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炜:一场没有隐喻的书写

2017-04-14杨帆

出版人 2017年3期
关键词:张炜长生半岛

杨帆

很多人告诉张炜,《独药师》读起来“非常神秘”,但在作家心中,整个故事真实得近乎透明。

纵览当今中国文坛,张炜绝对算得上最高产的作家之一。从1975年凭诗歌初入文坛,到一鸣惊人的长篇处女作《古船》与由十部长篇小说组成、后来摘得茅盾文学奖的《你在高原》,截至2015年,张炜已发表近1400万字的作品,而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过去的一年中,张炜有数本新书面世,诗歌、散文、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之丰富令人称奇,但其中最受关注的,还要数出版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长篇小说《独药师》。

在中国传统医学或养生术这个领域,固守一味独药的人在民间被称为“独药师”。他们一般是一个家族或一个门派的传承人。在山东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地区,各种流行了几百年上千年的独方很多,许多人认为它们是现代医疗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小说《独药师》的故事就发生在一味独药的继承人季昨非身上——在清民交替的动荡年代,此起彼伏的革命、“奇技淫巧”的西医,都在冲击着他传承数代的基业,却也令他为之着迷……谈及新作,张炜坦言这是他的一次再出发,“要写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是困难的,在数字时代尤其如此。对我而言,每一次创作都不可替代,都将全力以赴”。

半岛往事

张炜的另一个身份是山东省作协主席,因此最近几年间,他一直居住在省城济南,此刻最令他思念的,恰是故乡烟台龙口的海风。生长在胶东半岛的他,对那块土地与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份情感也成为他创作生涯背后的暗线。从《古船》开始,张炜笔下的每个故事几乎都以半岛为背景,对此作家表示:就像树木不能离开土壤,文学也不能离开传统,“无土栽培不是常态,没有传统,文学将不可想象。”而在《独药师》中,张炜则把目光投向了半岛历史的一条隐脉——长生术。

“‘海客谈瀛州,烟波微渺信难求,对于古人而言,半岛是深入在大海中的一片陆地,周边还有很多岛屿,海雾缭绕,很是神秘,传说中的仙人大概就会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吧。”张炜告诉《出版人》。或许正是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半岛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东方养生秘术的大本营,在这片土地浸淫多年的张炜,亦耳濡目染于民间流传的许多关于长生不老的传说。在严肃文学中,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长生话题一直是一个禁忌。任何一个写作者都不愿去碰,唯恐把自己灼伤,但张炜的看法却与众不同。

长生术与一般的养生从大的文化流脉上看是一致的,具体谈起来却不是同一种职份。前者专注于永恒的长生,后者着眼于日常的健康。对此张炜表示:“长生是人类自然而然的追求,只是在东方变得更加深奥莫测了。到了现代,它的核心部分还需要发掘和研究,而不能将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从文学角度探讨一下东方长生文化的核心和本质,很有意义。”

张炜的野心还不仅仅是触碰“禁忌”这么简单,这份冲动源于半岛历史的另一页:龙口是基督教最早登陆中国北方的地区,北方第一所大规模的西医院“怀麟医院”就设在那里,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怀麟医院毁于战火之后,一部分外籍医护人员参与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创办;辛亥革命的爆发,胶东半岛也是一个重要的策源地。它是同盟会北方支部的所在地,其最重要的领导人徐镜心,就是书里主人公、季昨非兄长徐竟的原型。“我也有一点私心,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故乡对中国的新文化、对中国社会的贡献有多大。”张炜告诉记者。

在故事的楔子中,叙述者“我”在档案馆干了四年零七个月,穿蓝色的长袍,每天吸着一百年前的尘埃,这些也正是作家的真实经历。“这部书装在心中有近二十年,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搜集有关的资料,做了很多功课。回顾一下自己所有的虚构作品,可能这一部最贴近历史的原貌。以前作品所写都是熟悉的生活和语言,可以随手拈来,这次就完全不同了。有时候甚至觉得,宁可再写一部450万字的《你在高原》,也不愿写不足30万字的《独药师》。”张炜说。

这部让张炜无比痛苦的《独药师》写了两年,完成后又放了三年,其间作家请一些信得过的人提提意见,反复打磨,压掉了近十万字。它不同于《你在高原》的宽阔气象,追求的是内敛和精炼,力求做到惜字如金。“将来我变得更老一点的时候,回头再看自己的文字,可能会为《你在高原》的辽阔激越而感动,也可能为《独药师》的清纯热烈与别有洞天所打动吧。” 作家表示。

“致命”话题

“我没想到张炜可以写一部这样的小说。”談及《独药师》,《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如是说,他表示,张炜最醒目的东西是带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的人文思想,“他看世界的广度、深度,相对来说比一般的作家要复杂、高远得多。《独药师》最后写的还是人和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

