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幼教学生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策略

2017-04-13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幼教心理健康素养

罗 偲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 525000)

提升幼教学生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策略

罗 偲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 525000)

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帮助幼儿认识、预防和处理常见心理障碍的知识、能力和信念”,是幼教学生职前保育保健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文将从个体、学校、社会环境三方面影响进行分析,并为提升幼教学生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可行性建议。

幼教学生;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策略

心理健康素养(Mental Health Literacy,简称MHL,又译精神健康素养),这个概念最早由澳大利亚学者焦尔姆等人于1997年提出,它最早由“健康素养”发展延伸而来,旨在引起公众对于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视,呼吁全社会关注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心理健康素养主要指:“帮助人们认识、预防和处理心理障碍的知识和信念”。[1]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知识:识别不同具体的心理问题的能力;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和原因的知识和信念;自助性干预的知识和信念;专业帮助的知识和信念;促使认识和适当求助行为的态度;具备寻求心理健康方面信息的知识。[2]本文“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帮助幼儿认识、预防和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能力和信念。

一、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幼教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后备力量,其职前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水平决定了其日后保育保健能力的高低。而幼教学生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主要受个体、学校、社会环境三方因素的影响。

(一)个体因素

学生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与个人的基本素养、心理知识修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是紧密关联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基本素养这样定义:基本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辨识、理解、创造、交流、计算以及利用书面材料总结的能力,这种能力将直接影响个体对治疗者口头和书面信息的理解。基本素养好的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医务人员的指令以及要求,从而更好地对幼儿执行有效干预措施。此外,学生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影响到其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并不具备多少幼儿心理健康方面专业知识的人,也可为心理问题儿童提供正确有效的帮助,这些人的沟通、观察以及应变能力很强,如果加上专业的训练或培训,其幼儿健康心理素养的水平会快速提升。

(二)学校因素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生活、上课、学习、获取知识,其知识水平、能力、态度无时无刻不受到学校教学质量、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幼教学生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偏低与学校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考核不重视、硬件资源不齐全不无关系。据不完全调查,大部分专科院校开设与幼儿心理问题相关课程仅仅限于《学前卫生学》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两门,并且没有组织任何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以及社会实践,学校也缺乏关于学生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考核标准以及奖励制度,学生自身很难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学校虽然能够提供网络资源,却不能提供免费学术网站客户端,图书馆里的相关专业书籍也是屈指可数。以上学校因素都将从各方面影响学生的专业成长。

(三)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各种能力的水平受社会经济、文化、信息传媒等方面的影响。社会经济主要从个体的求助行为上加以影响,比如,经济落后地区会存在信息获取障碍、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这些或多或少影响着个体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社会文化则是从个体态度上影响其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很难让他们接受专业心理医疗,更愿意祈求神灵、祖先的保护。另外,大众媒体传递给观众的污名信息(把心理疾病患者描述成有暴力的、危险的、变态的人等)将会影响大众的专业求助行为。有些学生来自不发达的农村乡镇,缺乏信息资源,没有专业医疗结构、人们思想观念落后等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将对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提高形成干扰。

二、提升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策略

(一)个人方面

个体因素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发展和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幼教学生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结合实际,提高个人能力。

1.培养自身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健康心理

目前,我国幼教学生“言传身教”的意识或责任感比较薄弱,在实习实践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幼儿园工作很累,每天心情烦躁。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学生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造成一些幼儿惧怕上幼儿园,这种害怕其实是对老师的心理恐惧。由此可见,对幼教学生自我心理健康和良好个人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她们的健康心理和人格是日后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不断锻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她们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2.多渠道提高幼儿心理知识修养

幼儿心理知识修养即学生个体对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幼教学生的幼儿心理知识修养高低关系着其对幼儿心理问题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水平。通过课程学习、网络搜集、书籍阅览等多种途径了解幼儿心理疾病的类别、症状、治疗方式等相关专业知识,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幼儿心理知识储存量,还能更进一步地把握现实生活中幼儿心理疾病的相关情况,更好地帮助幼儿调试心理状态,提供良好干预治疗策略。

3.选择科学的幼儿心理问题干预态度

在面对具体幼儿心理问题事件时,幼教学生对幼儿心理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其对干预手段和策略的选择,正确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将会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获得有效性治疗,比如,在面对具有口吃症状的儿童时,一方面,要认识幼儿口吃程度、原因以及发展史;另一方面,在态度上要多用鼓励的形式,让其锻炼说话,而不能因为惧怕,面对特殊儿童隐瞒病情或是对其过于严厉。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获取经验

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的幼儿心理健康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实操方面,因此,幼教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到社会机构中去了解实际情况,学习应对经验。最常见的实践场所就是幼儿园,学生在幼儿园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幼儿,观察他们的言行,增加感性经验;也可到心理康复中心去见习专业医师是如何干预治疗心理问题儿童的;还有特殊学校、婴幼儿医疗机构等。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对提升学生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至关重要。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被称为“学生获得新知的摇篮”。不管是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师教学质量、校园文化这些软性条件,还是学校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这些硬性条件对学生知识的储备、尤其是专业知识的获得有着紧密联系和影响,这种联系是复杂多维度的,这种影响也是深远多方位的。因此,学校在普及幼儿心理问题相关知识和提升学生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问题上应该承担首要责任。

1.完善相关系统课程,增进学生专业知识

幼教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以便工作后能胜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工作任务,就要通过三到四年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关教育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笔者认为,学生应当具备正确判断及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掌握和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的能力;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妥善处理幼儿紧急心理问题的能力;与家长形成良好沟通关系的能力等等,以上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校提供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学校应该迅速组织起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认识和兴趣,以及为其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提供向导。比如,在《人体解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普通心理学》为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提供《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卫生与保健》、《合理用药与健康》、《异常儿童心理》等多种选修课程。

