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研究
2017-04-13吴泽南
吴泽南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10136
新世纪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研究
吴泽南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10136
生态批评是9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的一种批评思潮。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以生态批评的视野研究沈从文小说,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生态批评热潮的一种表现。在生态危机的现实和历史语境下,生态批评的内涵、特征与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相契合,使得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得以可行。新世纪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为沈从文小说研究提供了新视野,突破了沈从文小说研究中“人本”的传统模式,对作家及小说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重估,这也为生态批评提供了成功经验。
新世纪;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是有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学批评,其对象是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现象,它以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中国大陆的生态批评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世纪以来,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成为生态批评的一个热点。在知网的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总库中,以“沈从文”和“生态”为主题进行检索,1990年至1999年间文章篇数为1,2000年至2009年间文章篇数为66,2010年至2015年间文章篇数为55;以“沈从文”和“生态批评”为主题进行检索,1990年至1999年间文章篇数为0,2000年至2009年间文章篇数为6,2010年至2015年间文章篇数为8。
一、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的可行性分析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拿来”的批评理论是否适用于沈从文小说研究?对这一前提性问题的解答有助于理清相关概念和问题。
(一)从生态危机的语境看
工业文明以来,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我们从事生态批评,既要看到当下生态危机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又要看到生态危机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和渐进性,既要看到生态批评对当下问题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也要看到批评对象即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在当时生态历史条件下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对某一文学现象进行生态批评时,要对当下和历史两个语境进行考量。生态危机的语境并非在当下突然出现,它是伴随着中国近代的工业化现代化一同出现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与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外国资本入侵和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经济环境相对应的是都市畸形繁荣,乡村破产带来的都市、乡村双重的生态危机。在“五四”文学革命后,现代意识、人性意识觉醒的洪流下,潜藏着一股生态意识觉醒的暗流,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就是这次生态意识觉醒的重要体现。对沈从文小说进行生态批评既符合当下生态危机的语境,又没有脱离小说创作的生态历史条件,既能进一步挖掘沈从文小说生态意识的当代价值,又避免了以当下话语和标准生硬地解读文学经典之嫌。从生态危机的语境看,对沈从文小说进行生态批评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二)从生态批评的内涵与特征看
每一种批评方式都宣称能对一切文学文本进行批评,但在批评实践中总有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批评实践是批评主体、批评对象及批评方式的协调统一,以避免强制阐释之嫌。
我们认为,既不能将生态批评的对象狭隘地定义为“生态文学”,毕竟生态批评不等同于生态文学研究;也不能将其对象定义为广义的“整个文学”,这样不利于凸显生态批评的特色。既然生态文学探讨文学与环境的关系,即表明它的研究对象必然呈现人与自然的某种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包涵三种:人类对自然的征服、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自然凌驾于人之上。因此从研究对象看,任何在形式上直接描写自然景观或有“自然书写”的,并且在意蕴上呈现以上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文本都可以进入生态批评之中。生态批评不仅是生态学与文学的合谋,它更立足于生态哲学的思想基础,“生态批评最主要的思想资源不是来自生态学,而是来自生态哲学。生态批评是在生态哲学思想指导下的文学批评。”①生态批评的内涵和思想基础决定了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首先,从文学批评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看,生态批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生态批评既不做“无病呻吟”也不会“病急乱投医”,它总是站在反思“现代性”,批判以“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为代表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来干预现代文明发展方式和人类思维方式,并对生态危机、生存困境进行预警。
