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付费模式进化论
2017-04-14鲁轩昂
鲁轩昂
当观众感受过“无广告+高速蓝光1080P”,又重回“洗发水广告+480P渣画质”时代,这可能和天堂跌入地狱也没什么区别了。
视频网站之间的战争硝烟从来就不曾熄灭。
进入2017年,这片红海的竞争愈发激烈。商业模式方面,国外的付费视频网站多半都沉淀出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如亚马逊的捆绑销售策略,以平台电商入主的形式探索利润空间;美国著名视频网站Hulu则以汇聚众多内容商的海量正版影视节目为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国内视频网站提供的付费服务大同小异。
如果说视频前后贴片广告还能让人勉强忍受,那么越来越长的贴片广告和强制中插广告则会让人不胜其扰,现代人时间宝贵,自然不愿浪费两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在无趣的广告上;此外,高清、高速的观影体验,对于重视过程享受的用户而言则是刚需。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多数观众奔内容或限时免费而来,再也不愿弃优质体验而去。当你感受过“无广告+高速蓝光1080P”,又重回“洗发水广告+480P渣画质”时代,这可能和天堂跌入地狱也没什么区别了。
时间成本:Netflix模式的本土化
一手打造《纸牌屋》的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不仅开创了由大数据分析打造超级热剧的先河,也改变了一周一集的传统追剧模式。这种“一口气刷完全剧”的形式让不少网友直呼“过瘾”、“早该如此”。
2015年7月,国内视频网站效仿Netflix,采用会员看全集的形式播放《盗墓笔记》,上线22小时播放量破亿。非会员需要等待每周更新“投喂”,付费会员则可以直达结局,对剧集的期待得到了一次性满足,先“刷”完的会员在社交媒体上带动话题走向也推动了非会员的付费意愿。
随着视频网站话语权的提升,网台联动开始普及,视频网站先于电视播出的播出方式也日渐普遍。2016年10月上线的《如果蜗牛有爱情》在腾讯视频和东方卫视同步上线,会员抢先三集追剧,网台联动维持了话题的长期热度。
除此之外,独家播放也成为各大视频平台的杀手锏。好的内容吸引力在逐步增大,早期的“一剧卖几家”的形式已经越来越少。为了能够增加用户粘性,视频网站走向购买“独家版权”的形式,而且是一次性买断。如腾讯视频独播“维密秀”和王菲的“幻乐一场”演唱会,话题热剧《太阳的后裔》被爱奇艺承包,热门综艺《蒙面歌王》由乐视重金买断等等。
如上三种形式,已经成为市场上视频网站吸引观众掏腰包的常规方式。有人说:曾经不敢想象网络付费观影在中国行得通,而如今会员制已经成为重要的收入渠道。而这,与视频网站的用户构成及支付环境密切相关。
QuestMobile在2016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主流在线视频App中,90后用户占据了各自用户群体的大头,而根据企鹅智酷的《2016中国视频网站付费会员调查报告》,90后对独家资源的付费意愿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90后是第一批网络原住民,有钱有闲有趣味,对数字内容消费的需求强劲;版权市场规范化和版权意识的普及,以及信息爆炸造成的网络资源参差不齐,使得90后成为尊重并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的一代,对于喜欢的创作者,“真金白银的打赏”是他们认为最真诚、最实在的感谢。
另一方面,支付方式愈加便捷,一键支付、移动支付让人迅速体验到“花钱就能爽到”的感觉,既然是剁手,剁什么不是剁呢?
