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成为企业重要资产 “粉丝经济”产业链有多长?
2017-04-14
在资本骤然转冷的2016年,“粉丝经济”却验证了消费升级的强大想象空间。从在台下单方面的注视到可以左右偶像发展方向的群体,粉丝的力量正在爆发。粉丝经济的定义原本并不狭隘,除了砸钱,它还可以带来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商业机会以及新的生活方式。
基于信任的网络正在形成 信任感讓粉丝成为企业发展的火种
现在的互联网正在逐渐从一个匿名的环境,逐渐变成了一个实名交流的环境,这也就意味着这样基于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网络正在形成。
正是因为如此,企业也需要通过人将信任感传递到目标受众。而什么样的人会对一家企业有天然的信任感呢?——企业的粉丝。
因此我们在做企业的粉丝经济时,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粉丝数量是及其有限的。因为粉丝有限,所以需要及其注意细节,把握好每一次与粉丝的互动,必要时需要企业借助外力来提升和传播粉丝的影响力,才能让信息传递到目标人群。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找到企业的支持者(粉丝),设计好互动方式,找到合适的渠道和形式来将影响力扩大的目标受众。这也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企业的影响力传递到目标受众的影响力。
粉丝经济的变现很单一
明星当然是“粉丝经济”的直接受益人,然而目前明星通过粉丝经济的变现方式其实还比较单一,除了打赏,往往就是电商。
最近某部大热的韩剧在爱奇艺独播后,不仅刺激了爱奇艺会员的购买,明星同款商品也拉动了爱奇艺商城的整体销量。凭借明星效应,爱奇艺商城中明星同款商品日订单量迅速破千,整体销量实现翻番。
除此之外,明星作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快速地传递给粉丝,吸引粉丝购买。某歌星在网络上发表了一首单曲面向公众售卖,歌曲底价设定为2元,但用户平均出价已经达到了7.5元,甚至还有一位用户通过自由加价,为这首歌支付了2万元天价。这首歌的下载次数超过了5.1万人次,让传统音乐人看到了新的希望。“罗辑思维”基于精英人群衍生的垂直人群变现体也已经相对完整,形成了“内容—社区—会员—书籍衍生品—线下活动衍生品”的整条线。
然而,跟已经成名的“罗辑思维”和音乐人相比,“网红”们的变现之路虽然快速,但持久性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对于目前的网络直播,打赏模式是针对轻度用户和核心用户之间的最有效的变现方式。对于付费意愿不高的国内用户而言,这是几乎没有什么成本的单次消费,门槛低,无负担。但打赏只是一种切入方法,核心用户的留存和深度运营才是更有效的变现方法。对于网红转电商,孵化单一网红的成功概率低,不确定性强。
粉丝经济产业链有多长?
粉丝经济应该是一场多赢,粉丝投入了金钱和时间但换来了愉悦,明星和网红获得了关注度和实惠,平台依靠更多的粉丝扩大影响力,同时获得直接收益。但在这条产业链中,谁才是真正的赢家?粉丝经济的产业链,还可以往哪个方向延伸?
以花椒直播平台为例,主播通过直播可将所获收益的9成放入腰包,只需为平台缴纳1成的平台维护费。所上缴的1成维护费,花椒直播也将通过活动方式返还给主播。这个分成比例在直播平台中算是比较倾向于主播的。看起来平台只获得1成收入,但是花椒有着自己的生意经,它希望大批网红主播涌入,吸引大批粉丝聚集,形成良性循环的规模效应。
大型视频网站已经通过“粉丝经济”收获了直接收益。同程旅游以1.23亿获得《奔跑吧兄弟4》在爱奇艺的网络冠名权。在此之前,爱奇艺也是前三季《奔跑吧兄弟》的网络播放平台,其三季总播放量已超50亿。网络冠名权的水涨船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平台粉丝在视频网站观看时的互动性和随后的话题性。
分羹者当然也会越来越多,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优秀的公司。以“网红电商”为例,后端公司可提供包括选品、运营、供应链体系在内的一体化平台,前端的网红经纪公司通过孵化成功的网红进行网红经济的孵化,并未成功的“长尾网红”则也可以通过后端公司实现一定程度的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