其次,从文学批评与作家、文本的关系看,生态批评具有对文学经典的颠覆性和解构性。在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批评将对文学经典进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重新评价和解读。但正如上文提到的,生态批评对文学经典的重估重解立足于当下和历史两个语境,应作出恰当的褒贬,而不能矫枉过正。
最后,生态批评拥有广阔的批评视野,涵盖了种族、性别、阶级、民族的各个视角。广阔的批评视野使生态批评带有文化批判的性质,具有革命性,即通过对现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造才可能解决生态危机。
(三)从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看
生态意蕴是文学作品中深藏于语言和意象之内的体现生态性,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审美的或理性的含义和意味,应该包括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书写及其呈现的生态美、生态意识、生态思想、生态智慧、生态理想等。沈从文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其生态思想的专著或文章,但他的小说中却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意蕴,这些生态意蕴为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提供了可行性。
首先,沈从文的小说构建了湘西和都市两个生态系统、两种生态文明。这里所讲的“生态系统”指的是一定范围内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生存状态,而“生态文明”是指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与都市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即健康与病态。相应地,湘西世界体现人与自然的契合,而都市体现人对自然的破坏和自戕,即反生态。
其次,沈从文小说十分关注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与五四时期二元对立的批判哲学不同,沈从文小说具有的是一种主客共生、物我交融的思维模式。在湘西世界中,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沈从文笔下的人具有自然的神性,而有生命无生命的一切自然物也具有与人平等的地位,甚至自然物比人更有神性。自然和生命是沈从文评价一切的尺度,这体现了人与生命、自然的内在的一致性。
最后,沈从文小说蕴含了女性、民族、地域等多种生态视角。湘西独特的楚地文化、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得以充分地展示,具体表现在汉民族文明对少数民族文明的入侵、中原文明对边地文明的入侵以及城市文明对乡土文明的入侵。同时,沈从文还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自然的属性,体现出女性崇拜和自然崇拜的倾向。另外,小说中女性与自然的命运往往息息相关,在淡淡的悲哀中透出对女性和自然命运的担忧,具有悲剧性和启示性。
二、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的历程
仅就笔者所搜集的研究资料看,华侨大学黄建烽在2003年4月完成的硕士论文《生态美学视域中的沈从文小说》是较早从生态视角研究沈从文小说的学术论文。在新世纪之初我们对于与“生态”和“文学”有关的几种概念的界定仍是模糊的,我们对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批评处于一种草创阶段,这种与“生态”相关联的沈从文小说研究并未取得“独立”的成果,也未形成具有生态批评特征的批评话语,一切仍处于沈从文小说的传统研究方式的笼罩下。
随着对西方生态批评研究的深入,以及国内生态批评在理论上、实践上的不断探索,批评者对“生态批评”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在批评实践中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自信,其批评数量和质量在2005年至2010年间都有明显的提高,涌现了多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对沈从文小说体现的生态意识、生态思想、生态智慧的研究,是这一时期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的热点,其中王丽丽的《“长河”的生态美与生态智慧》、覃新菊的《乡村弱生态——沈从文对湘西人生负面的生态思考》《日月与心神的联袂——沈从文<月下小景>逐日神话的生态意蕴解读》、徐志的《沉重的压迫——沈从文小说的生态学思考》4篇文章可以作为其中较高水平的代表。佘爱春的《生态视野中的沈从文研究》和赵慧芳的《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沈从文创作研究》两篇硕士论文相继完成,对沈从文的生态思想及其生成、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而这一时期,生态批评视域中沈从文小说的比较研究都是以作家间、作品间的平行研究为主,将沈从文与梭罗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文学创作进行比较研究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此外也有人将福克纳、屈原、川端康成与沈从文进行比较。
