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2017-04-13罗然
罗 然
(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罗 然
(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文章介绍地方文化的特点及价值,阐述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的作用及优势,分析当前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现状,探索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路径。
图书馆;地方文化建设;路径
地方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对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使之与现代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在吸纳、传承地方文化中发挥作用,使之有效地推动地方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支撑和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文化的特点及价值
地方文化是指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表现[1]。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特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积极的时代性。独特的地域性是因地方文化的形成与其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及与历史渊源密切相关;鲜明的民族性是由地方文化往往和聚居区的民族文化连接在一起而产生,积极的时代性体现在地方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地方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织结构,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是地方人的精神家园。保护和传承好地方文化,即留住了我们民族之根又保住了我们民族之魂。二是地方民众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有着鲜明的地方特征的文化,如山西芮城永乐宫的壁画、平遥双林寺的彩塑、蹲伏千年的黄河铁牛、云冈大石窟、浑源悬空寺、乔家大院等都是工艺史上的典范,建筑史上的佳话。是地方文化和个性的凝结,有着较高的人文审美和价值。三是通过对地方文化有关典籍和遗存的保护、整理,了解、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的历史文化日益突显其难以抵挡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基于这几点,可以看出我们保护、传承、研究地方文化,目的是为了维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并使其得以弘扬发展。
二、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的作用与优势
(一)图书馆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作用。图书馆自产生以来就是社会知识制度的产物,它储存着文化成果和科技成果等人类创造的知识,记载着历史变革、地域文化等历史信息,记录着地方的发展变化。图书馆因文化积淀而生存发展,文化以图书馆为载体世代相传。由此可见,图书馆对地方文化的传承,是其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首先,图书馆在传承地方文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图书馆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依托其丰富的馆藏资源、现代化的设施及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才能够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不断对地方文化进行分析、吸收,并创新出具有时代性的文化,这对传播地方文化,引领地方文化起到先锋作用。其次,图书馆是推行文化教育、担当文化保存和文化传播重任的机构,通过其创造性的服务工作极大地促进地方文化建设,而图书馆的建设本身就是地方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地方文化建设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的建设[2]。可见,图书馆是地方文化建设中最具价值的文化载体和传承者。
(二)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优势。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对开发利用地方文化有着潜在优势,图书馆因文化的积淀而生存发展,并与生俱来就具备了文化的基因[2],文化则以图书馆为载体代代相传,延绵不断。图书馆不同程度地汇聚了人类社会文化成果,一方面,它继承、保存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历史的文化成果能以文献等形式向社会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地吸纳和传播现代文化建设的成果,它以现代化的设施为依托,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传播知识。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资源信息的载体,为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创新提供可供借鉴的资源平台,为传统文化的学习、交流和传播社会新知识、新文化提供最适宜的服务平台[3]。促进现代地方文明的提升,推进和繁荣新时代的地方文化建设。
三、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资源建设的现状
(一)地方文化资源分布广泛,文献难以收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零散地分布在各学科文献、各种载体之中,并且有些地方文献是非公开发行的文献,分藏于各类单位和民间,还有的出现在网络信息资源中,收集极为不易。这种分散性的特点,仅靠市场购买或征集是很难搜集全的,势必造成文献收集的不完善和不全面,这决定了图书馆所能收集和保护的文献信息缺乏完整性。再者,图书馆对地方文献保护不到位,致使原拥有的馆藏文献部分失散。最后,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没有长远而规范的规划,使得地方文化资源很难形成特色的馆藏和科学的地方文献体系。
(二)地方文献信息缺乏共建共享一体化。首先,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均衡。其次,馆藏地方文化特色不鲜明,缺乏系统的馆藏计划、收藏标准及在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合理,投入偏少等问题,导致收藏混乱。最后,图书馆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资料遗漏或重复建设等现象。这样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资源的共享。
(三)图书馆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建立不完善,没有建立规范化的地方文化电子资源库。首先,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还不是太多,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调查78个图书馆,建有特色数据库102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地方经济的只有23个数据库[4],这说明图书馆建设关于地方文化的数据库不够突出。其次,建立数据库标准没有统一规范,各图书馆建设数据库所利用的系统平台不同,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数据库质量控制缺乏规范。最后,数据库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各馆建库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差异,大家对标准理解程度不一,文献标引深度与标准也不一,影响建设数据库的质量。
