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习的游戏:芬兰幼儿教育的秘密
2017-04-13
随着习近平主席的芬兰之行,芬兰的教育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芬兰作为北欧一个520万人口的小国,教育却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教育。芬兰十分重视教育且建立了世界超前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教育体系。毋容置疑,芬兰的幼儿教育也是很成功的,英国卫报曾经以“游戏为主:欧洲顶尖教育体系的秘密”为题,探讨芬兰的幼儿教育及其价值,本文就从这篇文章的观点出发,着重探讨一下芬兰的幼儿园是如何开展游戏活动的,以给我们学前教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幼儿游戏时,教师应该干什么
游戏是北欧幼儿教育的传统,我们也认为幼儿是在“玩”中长大的。但作为幼儿园中的游戏显然要彰显教育的意义,而教师就是让游戏充满教育意义或价值的重要角色。研究者在芬兰首府赫尔辛基市最大的幼儿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明媚。在赫尔辛基卡里奥区福瑞宜家日托中心的操场上,中班幼儿开心地玩着游戏。“你想吃冰淇淋吗?”一个女孩问,她在沙池边精心经营着“大排档”。幼儿园教师在孩子间走动着,偶尔和孩子聊天,或者精心观察着幼儿行为并做着观察笔记。
正如文中所述,幼儿教师必须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做好现场记录,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该园园长蒂纳·马娇梅认为,教师必须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科学评估,而且是基于幼儿发展的连续性评估,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做详细的现场观察笔记,过后要通过讨论为每位幼儿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为了保证教育效果,芬兰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至少要接受三年制本科教育专业训练,甚至要求达到硕士学位水平。幼儿园每个班配备2名保育老师,这些保教老师必须具有2年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3岁以下幼儿和员工的比例是4:1,3岁以上大孩子的生师比例为7:1。仅从师资这一个方面看,我国多数幼儿园就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幼儿在游戏时教师就很难达成游戏的教育目的。
二、幼儿的游戏是为了掌握学习技能
在芬兰,人们特别注意对幼儿“技能”的培养。譬如,目前在国内热播的芬兰“十五步儿童技能教养法”,其理念就是:所有的幼儿都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只是没有学会某项技能;所有父母都可以更加从容淡定,他们只需要学会引导幼儿去习得某项技能。同样,幼儿园也在培养幼儿的技能,游戏也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把问题变为技能”。赫尔辛基市幼儿园是在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座古旧建筑中建立的,墙上贴满了幼儿的画,厅院里到处可见游戏材料,幼儿可以进行自主游戏,但教师也需要组织游戏。每个游戏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因为要通过它让幼儿获得如何学习的重要技能。园长马娇梅说:“这不只是随便和任意玩,这是通过游戏进行学习。”
游戏可以使这一阶段发展中的幼儿学习更成功,剑桥大学的发展与学习教育研究中心主任David Whitebread告诉我们,一旦从事他们喜欢的一项任务,无论是表演一个故事或搭建一个建筑模型,幼儿会积极地不断改进和完善他们的任务,并增加挑战力。他说:“从心理学的角度,你可以看到游戏是如何帮助幼儿成为优秀的学习者的。”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家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更多地主张幼儿有快乐的情绪体验及自由,芬兰则看重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学习品质,如注意力、专注力和挑战困难的勇气。
三、高品质游戏需要精心组织
幼儿自主游戏一定比教师指导游戏更有吸引力吗?我国的大部分专家及教师认为幼儿游戏应该是自主的、自发的,好像教师主导的游戏都不受欢迎。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或者说是一个不太经得起检验的结论。我们的幼儿园,很多游戏都是由教师发起、组织的,而且幼儿玩得很开心。那么,芬兰的情况怎样呢?园长马娇梅说:“教学的关注点不只是计划玩什么样的游戏(是自主游戏、教师指导游戏还是二者混合),重要的是要评估儿童如何玩游戏,要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连续的评价。”Whitebread也认为精心组织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素质,如注意力、毅力、恒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证据表明,以高品质游戏为基础的早期学习,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发展,而且能促进那些无法享有丰富的文化资本的弱势儿童发展,也就是说,游戏可以为弱势儿童争取教育公平。Whitebread说:“学前教育的质量越好,幼儿未来的结果就更好,无论是情感、社会性还是学业成就。”
显然,精心组织的游戏一定是教师深度参与的游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游戏一定是教师主导或预设的,但最起码游戏是教师可以控制的、引导的,而且能够和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技能的学习相联系的。想想我们教师组织的一些游戏活动,幼儿只玩不“学”,老师也不明白幼儿在干什么、发展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只知道幼儿快乐得很,如此就认为幼儿获得了“幸福”,认为我们把童年还给了孩子。但我们不要忘记,幼儿的童年除了快乐生活也有其责任,没有责任感的快乐只会“玩物丧志”。
四、构建“课程——游戏——学习”三位一体的活动模式
芬兰的幼儿教育有很好的课程体系,除了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健康和福祉外,早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很明确的,幼儿园应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例如学会交朋友,尊重他人,或恰到好处地打扮自己。官方指南也强调学前教育中快乐学习、丰富语言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还有一个重点是体育活动,一天至少要有90分钟的户外活动。“芬兰不强迫幼儿园为幼儿入学做学业准备,”芬兰教育专家PasiSahlberg说,“相反,主要的目标是确保幼儿是快乐的和负责任的个体。”
为此,芬兰设置的幼儿教育课程包含了六种取向:数学取向、自然科学取向、历史社会取向、审美取向、伦理取向和宗教哲学取向。这些课程取向既包括数理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文社会方面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所有取向都要以快乐学习为本,因此游戏成为学习的主要载体。譬如数学取向的课程,即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借助游戏的方式,利用幼儿熟悉又感兴趣的具体实物,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归纳和计算。需要强调的是,芬兰幼儿教育并不是要让幼儿对不同学科内容进行深入学习,而是要帮助幼儿获得体验和理解周围世界不同现象的工具和能力。
芬兰人认同学校最终要使学生学业成功,他们也强调学校要做出良好的成绩,打好基础要早些开始,要在幼儿正式上学之前就开始,甚至可以说还在摇篮时期就要开始了。但这并不是说芬兰幼儿园提早教幼儿学习小学的课程。相反,相对于早期教育,芬兰认为正式的学校教育(小学教育)开始得“晚”尤其重要。和芬兰所有的日托中心一样,在福瑞宜家日托中心,强调的不是数学、阅读或写字,幼儿接受这些科目的正式教育在7岁后入小学时开始,而是创造性游戏。这种做法让英国的父母觉得惊讶,因为他们把教育看做是一场竞争性比赛,我们中国也和英国观念差不多,总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芬兰,人们更轻松:“我们相信,7岁以前的孩子还没有做好开始上学的准备。”园长蒂纳·马娇梅说:“孩子需要时间来玩和活动,这是创造力培养的时期。”
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其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广泛宣传游戏对幼儿童年生活的重要价值,引导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扭转当前存在的重知识技能学习,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我们不仅要分析国内游戏教学实际,还要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以防我们在活动中走向极端、矫枉过正,出现“教育性缺失”的游戏活动,这正是本文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