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研究

2017-04-14罗景峰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收益分配土地旅游

罗景峰

(1.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2.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福建 泉州 362021)

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研究

罗景峰1,2

(1.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2.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福建 泉州 362021)

根据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理论,分析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及其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根据风险及农地流转风险理论,提出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的概念,最后,运用界壳理论,尝试构建了包含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界壳、收益分配风险保障界壳、乡村生态环境风险保障界壳以及乡村特色风险保障界壳的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结果表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是一个多界壳的有机结合体,它为消除或降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提供全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乡村旅游;土地流转;风险保障体系;界壳理论

0 引言

乡村旅游热推动了乡村土地的旅游化流转,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农民利益受损、土地非农化、乡村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风险问题[1-5],导致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强调了规避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的重要性。研究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建立客观可行的风险保障体系,将风险消除或降低至可控范围,无疑是保障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手段。吴冠岑[6-7]等分析了影响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的风险因素、产生机理,提出了治理对策,并对其风险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罗景峰[8]利用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方法对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价;黄忠伟[9]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产生的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策略。以上成果初步奠定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的研究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对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概念界定不清,现有研究仅针对乡村土地生态系统的风险进行了界定;(2)缺乏对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的分析;(3)针对存在风险给出了防范策略和治理建议,但尚未建立较为系统的风险保障体系。为此,本研究在厘清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概念、分析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及辨识影响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将界壳理论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问题有机结合,尝试构建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

1 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分析

借鉴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理论[10],结合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实际情况,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可由风险源、控制机制和受体3个部分构成(图1)。风险源即为可能产生危害粮食安全、收益分配公平、乡村生态环境及乡村特色的源头,它是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事件发生的先决条件;控制机制包括对风险源的控制设施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等的控制;受体指风险承受者,如粮食安全、收益分配群体(村民、当地政府、旅游企业等)、乡村生态、乡村特色等。构成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的3个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其风险源的“危险性”、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受体的“安全性、公平性、易损性、保护性”三者的时空交叉点共同决定了系统的即时风险状态。

图1 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

基于对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的分析,根据风险[11]的含义,参考朱强[12]对农地流转风险的定义,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可以界定为“在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在乡村土地流转行为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受体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2 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构建

2.1 界壳理论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学者曹鸿兴根据系统与环境的作用关系,开创性地提出了界壳理论[13](Periphery Theory),指出“界壳是处在系统外围能护卫系统且与环境进行交换的中介体,它是系统的周界,是系统的一部分,又与环境相毗邻”,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界壁(W)起到卫护系统本身的功能,界门(P)通过输入/输出功能可以实现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界壳理论作为系统理论的新成员,为研究包括气象、生态、经济、农业、安全等系统周界一般规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方法[13]。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复杂化、风险防控难度的加大,一些学者探索性地将界壳理论与安全风险相关问题结合,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与创新。陈勇刚等[14]对安全及安全管理界壳进行了初步界定,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黄强等[15]借助界壳理论,提出了系统周界的观控模型,为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风险分析提供了新途径;郑怀昌等[16]利用界壳理论分析了矿山系统安全风险产生机理,并提出了基于界壳原理的防控策略;刘朝峰等[17]将地震灾害综合防御系统视为一个界壳,提出了地震灾害综合防御界壳的协同演化测度模型,为提升抗震防灾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综上,界壳理论在提升系统风险防控能力、实现安全生产方面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图2 界壳结构

2.2 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辨识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根据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过程中或完成后所产生的危害,可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划分为威胁粮食安全的风险因素、产生收益分配不公平的风险因素、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因素和导致乡村特色消失的风险因素4个方面。

威胁粮食安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非法用地、农地非粮化、农地非农化和劳动力流失等。假借旅游开发为名,非法违规、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除了高额经济利益驱动、镇村两级缺乏长远规划外,也不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存在监管缺失之责。利润差异、农民对土地流转使用的漠视,加之地方政府与基层乡村干部的监管不力,加剧了乡村土地的非粮化、非农化脚步,在短期影响粮食安全的同时,在中长期对土地安全及经济安全均会产生不良影响[18]。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提供和创造了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但仍未能有效缓解农地粮化的窘境。

产生收益分配不公平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外来资本的进入、恶性竞争、政府政策的不合理、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以及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等。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政府、农民、旅游企业三方博弈的结果,势必会导致收益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而处于旅游经济收益分配边缘的农民,处于收益分配的弱势一方,很难从乡村旅游经济中真正获益,进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其结果将影响乡村旅游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与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相违背。

