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视阈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2017-04-13姜潮
姜 潮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微文化视阈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姜 潮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是微文化的主要领军者。微文化的不断发展大大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高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推进微文化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升他们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微文化的健康发展和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相关,需要社会参与,打造微文化学习平台,运用微媒介招展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采取不同措施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
微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自从2009年微博在国内迅速普及后,人类进入名副其实的微文化时代,微信、微课堂、微公益、微舞台、微商、微投资、微广告等系列以微为特征的微文化现象开始流行当下,大学生是微文化最大的受众群体,微文化生态极大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心、入脑这项工作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思维活跃,价值多元,所以积极探索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务之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青年的基本遵循,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概括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昂然树起。“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当前高职院校面临发展际遇和挑战,如果没有共同的
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微文化巨大的文化资源正以雄厚的人文积淀与知识底蕴感染着大学生这个群体,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由此,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生命线。
1 微文化兴起的原因
近年来,“微传播”手断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微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社会舆情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格局。微文化的兴起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传播与接受的“微”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主体文化标志之一。它的兴起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日新月异,时下和微文化引起上至政要下至草根的共同关注,已将我们置身于一个更新媒体的“微时代”。据《第38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16年我国新增加手机网民1301万人,占新增网民的61.0%。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不断丰富、与用户的生活、工作、消费、娱乐需求紧密贴合。2016年上半年,新增手机网民中有2355万人是由原有P C网民中转化来的,这一规模较2015年底增加了1202万。由此高度重视微文化对高职学生群体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其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使微文化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首先W I F I覆盖提升、移动3 G技术的成熟和4 G信号的启用为网民提供更优质的上网环境。据统计,智能手机用户已达到12亿的惊人数字,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备的良品。智能手机的功能日益完善,价格走势走低,无论是商超、影院、酒店、医院还是会场,w i f i都可进行铺设,这些都为“微文化”兴起奠定了重要基础。W I F I信号不仅覆盖店内,也能移植店外,让顾客还未进店就被W I F I所吸引,不断引入客流。而且免费的上网环境当然更乐意被人们选择,引人多次光顾。目前,“微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通过微博、QQ、Line、微信、B B S 等自媒体平台,运用视频、语音、文字和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实时互动的交流和传递,具有“短、平、快”的显著特点。
其次,青少年是“微文化”传播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用户群。在一定意义上担当着“先行军”的角色,是一个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的特殊群体,表达欲望强、参与性强。他们所面临的学习、就业、生活、心理压力等,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很多青年都热衷于通过微博、微信等“短平快”的形式抒发情感,帮助青少年逃僻现实生活压力,使他们情感得到宣泄,实现情感精神上的放松。这些社交工具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声、表达自己情感的平台,实现了个体的发言权,也是对人生社会的深思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第三,伴随着信息时代与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宅”现象日益流行。“80 后”、“90 后”“宅男宅女”的队伍日惭壮大。绝大多数青少年更喜欢把自己放逐到独立的空间中,选择微博、微信、Q Q、飞信等平台与外界联系、交流。虚拟世界的网络聊天、交友可以摆脱面对面的尴尬。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大多通过网络来实现,可以做到足不出户而满足生活需求及知行天下大事。微文化的快速发展,成为青少年攻取知识的信息平台。
微时代的特征:信息的大众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微博,人人都有麦克风),传播的流动性(以手机为信息平台,突破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信息的迷你性(时间的琐碎决定了迷你信息内容更受青睐,“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内容,没有耐心和精力接受冗长的信息),传播的瞬时性(要求信息传播者提供具有高关注度、大冲击力,并能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阅读兴趣的内容),沟通的互动性(摆脱了原有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展现出的是一种网络结构、双向结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成为事件的参与者)
2 微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习近平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他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2.1 加强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人才,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立场、观点和世界观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大学生,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使他们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让高职大学生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自觉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加强高职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学习,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
2.2 加强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庞大工程。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主人,这就要求把培育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要从实际出发,与当前正在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要求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有针对性的思路。与时俱进,多科渗透,不仅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需要,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从而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职业教育的普及化,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舆论更加多变,舆情监控和引导要求更高;文化环境更加多样,“微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社会心理环境更加复杂,微时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心理进一步凸显,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相互交往的需求更加强烈,潜藏的心理能量进一步释放。将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材、走进课堂,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在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着力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课程文化的陶冶作用。促使大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在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教育,促进其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想目标。