最重要的是,视频网站纷纷从单一播放平台转向打造全产业链,一方面是买下热门剧集以吸引用户付费,另一方面是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建立影视公司,深耕原创内容。
如果说2013年前的“网剧”,留给大家的印象还是“粗制滥造”,那么2013年由Netflix豪掷一亿美元重金打造的《纸牌屋》则一洗网剧的“屌丝剧”耻辱。最直观的数据,是2016年三季度Netflix的付费会员已经超过了8000万,给它带来了超过20亿美元的收入,这些收入又被投入到购买《怪奇物语》、《黑镜》第三季等优质内容上,近一步增加用户粘性,形成“内容—用户—内容”的良性循环。
国内视频网站们自然也看到了这项业务的巨大商业前景,新一轮的网剧和网络电影制作中,“投资、卡司、规模”一个都不少。这些动辄投资好几个亿,演员阵容超强,又有业界知名团队保驾护航的网剧,首先让观众看到的是制作方的诚意,拿出做电视剧的态度制作网剧,让观众自发为好内容付费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回归用户主导
当网络观影的收费时代到来,用户对视频网站的期待不再会局限于对剧集质量的要求,而更多地看重观影体验外的社交属性和衍生价值。随着各类科技产品进一步强调个性化,视频服务自然也在顺应潮流,未来的视频网站,或许会在这些方面发力“抢钱”。
视频付费使得视频网站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从页面进行个性化设计,在移动端观影群体进一步开发适配特权,内容层面的细分则显得尤其重要。
各大视频网站均上线了个性化推荐,但我们也看到,用户更愿意主动在首页或栏目上进行挑选。这一点不妨再看视频网站老大哥的做法,将推荐页直接置于用户登录首页,利用不同算法驱动,精准推荐。付费都如此“量身定做”,你又怎会不心甘情愿呢?
另一个性化“掏钱”趋势,是将内容选择权交给用户,腾讯体育10月启动NBA观赛“联盟通”与“球队通”,提供蓝光1080P画质、上帝视角和英文原音解说等福利,更重要的是,突破了有线电视直播关键场次的“分发式”观看选择,球迷掌握了观赛自主权,对固定球队“死忠粉”来说,更是迎来了春天,这一次,从付费开始,筛了内容,也筛了观众。
对于“尊贵的会员”而言,传统的评论区交流和弹幕区吐槽已经是标配,更大地期待则是线上线下能与人分享的特别福利。
2015年大火的《太子妃升职记》,每周更新便成为话题焦点已成惯例,见面必聊的话题里一定有一句“为了这部剧我竟然充了个会员。”直到出现了两版结局,一版会员版happy ending(圆满的结局),一版非会员版bad ending(悲伤的结局),不少非会员在第一次知道还有另一个结局时不免感慨:为了给个会员福利,视频网站们也太拼了!然后果断充了会员,以对得起每周因剧情起伏而跌宕的心路历程。到后来《老九门》等也开启了放送会员独家花絮的形式,同是追剧,会员终于在内容上享受到了“尊贵”的体验。
另一方面的社交化,是从线上转入线下。不少视频网站看准了目标受众,推出会员专属版纪念周边,甚至开启针对会员的线下活动。《如果蜗牛有爱情》便是让充值的会员有机会参与发布会。在粉丝看来,为见偶像买个会员,其实是一笔很划算的生意。依托剧集的魅力和视频网站搭建的平台,让有相同爱好的人突破屏幕,了解彼此,让“面基”(指与偶像亲密接触)不再是二次元群体的专利,线下的互动也更好地增加用户粘性,用户因此有理由继续付费。
对于视频网站而言,狂烧钱买版权自然不能长久,而观众们越来越精明,直接在视频中进行广告植入往往招致反感,口播广告更是让人诟病。但是,一些“追劇党”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上电商平台搜索偶像同款,而视频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商品展示橱窗,全方位向观众展示了商品的使用方式和适用场景,不论观众是否执着于购买同款,卖家秀做得如此好难免让人心动。
所以,视频网站们干脆打通了电商渠道,把明星同款以透明浮窗的形式置于视频中,既不影响追剧党追剧,也不影响剁手党买买买。
看准这一点,《微微一笑很倾城》在视频播放页提供官方授权商品链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中的物品进行识别,并提供同款物品链接。但缺点在于识别效果有所欠缺,观众或许会因此转移注意力,反而弃剧购物。商品买了,但观影体验因此大打折扣。
另一部《何以笙箫默》播放前出现东方卫视台标,扫取即可进入店铺,同步购买剧中出现的明星同款。但这些大多还停留在视频方主动挑选商品进行呈现的阶段,商品有限,如果能真正从技术上实现视频同款商品读取,打通视频网站与电商渠道,才是让观众不知不觉剁光两手的关键。
诚然二次售卖仍然是当前视频网站收入的主要来源,内容付费市场的完全成熟也尚需时日,但无论是缩短付费窗口期等在运营上的运筹,还是升级会员服务的产品上的优化,都在预示着围绕付费视频的探索空间还很大。
2017年的视频平台大战为我们带来的惊喜绝不会少,尊敬的会员们,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