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失衡、旅游企业开发行为不规范、乡村旅游规划和指导缺失、破坏生态环境的处罚力度不足等。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非法用地、旅游用地产权模糊、缺乏有效管制等原因,往往会导致乡村旅游地土地利用结构失衡,影响乡村土地可持续利用。乡村旅游生态环境[19]既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也包括文化生态环境,它是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然而,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导、不科学的规划、管理体制缺失以及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原因[20-22],致使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日趋严峻,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导致乡村特色消失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入侵、保护制度标准缺失或执行不力、乡村特色教育缺失等。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具有“古、始、真、土”[23]的特点,其表现为农业特色、农村特色和农民特色[24]。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旅游地城市化开发以及缺乏对农业景观特质的认识,导致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农业景观核心价值消失,田园风光、传统文化等乡村特色逐渐消失,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25-26]。

2.3 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

根据对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的分析,结合界壳理论,构建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即为建立风险保障界壳,以防御乡村土地在旅游化流转过程中或流转完成后面临的各类风险,最终达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无风险或即便存在风险也在可控范围之内的目的,如图3所示。

图3 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界壳

由图3可知:当风险保障界壳P1、P2、P3、P4护卫、交换、抵抗成功时,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无风险或即使存在风险也处于可控状态;当风险保障界壳P1、P2、P3、P4护卫、交换、抵抗失败时,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将会产生风险;并且,仅当风险保障界壳P1、P2、P3、P4同时护卫、交换、抵抗成功时,才能实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全系统无风险或即使存在风险也处于可控状态,于是,风险保障界壳P1、P2、P3、P4在功能实现上具有串联结构效用,如图4所示。

根据风险源1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情况,风险保障界壳P1的系里为粮食安全,界壁为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土地利用规划、行政监管、惩罚力度以及政府政策,界门为界壁中的薄弱环节,外部环境为粮食安全风险环境。因此,为保障粮食安全,进而实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无风险或风险可控之目的,需构筑坚固的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界壳,具体包括构筑本质安全界壁以卫护粮食安全、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粮食安全的风险管控。构筑本质安全界壁包括建立健全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完善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科学制定旅游用地规划、强化各级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加大威胁粮食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在政策上扶持和鼓励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实现界壳的卫护功能。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粮食安全的风险管控,是指为达到既定安全目标而进行的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巩固粮食安全风险界壳抵御功能的有效途径。

图4 风险保障界壳功能结构

根据风险源2对收益分配的作用情况,风险保障界壳P2的系里为收益分配,界壁为政府政策、收入分配制度、竞争机制、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界门为界壁中薄弱环节,外部环境为收益分配风险环境。因此,为保障收益分配公平,进而实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无风险或风险可控之目的,需构筑坚固的收益分配风险保障界壳,具体包括构筑本质安全界壁以卫护收益分配公平、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收益分配的风险管控。构筑本质安全界壁包括落实收益分配政策、制定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良性竞争机制、确立社区居民参与机制,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实现界壳的卫护功能。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收益分配的风险管控,是指为达到既定安全目标而进行的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巩固收益分配风险界壳抵御功能的有效途径。

根据风险源3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作用情况,风险保障界壳P3的系里为乡村生态环境,界壁为政府引导支持、规划指导、处罚力度,界门为界壁中薄弱环节,外部环境为乡村生态风险环境。因此,为保障乡村生态环境安全,进而实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无风险或风险可控之目的,需构筑坚固的乡村生态环境风险保障界壳,具体包括构筑本质安全界壁以卫护乡村生态环境安全、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风险管控。构筑本质安全界壁包括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大生态破坏处罚力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实现界壳的卫护功能。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风险管控,是指为达到既定安全目标而进行的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巩固乡村生态环境风险界壳抵御功能的有效途径。

根据风险源4对乡村特色的作用情况,风险保障界壳P4的系里为乡村特色,界壁为开发管理、保护制度、执行监管以及乡村特色教育,界门为界壁中薄弱环节,外部环境为乡村特色消失风险环境。因此,为保障乡村特色安全,进而实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无风险或风险可控之目的,需构筑坚固的乡村特色消失风险保障界壳,具体包括构筑本质安全界壁以卫护乡村特色安全、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乡村特色消失的风险管控。构筑本质安全界壁包括建立开发与保护管理制度、成立政府或第三方监管机构、开展乡村特色宣教,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实现界壳的卫护功能。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乡村特色消失的风险管控,是指为达到既定安全目标而进行的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巩固乡村特色风险界壳抵御功能的有效途径。

