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2017-04-1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存在物受教育者本质

许 静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250013)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许 静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250013)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关键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能为中国现今教育带来发人深省的启示同时具备巨大的现实意义。把握马克思人的本质的真正内涵,对于帮助我们理清教育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有着重要且切近的意义。

马克思;人的本质;教育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关键组成部分。马克思从人的现实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答了人的本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着眼、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入手到提出全人类解放的未来图景,可以说,马克思的整个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关于人的哲学,是一个关乎人、人的发展、人的解放的人学体系。可以说假如没有马克思早期的关于人的本质的上下求索的道路,就一定不会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解放的共产主义路径。

教育,说到底是人的教育,这就内在地要求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才能不背离教育的实质。因此,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能为中国现今教育带来发人深省的启示同时具备巨大的现实意义。把握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真正内涵,对于帮助我们理清教育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有着重要且切近的意义。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对我们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既是不可估量的也是不可小觑的,理应得到理论界的重视。

一、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马克思不同时期著述丰富,综观马克思的著述,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揭示有不止一种表述,其中对我们中国当代教育有所启发的如下: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类本质、人的发展的本质。

(一)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马克思以前,对人的本质的探究通常的做法为在概念上设法明晰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从而反映种属差异。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见解给马克思的观点带来了直接的启发。

马克思直接揭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一八四三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陈述了马克思的观点:“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人就是人的世界”[2]。这是马克思于早期首次公开论述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学说。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充分展示了马克思早期思想与后来思想观点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巨大成就:回到人本身。马克思的哲学说到底是人的哲学,马克思的实践也是人的实践而不是其它什么存在物的实践,马克思在早期就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即人的视角,因而马克思在探讨人的本质、人类社会时都自然而然地到人本身中去寻找答案。

人的本质在人本身,而不在人自身以外。除了人本身,其他都是人的本质的外在化,人的本质的秘密在人自身中。马克思把对人的最高本质的追问带回人自身。这一人学的视野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以人为对象,以人为研究范式。

(二)人的类本质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及人的本质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人学的观点即“人是类存在物”[3]、“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4],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认识的这一飞跃是受到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是类存在物,因而人是类,从类出发又不仅仅停留在类,因而人具有类本质。“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做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做类存在物”[5]。动物自己就是它自己的生命活动,与动物不同人的生命活动却是有意识的,因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存在把人和动物相根本区别开来,自由的有意识活动是人独有的类本质、是人与动物的最关键差异所在、是人作为主体的最有力的证明、是人之为人的最核心的内在要求。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6]。“人是类存在物”的提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和深化升华,自由和有意识的活动现实化为人的“实践”。自由和有意识的活动在现实中表现为劳动,劳动使人真正超越动物,相区别于动物,真正成为人。劳动因而对人具有决定性意义,甚至劳动生产方式决定人的存在方式。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把握住了人与动物相区别开来的关键所在,马克思通过用与以往哲学截然不同的视野用实践的角度来把握人的本质,从历史的、现实的人出发探求人的全面而自由。

(三)人的发展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还有一个根本区别,动物只有生存需要,人不只是为了满足最基础的生存,人还有发展的愿望即比动物高一级的需要。发展是人的目标和追求。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的发展的本质的思想,“现在要问,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这种异化又怎么以人的发展的本质为根据?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外化劳动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就已经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7]只有当且仅当人的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人才能不仅仅是为了维持自己的肉体生存也有高一级的需要。人如果只关注生存问题,只满足最低的生存需求,人的生命活动将与动物没有什么分别,人将与动物一样只关心吃喝温饱问题,那么人便是自己把人的价值降低到了尘埃里,这种情况描述的也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说的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直截了当地作出规范的解释说明 “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8]。马克思对关于人的发展的本质看得十分清晰透彻,明确人在“需要”中存在,那么需要便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人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物,人是同时有生存的最低需求以及发展的高级需求两种需求的特殊的存在物,人需要的本性的内在根源是人想要获得发展的本质,因此发展本质反映人之为人的需要本性。

人的发展本质决定了人总是想要活得更好,这必然会使人类整体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必然会朝着更高级的阶段发展,这为我们坚定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提供了有力的信念支撑,让我们毫不怀疑地确信人的发展本质决定了人的解放的伟大必然,人类未来图景的未知的奥秘其实早早已经内在地控制在人类一步一步向前的脚步中。

二、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正确认识教育的性质——教育是人的教育

正确认识教育的性质,教育是人的教育。

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即充分认识教育的性质是人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教育的初始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的目的地。检验教育实效的真理标准即是人,是人的受教育的现实结果。

既然教育是人的教育,那就要求我们必须主观上正确认识马克思所言的“人是人的最高标准”,人的本质就在人本身,而不在人自身以外。马克思有智慧地把对人的最高本质的追问带回人自身之中,人的本质的秘密在人自身中而不在其外。人的教育的秘密也在人自身中。充分认识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有人之为人的崇高性,人的崇高性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这就要求教育应尊重人的属人性这一最基本的原则。受教育者应当首先是个人,进而才是个受教育者,应当摆清楚这个定位,人是活生生的人、是现实中的人,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机械的机器。马克思详实而又清晰地一再告诉我们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一人之为人的内涵是人的最基本的规定性,是人与其它存在物的最本质的差异。人的类本质即自由的有意识活动明确展现了人作为人可以自由而主动地发挥和调动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作为主体的充分而必要的证明。只有真正认同马克思的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做到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的尊严。

长期以来教育把受教育者摆在被动受教丧失主动权的客体的位置,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当前首要任务改变这一局面只有恢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客观地把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展中首先作为一个人、其次才是受教育者这一身份这一位置定位正确,才能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只有沿着这一正确的路线,教育才能真正的是人的教育,否则充其量是机器的教育。

