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研究

2017-04-13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公共性政府思想

赵 文

(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江西九江 332005)

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研究

赵 文

(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江西九江 332005)

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理论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性思想体系。邓小平的政府公共思想分为宏观维度——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政府观、中观维度——邓小平的领导服务观、微观维度——邓小平的公共产品理论三个理论层次。研究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服务

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是邓小平在实现政府的人民性、公有性和服务性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之需要产生的。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思想直接应用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思想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真正维护和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宏观维度——社会主义政府理论

从宏观维度来看,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关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政府,建立什么样的政府方面,这是实现政府服务人民职责的前提。首先,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政府必须是人民的政府。在我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中,人民通过选举而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直接选举产生“一府两院”。可见,政府的组成实质上是人民意志外化的集中体现。因而,社会主义政府务必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宗旨,这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性要求,也是政府公共性的基本体现。其次,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政府必须是廉洁的政府。坚持政府的人民性,同时也需要限制政府的私利性。政府在实际运作中需要由现实的“人”和“制度”来支撑。制度的健全需要一个过程,并且还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而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社会意义上也是社会成员之一,也有着为自身谋利益的倾向。这一倾向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超出合理范围的谋利必然会损害公共利益,损害政府的公共性。为此,邓小平认为,要加强政府的廉洁治理,把贪官污吏从政府机构中清除出去。其次,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政府必须是透明的政府。政府必须将其权力运行过程、权力运作目的与结果都向人民公开,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这是实现政府公共性的必要条件。如果政府运作是暗箱操作,权力行使过程不透明,那么,人民则无从了解政府是否是在为公共利益而努力,也无从对政府权力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无法有效地防止权力异化,防止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变质”。最后,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政府必须是法制化的政府。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法办事就是在保障人民的利益。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以法律规范来约束政府自身行为,以法律要求来保障人民权益,进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顺利实现。

二、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中观维度——领导服务理论

从中观层面看,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具体体现在邓小平的领导服务观及其实践方面,即政府领导应当如何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提供什么样服务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在这方面,邓小平提出“领导就是服务”的著名论断,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政府公共性的主旨——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热爱人民,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并为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的精力。那么,在如何看待政府价值和职能的问题方面,邓小平坚定地认为,政府作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必须清楚地将自身定位为“服务者”的角色。因为政府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人民是权力的真正所有者。所以1985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1](P121)实现政府公共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向人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从具体的方面来看,邓小平提出的“领导就是服务”的科学论断,有着两层重要的内涵:一是要正确处理好“领导者”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领导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压迫者。老百姓对封建时代的官老爷要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即使在利益受到官家侵害时也不得抗议,也无从反抗。而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则全然不同。人民群众是国家之主人,领导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公仆人员,领导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而非管理者,更非压迫者,领导需要以捍卫人民利益为谋事之理念、行动之标准。二是要坚持实现“领导”就是为人民提供“服务”的功能。领导在现实中担任一定的重要岗位,掌握一定的职权,控制着一定资源的配置与使用的权力。领导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科学地运用权力,包括广泛的调查权、民主的决策权、有效的执行权以及有力的自我监督权等等,以制定具体的政府政策、决策和决定为媒介,以落实具体活动为载体,来组织、安排和生产各种“服务”以供人民之需。简言之,“领导”就是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

三、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微观维度——公共产品理论

第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经济状况,夯实社会主义公共产品之基础。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也就是社会主义政府的职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在本就十分贫瘠的基础上开展了缓慢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工作成效不大。尤其是经过了10年文革的浩劫磨难,中国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社会资源十分匮乏短缺,人民生活极其困苦。邓小平看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明确认为,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就是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所以他认为,必须发展经济,改善社会物质条件,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为此,邓小平提出,要把国家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解决生产力低下的现实困境。为此必须实施改革开放,打破一切束缚经济发展的桎梏,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改善民生打牢经济基础。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P370)只有如此,国家和政府才能够向人民群体提供其所需要的生活产品和生产用品。否则,我们就将一直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时代,过着物质匮乏境况下的“票证经济”生活。反观今天,在邓小平同志发起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不仅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大幅度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关心人民生活状况,注重民生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主要包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两个方面。因此,政府公共服务也必须要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也要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邓小平看来,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能。他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3](P146)所以,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时候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需求,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在此基础上,发展和丰富社会主义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邓小平关注人民的生存与发展,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着手,推动着政府在关心人民温饱、医疗、就业、教育和生活环境改善等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四、研究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理论意义。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府公共性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思想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加强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研究有极其重大的理论价值。近年来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对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一些研究成果大都集中于邓小平思想某一方面的专门解读(如政府职能、公共服务等),忽略了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缺乏对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整体把握。二是由于缺少对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整体挖掘和深入把握,导致未能有效地从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中去探索出一些对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充分实现我国政府公共性,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进一步探究、梳理和总结。因此,从理论价值角度看,研究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思想,有利于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构建,也有利于形成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研究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实践价值。从实践意义角度看,研究邓小平的政府公共性思想对解决我国政府公共性缺失与不足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深入进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是政府服务职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政府服务方式不科学服务内容不全面的问题、政府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政府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等等。邓小平在实践政府公共性的过程中,始终强调人民利益至上,始终将各项工作都围绕在实现人民利益这个核心工作上,对于我们改进政府服务而言,有着直接的启示价值。在我们深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将政府的服务职能落到实处,以人民的满意度为导向来优化政府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效能,以人民的现实需要来供给覆盖人民社会生活且质优价廉的社会公共产品,进而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切实增强人民获得感。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王占峰]

A Study of Deng Xiaoping’s Government Publicity Thought

Zhao Wen
(Research Center of Social System,Jiujiang University,Jiujiang,Jiangxi 332005)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building Chinese socialist cause,Deng Xiao-ping combined the Marxist government public theory with Chinese practice and formed an ideological system on government public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Deng Xiao-ping’s Government Public Thought includes three parts:-Deng Xiao-ping's View of Socialist Government(Macro-Dimension),Deng Xiao-ping's View of Leadership Service (medium Dimension)and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Public Goods (Micro Dimension).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tudy the public nature of Deng Xiao-ping’s government.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tudy Deng Xiao-ping’s thoughts of government publicity.

Deng Xiao-ping;government;publicity;service

D63

A

2095-0438(2017)08-0040-03

2017-02-02

赵文(1984-),男,安徽安庆人,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政府治理、社会风气理论。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研究”(MKS1543)。

猜你喜欢

公共性政府思想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