从关心生命出发,发现和走向其他,是《独药师》创作的主旨。“身处乱世,唯能养生。越是在历史的转折时期,生命受到的磨损越大,养生也就越是变得急迫。”张炜表示。在纷繁难解的时局下,社会问题、革命问题、爱情问题碰到一块儿,要有很深入的思考和介入,所以就产生了更曲折的爱情、更激烈的革命。而从关心个人生命的人之共性去看,故事与人都会更加鲜活,无论革命还是爱情,都会变得更加“致命”。

《独药师》中写到了许多伟大的事业,但书中的人连同读者在内,对“伟大”也各有不同的看法。主人公季昨非内心里,爱情才是真正盛大的,甚至远比长生术的研究更为切实和真实。“这种人从世俗意义上看比较单纯,从精神层面上看则比较复杂。”他软弱而多思的性格中包含了多疑和矛盾冲突,同时又很倔强。他心中恪守的界限轻易得不到转换,常常是在疑虑中一边勉强行动,一边回答着自己的内心。

“这是一个‘爱力充盈的人。”张炜总结道。他眼中的所谓“爱力”全然不受理性控制,也并非腺体分泌的作用,而是人类的一种特异的大能力,这个能力推动爱情,是种仁善的力量。在张炜笔下,无论是革命还是长生术所带来的欣乐与痛苦,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爱情的考验。“如果他们不会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们有本能的冲动,但这些冲动强化而不是削弱了爱,关键就在这里。”

因此同样具有“爱力”的还有革命党人徐竟,只是他爱的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看资料的时候,徐镜心这个人物让我敬佩而又不解。”张炜说。生于半岛的徐镜心也深谙养生之道,曾将对养生的体会写成一本书。但同时为了革命,他又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奔走于此起彼伏的起义前线,并在四十岁那年因反对袁世凯而被当局杀害。“他这么关心自己的身体,却要将仅有一次的生命随时献给革命——历史上的每一个革命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矛盾?那是一群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能够跟这些爱得要死要活的主人公相处,这个旅程太惊险太有趣。我在写作的两年中一方面忐忑不安,另一方面又非常感动和享受。书写完之后,反倒有一段产后的空虚和寂寞。”

拒绝隐喻

与当代文学主流有所不同的是,张炜不喜欢在书中运用隐喻的手法,“因为这种表达不够痛快。有话直说尚且不能让浮躁的现代读者明白,再制造一些隐喻和象征之类,只会平添许多麻烦”。在他看来,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关联只会在被经验感知的那一刻才发生,强行将其一一找到并衔接起来,就是创作者的越位,有点多此一举。“一个好的写作者,一定要诚实:写出事物的本来面貌,写好它本身的样子,而不要过多地隐喻什么或暗示什么,那是幼稚的、过于殷勤的做法。”

因此在《独药师》中,我们找不到任何隐喻,作者以最直白的方式陈列不同的认识。革命党人认为暴力也包含了仁慈;养生家认为革命与养生水火不容;季昨非要将祖传的独药发扬光大,徐竟却认为对于当时的中华而言,真正称得上“独药师”的仅孙文一人……双方各说各理,陷入“悖论”。真理只有一个,回答却极不容易。

很多人告诉张炜,《独药师》读起来“非常神秘”,但在作家心中,整个故事真实得近乎透明:养生和革命都是那个半岛的现实,关于起义、教会、医院、新学,大的框架也是真实的。“作品应该往实里写,写得越实越有虚构感,越有象征性,如果满脑子都是虚构,有时倒可能走向反面。”在张炜看来,现在好多人不愿看小说,常常是因为作家过分地时髦和用力,硬是从没有神秘的地方弄出了很多神秘。“我认为作家有时倒应该把神秘的东西尽可能写得实一点、具體一点、好理解一点,这样文字弥散出来的力量可能会更强。”

虽然已逾耳顺之年,但此刻的张炜看上去与初出茅庐时照片上的形象并无二致,声音也是柔中透出几分刚健,或许作家在创作之余,也在以身践行小说中所记载的养生法门?张炜却意外地表示:“自己对养生的奥义其实一窍不通,只是习惯于安静罢了。年纪一大,便不再追求外在的冲动了,就会沉静下来,去感受内在的力量。”

尽管张炜也怀疑,靠一味“独药”或许不能解决根本的或所有的问题,但他也给浮躁的当代人开出了一贴药方:读书会让自己的心思随着字行走向很远,但这需要是一本好书。“经典的一大特点就是安静,其中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内容,其总体基调还是让人安静。不能让人安静下来的书,一般不会是经典。”

猜你喜欢

张炜长生半岛
外祖母的美味(节选)
Fast-sweeping Langmuir probes:what happens to the I-V trace when sweeping frequency is higher than the ion plasma frequency?
Correlation mechanism between force chains and friction mechanism during powder compaction
“半岛骑遇”,5月阳澄湖半岛上演最欢乐骑行记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Application of real space Kerker method in simulating gate-all-around nanowire transistors with realistic discrete dopants∗
我的长生天 我的厚土地
211297 Cardiac catheter angioplasty for patients after Norwood procedure
My Hom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