2011年至2015年间,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并没有继续呈爆发式地增长,而是在质量和数量上趋于平稳发展。对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思想、生态意蕴等问题的研究,基本沿着佘爱春、赵慧芳、覃新菊、王丽丽等人开辟的方向进行,突破创新较少,趋于保守。生态批评视域下沈从文小说的比较研究在本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哈代、梭罗、张炜、拉斯普京、卡夫卡、萧红等,中外作家、思想家与沈从文的平行研究,尤以沈从文与哈代的平行研究为主。与之前的此类研究相比,近五年的研究中作家间、作品间的“可比性”更强,研究能够兼顾“生态性”和“文学性”,具有较高质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1年郑州大学万亚娟的硕士论文《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德伯家的苔丝>和<边城>》以及马治军的文章《生态批评视域中的沈从文与张炜》。这一时期,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沈从文小说进行生态批评的意义在于,给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思想、生态意蕴、生态理想找到比较的空间,使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在平行研究的方向上朝着多种维度展开——毕竟每次平行研究时比较的“着眼点”是不同的。如果说成熟阶段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的特点,是在平面上延展开的,那么这五年间的研究则更具空间上的多维性。
三、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意义分析
(一)为沈从文小说研究提供新视野
生态视野下沈从文及其经典小说获得了更多重新解读的机会,其文学史地位得到“重审”。生态视野下的重新解读,就是以生态中心主义的立场重新看待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写等要素,发掘其生态的或反生态的意义,以区别于其他生态意识缺席的解读。“重审”并不是将新世纪以来的各种研究成果推倒重来,而是在沈从文研究已成热潮,沈从文及其小说的成就和文学史地位已得到认可的情况下,为这种研究和认识提供新依据、新思路。
一部作品最终成为经典,是作家和批评者合力的结果,一位作家的文学史评价和地位也会因批评家对其作品内涵和价值的不同评判而不同。生态批评为沈从文小说研究提供了生态之维、绿色之维,为沈从文小说的“重审”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可能性,为对沈从文进行更公正客观的评价,确认其文学史地位提供了依据。而“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也为“重审”其他作家作品提供了正面的参考。新世纪以来,生态批评仍然保留对沈从文“乡土作家”“京派作家”“浪漫主义作家”的评价,及对其小说“京派乡土文学”“乡土抒情诗”“田园文学”“小城小说”“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评价,仍然继续着对沈从文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悲剧性研究、叙事学的研究、原型研究。生态批评者能够将以上这些研究成果纳入到“生态”的视野中,充分挖掘小说中的生态意蕴,从而进一步确证沈从文为“生态文学家”“生态思想家”,确证其小说为“生态文学”。一方面,这说明沈从文及其小说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仍大有可为;另一方面,对沈从文及其小说的“冠名”不是目的,在冠名的过程中能够立足于社会语境和历史语境,能够立足于文本而有理有据,从而能够拓展沈从文研究的思路,在新世纪对沈从文研究破旧立新,这些才是真正的研究之得。传统的批评方式往往关注沈从文小说的人情美、人性美,认为其小说是人性小庙,是对人生存方式的关怀。但戴上生态批评的“绿色眼镜”看沈从文小说时,我们发现沈从文是先关怀自然而后关怀人,或者说是在“神即自然”的思想下用关怀自然的方式关怀人。
既然是重新审视就必然涉及到三种价值评判结果,即价值上升、价值下降或价值不变。很多学者认为沈从文的小说属于“生态文学”,但同时也承认其小说很少反映生态环境的破坏反而更注重人性的异化,在批判都市文明对人性的摧残之外又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一丝向往,甚至可以说其有一点“人类中心主义”的成分。这看似是一个矛盾,但实则是在生态批评的价值标准下对沈从文小说进行的较客观的评价,既肯定沈从文及其小说在生态方面的特殊价值又批判其保守与不足。正如赵慧芳所说,对于生态危机“沈从文极为敏感并给予热切关注”,但“对自然生态的变化此时尚未表现出更多的预见或反思”②。可以说,生态批评突破了沈从文小说研究中“人本”的传统,站在生态立场下对沈从文小说做出了褒贬。
(二)为生态批评提供成功经验
南帆在其《文学理论》中“重申一个简单的事实:无视美感的存在不啻于无视文学之为文学的特征”③。片面地关注“生态智慧”“生态理想”和“生态危机”会让我们的生态批评越来越远离其“文学批评”的特征。但当我们带着这种危机感反观新世纪以来的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时,我们会欣喜地发现,王丽丽、佘爱春、赵慧芳等人的实践并没有陷入这种批评的困境中,既表现出批评者的生态责任又没有逸出“文学”研究的界限。我们所讲的“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实际上包含了“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文学研究”,有的学者在批评中直接指出或论述了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文学”的因素,有的直接将其归入“生态文学”,也有的只将其作为一般的文学文本进行生态批评。但无论何种研究,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的优秀之作都能做到对作品“文学性”和“生态性”的兼顾,即在生态批评中既能发掘其生态意义又不脱离对其文学性的关注,为生态批评实践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正如前文所论述的,生态批评的“灵感”来源于生态学,但其思想基础却不是生态学而是生态哲学,对单纯的生态自然表象的关注背后,是对自然的情感倾注及生态价值观的呈现,情感和价值是生态性和文学性的结合点。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在批评限度的问题上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例。
