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创”中心建设为契机全面开创工程训练教学新局面
2017-04-13周峥嵘管琪明
周峥嵘, 管琪明
(贵州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3)
实验室创新
以“双创”中心建设为契机全面开创工程训练教学新局面
周峥嵘, 管琪明
(贵州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3)
创新创业教育要融汇到整个人才培养当中,融汇到每一个教学内容中。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融会贯通的平台,以经典实验促进学生基本操作规范的养成,以综合、创新实验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激情,以前沿、虚拟仿真实验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增长。结合工程训练中的实践性项目,汇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实现大学生以专业为基础的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创工程训练教学新局面。
创新创业; 工程训练; 能力培养; 教学质量
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中心”(下称训练中心)是在贵州大学原来实习工厂、机械厂、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面向全校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学实践基地。训练中心目前使用面积15 000 m2,设备资产近2 000万元,教师32人。训练中心目前主要承担工程训练、通识拓展、创新实践三大类课程教学任务,共19门课程,年受益学生6 000余人。主要涉及理、工、农、经、管、艺等学科,覆盖36个专业。
1 建设思路
1.1 建设思想
训练中心以“立德树人,创新引领,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为指导思想,构建跨界、创新、开放、共享、合作的良好育人环境。筑牢基础训练平台,深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改革,拓展社会服务共享渠道,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4]。
1.2 建设目的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整合集成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管理等学科,以现代制造工程为主线,建设大学生综合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积极实践的学习氛围,搭建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与训练,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环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6]。
1.3 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条件,整合资源,提炼特色,体现先进性、综合性、创新性,创建“理念先进,队伍优化,设备精良,机制健全、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全面开放共享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大学生综合创新创业示范中心”[7-8]。
2 建设举措
2.1 加强环境与设施建设
2.1.1 教学条件建设
按照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需求,补短板、拓展训练项目,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使训练项目和课程逐步涵盖全校理、工、农、经、管、文、艺等学科,学生受益覆盖面逐年提高[9]。 扩大人文社科类训练项目群,新建信息、互联网技术训练模块,建设物联网、现代物流、智能制造等现代智能训练项目。
2.1.2 育人环境建设
按照“综合设计,分步实施,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的思路,优化建设和完善工程环境、人文环境、信息环境、安全环境、创新环境。创建“景观环境优美、学术环境浓厚、创新环境自由、人文环境和谐”的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一流育人工程“生态环境”[10]。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跨学科、高素质、能力强、一专多能”的目标,采取“引进,培养,培训,提高,优化,聘用”等系列措施,建立一支“三士”(博士、硕士、学士)、“四师”(教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工程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要求[11]。
以创建省级大学生综合创新创业训练示范中心为建设目标,重点建设“五支队伍”:理论课程教学队伍、工程训练指导队伍、创新创业与竞赛培训指导队伍、教学与产品研发和教学管理队伍。具体措施是: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至少有2名全时投入实践教学的教授,作为训练中心建设的学术带头人;二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使中心专职教学人员达到教学、科研和训练创新人才的要求;三要制定教师考核机制和鼓励机制,鼓励指导教师进行学位升级进修,定期举行指导教师讲课与技能比赛,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工程训练水平,支持其参加国际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系列学术会议,提升教师团队学术水平;四要深化教育改革,进行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改革,打造一批优质精品课程,探索线上线下优质教学模式;五要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教师到企业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2.3 加强训练平台建设
2.3.1 夯实工程基础实践训练平台
按照《普通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基本要求》补充完善设备配置和训练项目。
2.3.2 拓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
以项目为引导,强化大学生创新基础设计与实践,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自主构思、设计个性产品,完成产品制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建一批创新实践工作坊,如无人机、机器人、陶艺、木艺、石艺等。
2.3.3 打造综合创新实践训练平台
瞄准互联网+、智能制造,设计、打造物联网制造系统、虚拟仿真设计与制造系统、智能制造与工业机器人、产品创新设计与实现等综合创新实践训练平台。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设定目标,“补短板”实打实的做好平台建设,通过具体的创新项目或实验研究产品开发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创新分析能力、科学实验研究能力等方面。创建物联网制造、虚拟设计与实现、产品创新设计与实践、智能制造等实验室、研究所,服务研究生及教师工程创新能力提升[12]。
2.3.4 拓展创客空间
加强创客空间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融合的自主学习模式。创建创客咖啡吧、茶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交流、切磋的现实空间;充实创新实验室及工作坊,为创客提供良好实践环境,让创客梦想成真。
2.3.5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孵化服务平台
探索工艺、成本、企划、管理知识相融合的教育培养体系,了解工业过程,体验工程文化,培养工程素质、创业意识。训练中心拥有学校的特色实验设备资源,能满足相关专业进行创新与科学研究,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实验空间,使科学研究成果接地气,重应用,与贵州大学科技园携手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训练中心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着力搭建开放、合作、共享、服务平台。与高校创客教育基地联盟、省内外其他高校合作共享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成果、资源。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普知识宣传、工程安全教育培训、现代制造技术等新的服务途径。
2.3.6 搭建创新创业教研室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深入发展。
3 取得的成绩
