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选择
2017-04-14钱穆
我们究竟当读哪些书好?我认为:业余读书,大致当分下列数类:
一是修养类的书。中国有关人生修养的几部书是人人必读的。首先是《论语》。切不可以为我从前读过了,现在毋须再读。正如天天吃饭一样,不能说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书也该时时读。再次是《孟子》。孔孟这两部书,最简单,但也最宝贵。如能把此两书经常放在身边,一天读一二条,不过花上三五分钟,但可得益无穷。此时的读书,是各人自愿的,不必硬求记得,也不应为考试,亦不是为着要做学问专家或是写博士论文;这是极轻松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识之”便得。只这样一天天读下,不要以为没有什么用;如像诸位毎天吃下许多食品,不必也不能时时去计算在里面含有多少维他命,多少卡路里,只吃了便有益;读书也是一样。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私生活,同时却是一种高尚享受。
还有一部《老子》,全书只五千字。一部《庄子》,篇幅较长,文字较深,读来比较难;但我说的是业余读书,尽可不必求全懂。还有一部佛教禅宗的《六祖坛经》,是用语体文写的,书中故事极生动,道理极深邃,花几小时就可一口气读完,但也可时常精读。其次,还有朱子的《近思录》与阳明先生的《传习录》。这两部书,篇幅均不多,而且均可一条条分开读。我常劝国人能常读上述七部书。中国传统所讲修养精义,已尽在其内。
二是欣赏类的书。谚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中境界,包罗万象;不论是自然部分,不论是人生部分,中国诗里可谓无所不包;一年四季,天时节令,一切气候景物,乃至飞潜动植,一枝柳,一瓣花,甚至一条村狗或一只令人讨厌的老鼠,都进入诗境,经过诗人笔下晕染,都显出一番甚深情意,趣味无穷;人生所遇喜怒哀乐,全在诗家作品中。当我们读诗时,便可帮助我们欣赏自然,欣赏人生,把诗中境界成为我们心灵欣赏的境界。如能将我们的人生投放沉浸在诗中,那真趣味无穷。
如陶渊明诗: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这十个字,岂非我们在穷乡僻壤随时随地可遇到!但我们却忽略了其中情趣。经陶诗一描写,却把一幅富有风味的乡村闲逸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了。我们读陶诗,虽在农村中过活,却可把我们带进人生最高境界中去,使你如在诗境中过活,那不好吗?
又如王维诗: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诸位此刻在山中,或许也会接触到这种光景:下雨了,宅旁果树上,一个个熟透了的果子掉下来,可以听到“扑”“扑”的声音;草堆里小青虫经着雨潜进窗户来了,在灯下唧唧地鸣叫着。这是一个萧瑟幽静的山中雨夜,但这诗中有人。上面所引陶诗,背后也有人。只是一在山中,一在村中;一在白天,一在晚上。诸位多读诗,不论在任何境遇中,都可唤起一种文学境界,使你像生活在诗中,这不好吗?
纵使我们也有不能亲历其境的,但也可以移情神游,于诗中得到另外一番境界。
再如贾岛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那不是一幅活的人生画像吗?那不是画的人,却是画的人生。那一幅人生画像,活映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欣赏。在我想,欣赏一首诗,应比欣赏一部电影有味,因其更可使我们长日神游,无尽玩味。不仅诗如此,中国散文亦然。诸位纵使只读一本《唐诗三百首》,只读一本《古文观止》也好;当知我們学文学,并不为自己要做文学家。因此,不懂诗韵平仄,仍可读诗。读散文更自由。学文学乃为自己人生享受之用,在享受中仍有提髙自己人生之收获,那真是人生一秘诀。
三是博闻类的书。这类书也没有硬性规定;只求自己爱读,史传也好,游记也好,科学也好,哲学也好,性之所近,自会乐读不倦,增加学识,广博见闻,年代一久,自不寻常。
四是新知类的书。我们生在这时代,应该随时在这时代中求新知。这类知识,可从现代出版的期刊杂志上,乃至报纸上找到。这一类更不必详说了。
五是消遣类的书。其实广义说来,上面所提,均可作为消遣;因为这根本就是业余读书,也可说即是业余消遣。但就狭义说之,如小说、剧本、传奇等,这些书便属这一类。如诸位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可作是消遣。
(选自钱穆1962年12月2日对香港慕德中学师生演讲词《读书与做人》,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