四、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挖掘和吸纳地方文化资源。每个地方都拥有自己历史、文化及独特的民俗风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状况。如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金源文化、抗联文化、北大荒文化、冰雪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3]。图书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文化的积淀,顺应地方文化、经济发展规律,根据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有目的、有侧重地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挖掘、吸纳。克服收集困难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收集方式,一是实地采集方式,如伊春市民间的桦皮手工艺,就需要实地采集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传统的采集方式,以征集、订购、赠送或利用网络的方式获得地方文化文献。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及个人的联系克服收集困难这一障碍,如当地的博物馆、档案馆等也是资源采集的重要渠道,争取他们的支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多种搜集形式,丰富了馆藏资源。图书馆将其吸纳为自己独特的资源,形成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并加以研究、传承、开发和利用,使图书馆真正融入到本地区社会文化当中,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地方文献古籍管理。因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又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其价值唯有通过阅读和研究才能发挥。所以古籍应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定期举办古籍修补和保护培训班,对馆员进行技术上指导让原馆职工有修补古籍的能力;图书馆内组成保护小组,提高对待古籍修补的意识。培训修补和保护人员为的是保护古籍文献,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其发挥作用。
(三)建设地方文化数字馆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图书馆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建设中,以地方文化为视角,建设地方文化特色馆藏。首先,在收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方面,遵循全、广、专的收录原则,“全”就是收录范围要“全”。如地方文化政策法规、人文环境、历史事件、宗教、制作工艺、文学等各个方面。“广”就是民间口耳相传的艺术、手工技艺、风俗、古建筑、字画等。“专”就是数据库建设要选择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予以加工、入库。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的“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图片库”、齐齐哈尔大学的图书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题数据库”等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只有这样,数据库才有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数据库建设要统一标准与规范化。遵循CALIS《特色库子项目本地系统基本技术规范》《特色库子项目元数据规范相关规则》等数据建设规范和标引细则建设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4],不仅保证了数据库的系统性、完整性、兼容性,而且便于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后,通过对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建立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数据库,如,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的“濒危和保护动物图片库”、绥化学院图书馆的“绥棱黑陶图片库”等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可以使地方文化资料得到比纸本资料更好的保存和保护,即方便人们了解当地文化历史变革,又起到宣传地方文化效果。图书馆通过建设地方文化特色数字馆藏对保护与传承地方文化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推动区域性地方文献共建共享。图书馆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避免地方文献搜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地方文献收藏的重点和范围,找准其发展的着力点。
一方面,在馆藏建设中分工建设,根据馆藏特点,制定数据库开发顺序。一是对急需保护的珍贵古籍优先进行数字化;二是对特色的馆藏资源进行重点建设,以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图书馆为例,将本馆收集的地方特色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如绥棱黑陶、海伦剪纸、望奎的皮影等数字化加工形成自建数据库,实现保存与查阅的功能,并在网络范围分享;最后针对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对建设内容及时调整,且在馆藏基础上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专题特色,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与优势。这样做避免重复交叉建设造成的人财物的浪费。
另一方面,应该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的资源共建模式。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省图书馆为核心,以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办等其他信息单位为成员,成立本地区的“地方文献信息中心,统一组织协调地方文献资源的集藏与整合,建立地方文献资源共享传输平台。基于此平台建立区域的虚拟图书馆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同时通过横向联合,协调好区域内馆际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各有重点、分散建设、共享服务、协调发展的模式,开展馆际互借服务,最大程度地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5],共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五、结语
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资源、信息突显出它的重要价值。弘扬地方文化既可以成为对外宣传本地特色的得力手段,又可以成为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契机。同时也提高了地方知名度乃至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而图书馆作为地方基础产业的资源及信息文化的中心,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信息库,满足地方发展对信息的需求,承载着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义务,使地方文化在传承中利用,在利用中弘扬。
[1]马跃东.地方文化与旅游纪念品开发探析[J].企业活力,2012(9).
[2]邱圣晖.大学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2).
[3]马艳平.基于“文化强市”理念的肇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
[4]吴雪莹.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调查分析及思考[J].图书馆研究,2015(1).
[5]徐丹黎.高校图书馆参与地域文化建设的优势及策略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责任编辑 郑丽娟]
G258
A
2095-0438(2017)08-0135-03
2017-03-11
罗然(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绥化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与图书馆管理。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16D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