3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失的原因
3.1 外部因素
高职大学生不仅是文化的接收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加至西方社会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大量的涌入我国,这一过程中高职学生价值观中的选择性、差异性与多变性在明显地增强,将会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系列变化。包括立场摇摆与政治意识淡化、文化选择的主动性与文化参与性的丧失、轻精神、重物质,功利意识过强。具体说来,一方面是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不断调整中的利益关系使得大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变得更加具有功利性。另一方面是本土价值观与外来价值观的冲突。青年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有很多的大学生在目睹了一些丑恶政治现象之后开始怀疑社会主义,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都大量的涌入了我国,使用了各种颠覆社会主义、围堵社会主义的手段。从而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系列变化。一些低俗的娱乐信息和快餐信息也令大学生的价值呈现出轻精神、重物质,功利意识过强,立场摇摆与政治意识淡化等价值目标出短期性的特点。
3.2 内部因素
个人实现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着内在影响。在大学生思想理论价值观状况方面的表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不够深入,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的认可度不高。当这种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对象相结合时就体现为人的切身利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竞争机制不仅仅作用于经济领域,大学生的意识领域也染满了竞争的色彩。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西方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大学校园里的个人本位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已经有所抬头,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出现在人生价值目标上迷失或偏离,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约束感和现实责任感低下,遇上工作不顺、生活失意、爱情挫折,便产生焦虑、沮丧、孤独、自卑等消极情绪。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失去远大理想与奋斗目标,表现出行为的严重物欲化。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更新、裂变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等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和困惑,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4 微文化环境下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加强微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综合运用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科技等手段,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体系,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平台灵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对其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微传播”手段创新,守好“微阵地”,形成全体人民共同践行的生动局面。
4.1 加强微文化学习互动平台
目前,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已建成相对成熟的校园网站系统,提供网上查询平台进行课务查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查询等服务。高校可以依托于校园网站,在校园兴起“微文化”运动,开展以微课堂、微舞台、微公益、微讲坛、微媒体等形式开展系列活动。比如,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可以开展10分钟的“微党课”分享讨论会,进行党史学习;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开展各类“微公益”服务项目;组织“微讲坛”活动,邀请企业家、专业教师、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学生座谈交流,打造线下零距离交流平台。为同学提供发表言论、互通信息、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在专栏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增强专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目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全校共同参与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格局。
4.2 加强大学生的微文化素质教育
近年来,微文化成为学生的时尚新宠,对微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对微媒介理解的模糊、理解不全面、批判能力弱等问题。微媒体时代各种文化传播,手机阅读、文化思潮良莠不齐,容易使大学生迷失方向。高校应该开设网络媒介素质教育课程,提高高校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网络媒介文化素养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网络媒介接触过程中进行自觉内省与领悟。学校将网络媒介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影响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增强大学生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从而使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
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高校在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断创新学校、家庭和社会实践养成三结合的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完善教育警示、规章制度和法律三结合激励约束机制,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驱动力,建立以学校、院系、群团、教师、社团五级培育体系和抓落实工作机制,就一定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共同奋斗。
[1]张雪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视域下的大学生教育[J].理论界,2011,(2).
[2]司晓娟.浅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新西部理论,2014,(5).
[3]王斯敏,谢文,张春丽.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魄[N].光明日报,2016-2-12.
[4]张燕萍.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J].知识文库,2016,(6).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 - culture
JIANG Chao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uai'an Jiangsu 223003)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leaders of micro culture.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micro culture has greatly affecte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affect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values formation. Promo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of micro culture them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icro-culture is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requires social particip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culture learning platform, the use of micro-media to explore the new model of values education,and adopt different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Micro Cultur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G 710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672-2094(2017)04-0113-04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7-05-20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微文化生态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网络平台构建研究”(编号:2016 S J D 710157)阶段性成果之一。
姜 潮(1982-),男,江苏宿迁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