在这种批评实践中,批评者对西方生态批评理论进行了扬弃,生态批评与作为对象的中国本土作家作品结合。西方生态批评理论大致形成了两种理论视野,其区别就在于是否在生态批评中引入种族、性别、阶级的因素。而中国的生态批评理论取法西方,从具体的批评实践成果看,大致也分为两种理论视野:其一是在生态中心主义的基础上研究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种是讨论包括“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生态”的广泛的生态。这两种理论视野在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中均有体现,但我们认为其成绩较高、成果较多的是前者。中国的文学批评总是带有道德批判和文化批判的意味,总是无法摆脱对“人”的关注,但我们应该明确,生态批评应该也只能关注自然生态。优秀的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往往在坚持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观时,又不显得那么激进和偏激,毫无生态法西斯主义的意味,这与沈从文小说的创作风格,中国的生态批评追求、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有关。中国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在五四后初露,而沈从文的小说又呈现了许多生态意蕴和女性形象,这一类批评较好地分析了小说中生态和女性同样地受压迫的悲剧状态,同呼吸共命运的密切联系以及返回自然本性、人与自然契合的理想状态。更多更好的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没有沿用自然、社会、精神三种生态的思路,避免了论述因过于全面而缺乏针对性创新性的泛泛而谈的问题。
可以说不论从质量或是数量上,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这些批评者充分挖掘了沈从文小说中的生态意蕴,确认了小说的生态价值。优秀的批评者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情怀,使得批评实践中批评者与作家的生态理想始终产生着共鸣。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批评实践中也存在着不足。有些批评者还无法准确把握生态批评的内涵与特征,存在概念的混乱问题。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有些学者的生态批评名目与实际内容不符;有的学者将传统的批评成果生硬地拉拢到生态批评的名下;有的学者在批评的过程中转换了立场,从生态批评变为笼统地作品分析或者作家评价。这样的实践不但没有为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带来多少成果,反而使“生态批评”变得毫无特色,造成对“生态批评”内涵的曲解。批评中价值立场的摇摆不定,对沈从文小说研究也是一种伤害,使得论述无力、结论模糊。
注释:
①王诺.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J].文学评论,2009(1).
②赵慧芳.《河上一周》与《湘行散记》——一个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比较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
③南帆,刘小新,练暑生.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沈从文.沈从文小说全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2]刘洪涛,杨瑞仁.沈从文研究资料(上、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3]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生态批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刘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J].文艺研究,2002(5).
[9]王诺.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J].文学评论,2009(1).
[10]姜桂华.为生态批评正名(一)——针对概念混乱的问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6).
(责任编辑:刘北芦)
Ecological Criticism of Shen Congwen’s Novels in the New Century
WU Zenan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136
Ecological criticism ros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90s and quickly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as a criticism trend.Since the new century,more and more Chinese scholars have began to study Shen Congwen’s novels in the view of ecological criticism.It can be regard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Chinese ecological criticism.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crisis of reality and history,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corresponds to the ecological implication of Shen Congwen's novels,which makes it feasible to ecological criticism of Shen Congwen’s novels.The Shen Congwen novel ecological criticism has experienced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providing a new field of vision,breaking the traditional“humanism”model in the study of Shen Congwen’s novels in the past,re-evaluat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writer and his novels,which provides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the ecological criticism.
the new century;Shen Congwen;novels;ecological criticism
2017-02-22
I206.6
A
吴泽南(1994-),男,浙江余姚人,辽宁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