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手写心,遇见是最美的缘

2017-04-13雷晶晶

师道(人文) 2017年2期

雷晶晶

以手写心,遇见是最美的缘

雷晶晶

嘿,我不是 “科班”

因为平素喜欢写些豆腐块儿,更因为自己的校园通讯稿件有幸被各位编辑老师赏识并且华丽丽地变成铅字,身边很多朋友不禁把我跟中文专业 “粘”在一起了。事实上,鄙人可是美术专业毕业呢。但大家或多或少的 “质疑”着实令我小纠结过一把——再行通讯写作时,我往往忍不住停下来拷问自己:你确定足够专业吗?接着心里头猛一机灵,不禁正襟危坐。

写校园通讯必须 “科班”出身吗?且览周围,把目光拓展到教育圈子之外:干通讯员这一行的,除了专职新闻干事以外,其间也不乏同我一样的业余选手。所以,这不就算一个不同行业者的共同事业?权作心安呗,不妨苟胆认为 “新闻学,本无学”,无论专业是何,学历如何……这些都可以不重要!——那么重要的是什么?

驾驭文字的风帆

我的童年定格在80年代的农村影像:那当儿,电视是稀罕物;小舅用家养的大鹅换来一台收音机,可把我乐坏了。大人们起早贪黑下地,小孩子最大的乐趣是靠在地头守着匣子听广播。即便进了晌午吧,但凭一碗白开、几块烙饼作陪也乐在其中——现在想来,这不正是最早的 “新闻感召”吗?其中有条宣传标语耳熟能详: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很快走下广播,刷在村小墙上一身红艳。一本绿格子的周记本,兜转数年破旧不堪,上面依然无比虔诚地记载: “学校组织我们捡玉米皮儿,专挑又白又软的,这叫 ‘勤工俭学’,多有意义啊!”

大学学生干部竞选,我以一首小诗全票当选为系团总支的宣传委员,从此每天穿梭于美术系、校报编辑室和校园广播站,斜背带的帆布包里塞着页脚微翘的笔记与磨到锃亮的圆珠笔。我给学校图书馆的馆长写了通讯 《道德的表率,文明的使者》,给系主任的新书 《素描》策划了专访,还临时受命做过知名书画家集聚一堂的现场报道以及学生社团假期社会实践纪实……有次前去 “蹭会”,凭借 “初生牛犊不惧虎”的勇气,我瞅准一位刚下主席台的领导便冲过去提问。辅导员赶紧救场,好在领导十分和蔼,款款而谈——后来才知道,他是学校时任的党委书记。

在我书橱最醒目的位置上摆着一本 《新华字典》,此乃邻家学姐外出打工前的 “赠予”。彼时课外书奇缺,我一拿到它便攥在怀里爱不释手,至今亦时常拿来翻阅,那古朴老旧的味道凝聚心头:横撇竖捺与句读问叹凑成的书页竟得如此神幻!看着一个个汉字跃然成章,竟有胸间的骄傲和喜悦难以自持!当我尝试 “建构”一篇新闻通讯时,刹那间定会被强烈的使命感紧密包围!正是这番心理体验逐步帮我树立起驾驭文字的自信和担当。

积攒人生的厚度

生活不止五彩缤纷的暖调,我在2009年就有一段灰色的经历。暑期过后,刚休完产假的我被调至镇中心小学任教。没有前缀,没有提示,我在开学前的最后一日方接到 “调动通知”。除却个人申请,之前的人事调动本赖于考核结果啊,我扪心自问:没有思想落后,没有业绩欠妥……可当时的负责人抛下一句 “工作需要”草草打发我的疑虑。接下来,委屈,担忧,无助,新环境的不适应,新同事的不接纳甚至刁难接踵而至。头一次,我的人生有了叫作 “煎熬”的累积。

不必用过多的笔墨缅怀旧日伤痛,两年之后重回中学的情景愈久弥新:熟悉的课堂,亲近的同事,平等的氛围。只是寻常的花花草草罢了,或许因为沐过早晨的阳光亦惹我落泪?诚然,现在的我早已悟通所谓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也偶尔会拿 “产后抑郁”去调侃当年一根筋的自己,但由衷感谢中学还给我久违的 “归属感”。我不是墨守成规,我只是贪恋一方水土所蕴养出的终究无以替代的 “气质”。