3 结论

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风险保障体系构建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可持续乡村旅游扶贫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很好的现实价值。本文以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界壳理论为依据,尝试构建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界壳系统,得出如下结论。

(1)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是在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在乡村土地流转行为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受体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其风险受体包括粮食安全、收益分配群体、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特色等。

(2)构建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即为建立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界壳,以防御乡村土地在旅游化流转过程中或流转完成后面临的各类风险,最终达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无风险或即便存在风险也在可控范围之内的目的。

(3)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界壳包括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界壳、收益分配风险保障界壳、乡村生态环境风险保障界壳和乡村特色风险保障界壳,且4个风险保障界壳只有在同时护卫、交换、抵抗成功的情况下,方可实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无风险或即使存在风险也处于可控状态,表明这4个风险保障界壳在具体功能实现上具有串联结构效用。

[1] 胡晓琴.乡村旅游开发中违法用地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7):105-108.

[2] 郭凌,黄国庆,王志章.乡村旅游用地问题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3-19.

[3] 梅燕,肖晓.基于土地流转新政策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96-11797.

[4] 郭凌,黄国庆,王志章.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85-91.

[5] 黄娅,郭凌,严兴.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乡村旅游土地流转中的生态危机[J].农村经济,2010(3):29-32.

[6] 吴冠岑,牛星,许恒周.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45-151.

[7] 吴冠岑,牛星,许恒周.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的风险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3):187-191.

[8] 罗景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评价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方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33(3):93-98.

[9] 黄忠伟.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制与防范策略:基于博弈论视角[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4):936-939.

[10] 毕军,杨洁,李其亮.区域环境风险分析和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11] 拉桑德.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刘一骝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2] 朱强.农地流转风险与防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3] 曹鸿兴,封国林,蔡秀华,等.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4] 陈勇刚,田水承,李红霞.界壳论与矿山安全管理界壳基础研究[J].中国矿业,2003,12(11):18-20.

[15] 黄强,李勋贵,Leon Feng,等.系统周界的观控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25(3):101-106.

[16] 郑怀昌,李明.界壳理论在采空区失稳判定与危害控制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黄金,2005,26(12):19-22.

[17] 刘朝峰,苏经宇,王威,等.地震灾害综合防御界壳的协同演化测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8):2186-2192.

[18] 黄伟.农地流转中的非农化与非粮化风险及其规避[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8):39-43.

[19] 蒙睿,周鸿,徐坚.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7(4):136-140.

[20] 廖军华.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952-7953.

[21] 刘龙龙,刘西林.商洛市乡村旅游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2):128-131.

[22] 孙江虹.乡村旅游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两面性探析[J].农业经济,2013(5):26-28.

[23] 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24] 苟安经.乡村旅游的农村经济地位与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43-5944.

[25] 尤海涛,马波,陈磊.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识与保护[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9):158-162.

[26] 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8):104-111.

(责任编辑:管珊红)

Study on Risk Guarantee System for Rural Land Transfer to Tourism

LUO Jing-feng1,2

(1. College of Tourism,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2. Research Center of Tourism Safety, China Tourism Academy, Quanzhou 362021,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isk system,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risk system for rural land transfer to tourism, explore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ous factors in this system, and presented the concept of rural land-for-tourism transfer risk based on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risk theory. Finally, the periphery theory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risk guarantee system for rural land transfer to tourism, which included the risk guarantee periphery of food safety, revenue distribution,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ural fea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sk guarantee system for rural land transfer to tourism was a multi-periphery organic combination, and it could provide new ideas and solutions to eliminate or reduce the risk of rural land transf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ural tourism; Land transfer; Risk guarantee system; Periphery theory

2016-11-29

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ZS2015005)。

罗景峰(1975—),男,辽宁阜新人,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系统安全理论与方法、旅游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乡村旅游安全。

X913.4,F59

A

1001-8581(2017)04-0134-05

猜你喜欢

收益分配土地旅游
我爱这土地
有户口但无承包地 无权参与收益分配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旅游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纠纷解决的路径选择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背景下的收益分配
分土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