2.培养学生能力,突出实践应用性

目前,在对幼教学生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只重视学科理论知识的灌输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训内容过于书本化。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相关心理学术语、概念和原理,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具体操作以取得效果,学了也不能用于实践,学了相当于没学。

在对幼教学生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能力培养时,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突出幼儿教育实践性,以幼儿园案例实践教学研究推进他们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教学,把幼儿心理辅导技能融入到分析、实践、再分析最后完善的实践过程中去。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把课堂上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运用到其中,逐步理解其中的要领和运用方法。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同时,也时刻关注学生的自主研习,鼓励学生自发地去实践,并对他们的幼儿心理辅导技能进行长期的跟踪诊断与评估,形成有效的反馈,做到切实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3.提供多种获取幼儿心理健康信息的途径

幼教学生幼儿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一方面,依赖系统的课程、考核制度等集体教学的形式;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扩展和补充,比如,心理剧、心理知识竞赛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某个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既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扩宽自己的相关知识面,而学校则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幼教学生获取幼儿心理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书籍、课程和大众媒体,此外讲座、宣传栏、朋友也是其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渠道之一。这就要求学校图书馆能够提供充足的相关书籍、报刊以及杂志,方便学生随时查询阅览;学校电教中心能提供便捷的网络资源方便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学校宣传部能够定期展出一些关于幼儿心理问题的科普知识;学校教务部门能够组织开展一些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专业讲座,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最前沿的专业信息;学前教育系能够经常组织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专题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专业文化氛围等等。在学校丰富多样的物质资源保障下,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将更加便捷有效。

4.把学生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发展水平纳入考量范围

由于学校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导在奖学金、评优评先、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没有提出要求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与鼓励措施,使得幼教的学生在忙于教学技能培训以及唱、弹、跳、画等艺术技能培训的同时,忽视了个体心理健康素养知识的培养,这种先天不足导致了学生在长达三五年的学习中,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这一块收效甚微,出去实习和工作后难以及时发现和合理干预幼儿的一些常见性心理疾病或问题行为,很难胜任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护航者”这一角色。

为此,学校相关领导应该把幼儿心理健康素养作为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一项专业技能进行考量,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活动安排、评价方法以及在评优评先和奖学金上的鼓励措施,这些要求和措施的颁布,不仅对学生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积极的促进,对学校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培养模式的团体也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和鼓舞。

(三)社会方面

人是社会的人,个体的态度、知识、信念以及能力无可避免地时刻受着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幼教学生作为一类社会成员,他们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即帮助幼儿认识、预防和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能力和信念,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应该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及资源为幼教学生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1.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视程度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工作的领头羊,所颁布的方针、政策、规章、条例将会是教育单位及学校的方向标,对教育工作的效率及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在幼教学生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的形势下,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起来,呼吁社会各部门、机构一起为提高学生幼儿心理健康水平而努力。在政策上,支持相关幼儿心理机构的发展;在经济上,扶持相关医疗硬件设施的购买;在测评上,优先奖励对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发展提供帮助的相关机构等,有了教育行政部门在宏观上的保障,中观层面的社会力量才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为提升学生幼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客观条件。

2.倡导社会专业机构共享资源,提供实践机会

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包括多个层面的知识与能力,单一的学校教育很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机会。比如,学校教育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有关幼儿心理问题的课程、书籍以及网络资源,却很难为其提供直观、真实的操作经验;可以为其介绍治疗幼儿心理疾病的相关专业设备和使用方法,却很难为其提供参观和直接实践机会,这些就需要社会专业机构,比如,幼儿康复中心、特殊儿童学校、心理咨询所、幼儿园等参与其中,一方面,能够定期定量地接收学生去参观学习,让其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从而提升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专业机构,能够走进校园,将相关专业资源进行分享交流,也只有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是全面的。

3.利用大众媒体普及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相关知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众媒体作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然成为其获取、搜寻心理健康方面信息的方法手段。有研究发现,大众媒体及舆论平台可以促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信息接收程度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判断信息的能力,更受到信息本身呈现方式的影响,比如,信息的表达方式、传播技巧以及难易程度等。

因此,如果相关媒体机构或单位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视听传媒技术对相关幼儿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有效传播,通过新媒体等平台的力量将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相关幼儿健康教育的研究水平。

4.多维度发展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教育科学研究

关于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而对幼教学生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能力培养的研究尤为苍白。目前,我国在广泛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的理论和操作方法的同时,也借鉴了他们的师资培养模式,但在吸收和借鉴的同时,我们也要发展和创造出适合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特点的幼儿心理辅导体系;应当适当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素养培训研究,以不断提高幼教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预备人才。

[1] Jorm,A F,Korten,A E,Jacomb,P A,et al."Mental health literacy":a survey of the public's ability to recognise mental disorders and their belife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J].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1997(166):182-186.

[2] Jorm,A.F.Mental health literacy:Pubilc knowledge and beliefs about mental disorders[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0(177):396-401.

[责任编辑 张雁影]

A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Ability of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bout Children

LUOCai

(GuangdongPreschoolNormalCollegeinMaoming,Maoming,Guangdong525000,China)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bout children has been defined one's knowledge, ability and belief about mental disorders, which aid their recognition, management or preven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ability in childca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from three aspects: individual, schoo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children mental health literacy.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bout children; strategy

2017-03-27;

2017-04-12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4年度课题(GDJY-2014-B-b274);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GMYSKT06)

罗偲,女,湖北咸宁人,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职前教育

G613

A

2095-770X(2017)08-0121-04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8.026

猜你喜欢

幼教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