王尔德说: “任何地方,只要你爱它,它就是你的世界”,当生命的某个驿站恰恰注定了 “由爱而爱”,波澜之后最无意的探寻都能笑出声来。 “干部碰头餐” “阳光报告厅” “琢玉工程”……那一年,我以 《悠远泥香沁心脾,烂漫芳菲暖征程》为题撰写了新闻通讯并发表在 《山东教育》杂志上。与其说这是我重做 “新闻人”的重磅出击,倒不如把它看作一场自我救赎的及时雨。

进驻行动的源泉

安心坐好,闭上眼睛,冥冥中过滤一个司空见惯的故事场景:乡间馥郁的果园,不安分的苹果从天而至。路人甲恶狠狠地咒骂,旋即一脚踢开;路人乙略作揩拭,之后脆生生饱了牙祭;只有路人丙把苹果想成银色的月亮并推算出伟大定律——这款 “心灵瑜伽”不断提醒我, “好奇”是行为的最初动力。

中学坐落在有 “汶水明珠”美誉的田园古镇,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恩师和搭档,每个慈爱的表情与会意的眼神温暖十足;孩子们质朴善良,哪怕顽皮叛逆都引人入胜。走廊里的文化展板,一张张留影花间绚烂;教学楼前的电子屏,一句句宣言志存高远……新人、新事、新面貌层出不穷;发现美,捕捉美,体味美,是身边美好的种子毫不吝啬地丰富着我的 “事业自留地”。

2013年我任教的一个班级,每次课前的作业反馈、任务筹备、组间分工等安排有序,而这并非提前进行过督促,全是班干部自发引领完成的。那时学校尝试 “乡土实践课”,这个班的小班长在走访中了解到邻村有条亟待修葺的 “泥巴路”。返校后,她迅速策划主题班会,给镇长信箱投去一封信,大胆提议村路改造,同时捐上班里捡拾废品换来的一百零六块钱。这不正是校本实践饶有力度的成果之一吗?当时我正着手写作 《俗雅工精品,细巧典沉香》的新闻通讯,孩子们的行为令我动容:是啊,他们是家乡的小主人,宣传是一种生产力,我觉得自己有推介他们走出大山的责任。

护佑心灵的修行

2004年最初参加工作,从理想的象牙塔回到乡野深处,外界也曾众说纷坛。迷茫之间,我临摹梵高的 《向日葵》,笔笔色彩细细勾点,枝枝蔓蔓跃动起来。艺术家笔下的植物渗透了狂热的生命底色:始终以惊人的坦诚创作——恪守梦想本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唯有心灵的纯粹护佑我勇往直前。

最初兼任思品课时我曾不慎跌入瓶颈。一周每班两节课,卖力、反省,继而改进得络绎不绝,可总是力不从心,收效甚微。对此,我惭愧,懊恼,渐渐也慵懒倦怠了。无心审视、辍笔不耘的某个深夜,突闻楼下花园里一两声蛙鸣,清亮透彻心扉。不知道为什么,这份大自然偶尔的馈赠令人顿悟:生活尤其需要体谅和等待呢。教学也好,写作也罢,任何时候, “走心”均须坚持,我庆幸终于收获到越来越多的甜蜜。

于是,当我真正与孩子们站在一起,真正把 “教书育人”演变成吃饭、喝水般的自身习惯,从而将新闻视角修炼得更接地气时,眼前一派繁华锦簇。近几年,学校的“家长导报” “入户测试”,教师的“书香荟萃” “凝馨日记”,学生的“吾日三省” “思想壁橱”……许多鲜活的草根创意跃然而出。素材多了,写得多了,共享的阵地愈加广阔。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上语重心长, “咱现在做的被 ‘写’出来了;咱现在还没达成的给 ‘逼’出来了!”呵呵,拥有最得力的读者,我这个 “新闻人”,虽不专职,却更求 “专业”。

以手写心,好一场幸福的相遇!

(作者单位:山东肥城市孙伯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实习生 谢绮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