3.1 拓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1) 在工程训练的基础上,成立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中心,成立贵阳创客空间、创新沙龙等创新创业活动基地,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2) 搭建了创新创业线上线下活动平台,创建了一批机械制造基础、先进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无人机、机器人、CAD/CAM、PCB等创新实验室。
3.2 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通过开设通识拓展、创新实践类选修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举办创新创业分享会,拓展学生视野。通过社团、俱乐部,以项目引导,吸纳学生入驻训练中心,开展各类型项目研究与实践,已入驻项目团队:SRT项目7项,国家级创新创业类项目3项,省级创新创业类项目1项。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科技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3项,参加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连续两届获得分赛区二等奖、三等奖,均进入总决赛。
3.3 打造了一支跨学科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现在训练中心已有专职教师22人,实践训练指导教师12人。
3.4 扩大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1) 与多所高校、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发展。参与清华大学等18所高校倡导组织成立的“高校创客教育基地联盟”,积极参与 “创客教育基地联盟高端论坛”及“创客导师研修班”、国际创客周等活动。
(2) 受邀参加“中国创客联盟”发起工作会、2016首届武汉东湖创客汇及中国创客空间联盟全国大会。与海尔创客实验室联合举办“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创客”校企合作论坛;与英特尔、北京正天激光、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硬件创新合作伙伴。
(3) 成为2015我爱方案秀“寻找中国最具创意智能硬件方案” “Microduino杯第三届开源硬件开发大赛”“2016成都创客马拉松”系列活动协作支持单位之一。与广西柳州创客空间、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武汉光谷创客空间、成都创客空间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贵阳伏能科技公司、贵州尚工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瀚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多项技项目研究。
4 结语
贵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要以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标,在教育理念、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教学队伍模式和组织结构、仪器设备配置、安全环境配置、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指标方面不断达到或超越。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与当前工业主流技术相衔接问题、“冷热”项目平衡问题、数量匹配问题、工艺能力配套问题、科目内容编排问题、成本管理和环保问题、工程安全教育问题、信息化功能建设等问题,力争办出教学效果良好的、特色鲜明的、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一流工程训练中心。
References)
[1] 顾建民. 大学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及基本走向[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5(1):79-83.
[2] 曾国强,吴刚,李勍,等.以工程训练中心为载体开展“四维”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34-137.
[3] 冯俊,王春艳,李占龙,等. 开展创新项目训练,促进质量工程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22-324.
[4] 付胜,刘顺周 刘雪梅.加强训练内涵建设提高工程训练质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76-78 .
[5] 王春荣,滕宝仁. 依托工程训练中心优质资源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实[J].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47-149.
[6] 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等.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家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 周郴知,冯俊,丁洪生,等.坚持创新,加快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C]//严绍华,梁延德.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论文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34-137.
[8] 张维平,梁延德.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28-30.
[9]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2014(2):29-34,70.
[10] 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11] 葛新族,周虹.职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合路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4,10(10):105-109.
[12] 严岱年.现代工业训练楷模: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New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teaching by taking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as opportunity
Zhou Zhengrong, Guan Qiming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3, China)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and each teaching content. Some measures will b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such as the guidance of creative education,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basic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by suing classical experiment. Students’ innovative passion will be inspired and encouraged by the comprehensive,innovative experiments and the growth of th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will be promoted by advanced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Based on practical projects in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gathering with innovative factor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resources,a new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teaching will be created in an all-round way to achieve the high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ngineering training; cultivation of ability; teaching quality
10.16791/j.cnki.sjg.2017.04.005
2016-10-27
周峥嵘( 1974—),男(彝族),贵州水城,大学本科,高级实验师,贵州大学工程训练教研组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工程训练教学和CAD/CAM技术应用与研究.
E-mail:zrzhou@gzu.edu.cn
G642.0
A
1002-4956(2017)4-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