枯竭时,将问题传给学习小组——等待集体智慧的展示)

……(小组讨论3min后问题迎刃而解)

事实表明,物理课堂提问“传球法”的应用,尽管延长了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时间,可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也更加灵活,最终还是提升了教学效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提问过程中的等待,给学生的思维体验提供了契机,给学生的深度思维创造了时空,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是教师教学实力的体现,更是静待花开的智慧.

1 美·阿妮塔·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3.

2 吴加澍.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R].北京: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2010.

2016-07-04)

猜你喜欢

灯泡线圈电流
基于LSTM的汽轮发电机线圈的早期异常检测
灯泡创意秀
电流“勤劳”的体现
神奇的电流
小型线圈缠绕机设计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电与电流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灯泡创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