(二)正确认识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9],这样便能够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0]。

马克思清晰而又深刻地告诉我们,人应当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应该是人类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此前劳动分工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但也同时产生了对人的本质的遮蔽、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限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消除劳动分工、消除人的本质的异化是大势所趋、是人类解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马克思所规定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应有状况。因而,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是人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马克思认为,发展是人的目标和追求。人的发展本质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人的发展本质决定了人的解放的伟大必然。教育的目的也是人的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自觉对于发展的要求与教育的目的是相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中,始终秉承着一切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一切阻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历史的倒退。教育应当不仅仅是对人切近的发展,也是对人长远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发展,也是对全体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应当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甚至教育先行,教育最好的状况应当是教育成为先驱,引领人们走在时代的前列。只有当且仅当教育与人的发展并行不悖的时候,教育才能真正成其为教育,否则,教育就有悖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

(三)教育的首要任务——应当恢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即自由的有意识活动充分展现了人作为人可以主动而自由地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作为主体的坚实的证明。马克思的这一对人的终极问题探索的理论以人作为切入点和落脚点,贯穿以人为着眼搭建理论框架。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核心原则和基本宗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是开展中国当代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中国当代教育必须自觉把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放在工作的首位且是重中之重。

第一,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必须高度重视眼前的中国当代教育开展中的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一定要切记充分施展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就是指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受教育者不再仅仅是被动承担理论灌输的客体,而是学习的主体主动自由地获得理论知识,并自愿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活动。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努力搭建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与机会,引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将促使交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并在教育活动中尽情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可以改变过去一直被忽视的不合理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不平等关系,将生搬说教转化为自发的探讨,化解了对被动受操控的抵触,调动了受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重视教育中的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还应把教育工作的重心着眼在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自觉自主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人做自己的主人,是人之为人,与动物机器的差别,也是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自觉有意识的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内在的潜能。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使其自觉自发地发挥自己潜在的能量即主观能动性,使受教育者自愿地接受教育和自觉地自我教育,可以使教育的开展事半功倍。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外在的任何别人强加给其的强制的意念都更能提高教育的实际效率。

因此,尽情施展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中国当代教育实效的根本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重视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恢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就理该将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本质要求作为合理合情的工作重心。

当代中国教育应当重视全面发展。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培养人的基础素质同时培养人的专业素质,并应当越来越强化基础教育同专业教育之间的统一融合。当代中国教育的目标不应该是培养某一方面的专才或者是高分低能的应试者,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德智体美劳齐头并进的人、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同时提高的人、适应社会为社会所需要的人、非应试教育产物的素质教育的人。使中国当代教育环境下的广大的受教育者能够自由而又全面地得到发展的机会,“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当代中国教育应当重视自由发展。教育应当认同受教育者的主体个性,要认识到每个人的主体间性、人与人的个体差别、人的个性的特殊性独特性。扼杀个性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千人一面不是教育的本意和初衷。教育不应使教育的结果最后变成千篇一律规行矩步、不应使受教育者最终人云亦云照猫画虎。认同主体的相互差别,要求我们要认同主体的个性,即一定应当使其按自己的方式发展,自由且全面地而不是畸形受限地发展。只有当教育尊重自由发展、尊重个性的存在,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才有立足之地。诚然创新是个性发展的产物。当代中国教育应当重视自由发展,正视创造性和多样化只在人的自由发展中诞生。

第三,重视理论联系实践。

开展教育要时刻把握人的实践性。实践作为人这一崇高的生物群体所独有的特殊的类的本质,作为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现实化、是人作为主体的最有力的证明。教育不应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强行灌输,还应关注如何能够积极调动受教育者的实践性,使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中圆满统一。

为了充分举证理论联系实践这一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如何,现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例案具体论述。

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范围应更加贴近贴合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材知识点,做到同时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情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丰富详实又紧贴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不要忘记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并始终观察大学生精神面貌情况,引导大学生探讨他们所关心和困惑的现实问题,指导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难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进行自身完善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宝贵特征和永不凋零的生命气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研究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分析实际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感和代入感,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贵的生命力和魅力。

在教学形式方面,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一改沉闷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不拘一格、行之有效。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提倡互动交流,改枯燥的理论灌输为新颖的探讨研究。鼓励开发及采用可以切实地调动受教育者自愿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极性的新的卓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尝试利用课堂交流讨论、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寓理论于教学。建议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利用情境教育方式开展理论教育,通过切身体会和启发熏陶,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每个受教育者的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有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坚定不动摇,才能坚持做到知行合一并行不悖不违初心。

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出发,以人为着眼、以人为落脚点,以人为本,正确认识教育的性质即教育是人的教育,正确认识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并同时做到重视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也不能忽视重视理论联系实践等具体的方法从而恢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可以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确保中国当代教育的最终伟大蓝图“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得以成为灿烂光辉的美好现实。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思想丰富、意义重大,为中国当代教育提供了方法上的依据,也为中国当代教育建立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中国当代教育应不断吸取经验,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这是当今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务之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1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1.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14,51.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14,53.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14,53.

[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14,5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2,27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60,514.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12,715.

[10]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14,81.

Marx'sHumanNatureTheoryandRevelationfortheContemporaryChineseEducation

XU Jing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013)

Marx's humanistic thought is a key part of Marx's philosophy.Marx's thought of human nature can bring great inspiration to China's current education and hav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Grasping the true connotation of the essence of Marx's human be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help us to sort out the nature,purpose and task of education.

Marx;human nature;education

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5-0085-05

许静(1987-),女,山东巨野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理论。

编辑:崔月华

猜你喜欢

存在物受教育者本质
最有思想的句子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