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模式探析1

2017-04-13谭丽花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英语教学大学

谭丽花

(惠州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模式探析1

谭丽花

(惠州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典型范式。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构建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建立自动化评测体系和分析反馈系统,以保证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信息技术;生态学;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平衡;生态失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大学英语教学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1]。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契机,但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那些受经济环境和文化因素影响较深的地方高校,他们的教师、学生和课堂内外环境如何赶上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步伐,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与信息化背景相适应,达到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探讨资金短缺、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成熟的地方高校如何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以达到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平衡。

一、生态学

Haeckel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2。之后,Waller把生态学应用于教育领域,提出课堂生态的概念,探讨课堂教学的社会性和生态性[3]。1935年,Tansley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态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系统化的高度。目前,随着生态学自身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生态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Barowy&Smith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课堂中的语言交际[4];Boylan则对学生课堂中的边缘性参与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参与生态的概念[5]。而国内对生态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则起步较晚,陈坚林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6];师琳探讨了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生态特征等[7]。纵观国内的课堂生态研究,多集中于探讨课堂生态要素与外部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课堂生态的特征、以及构建生态课堂的具体措施,而以信息化为背景的课堂生态平衡研究则很少,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生态平衡的研究则几乎是空白。

生态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存状态、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各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它们之间存在着平衡与失衡状态、和谐与非和谐的关系,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8]30-33。生态学的整体观和平衡观认为,生态系统的各个生态因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和适应,并且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它们在合作与共生中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生态整体,如果其中一个因子被破坏,将会引起连锁反应,继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生态失衡,呈现不和谐的局面[9]。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便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一个或相关的几个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便会影响、甚至阻止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扩散和分布,成为限制性因子;在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占有自己的空间,并发挥相应的功能;物种中的个体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组成种群,遵守种群的最适密度原则,种群中个体的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种群的发展,只有当种群数量合适的时候,种群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一个生态系统要达到动态平衡,就必须遵守生物的耐受性定律、控制限制因子的发展、把握好物种的生态位、遵循生物的最适密度原则。

课堂生态即把生态学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生态学视语言学习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其生态因子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学生、教学设施、教材等。实现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的优化组合,有利于实现整个语言学习生态系统的和谐、以及效益的最大化。刘长江[8]65-68把大学英语课堂视为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认为构成课堂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以及课前、课中和课后生成的课堂生态环境构成大学英语课堂的两大基本生态属性,其中“人”包括构成课堂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课堂生态环境”包括教室的物理环境、师生背景、教学媒介等课前生成的环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情感态度等课中生成的环境,和班风学风、课堂规章制度等课后生成的环境。这些课堂生态因子保持着数量上的相对稳定,在各自的空间发挥着相应的功能,并且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决定着课堂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评价手段等各个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并与课堂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互换,最终达到教学系统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生态平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研究不仅关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师、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等各个生态因子的发展,更注重研究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课堂生态系统中各个因子的相互关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状况

(一)课堂生态主体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课堂生态主体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和网络服务在学生和教师群体中普遍应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接触到无限的网络资源,但这些浩瀚的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并不全是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如何选取有用的网络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学生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有害网络资源的干扰,有效利用有用的网络学习资源,这些都与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投入有关。但是,外语教育资源的投入和产出受区域的社会、经济、人文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10],省会和东部发达城市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较好,而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限制,教学硬件设备相对落后,多媒体教室数量相对不足,硬件配置低,设备管理维护滞后,教室网络等软件资源也配备不足,导致课堂教学仍以大班授课为主。且由于资金的限制、以及学生深受地方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向中心城市重点院校学习借鉴的阶段。例如,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惠州学院,学校大部分学生经济状况欠佳,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资源等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所处的客家地区“重商业轻教育”的传统观念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态度;惠州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广东欠发达地区,教师引进和培训、教学设备等相比珠三角或长三角地区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与现代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外部环境不相适应,成为影响生态系统中能量互动的限制性因子。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课堂生态主体的知识结构和视野都得到了空前提升,原有的课堂生态平衡被打破,但是,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仍以大班授课为主,很难建立与教育信息化背景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两个生态因子发生了变化,而教育信息技术这一新生的生态因子并没有由传统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上升到引领教学的主导地位,因而被打破的课堂生态平衡并没有得到修复,出现了不和谐的局面,影响了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从而使得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成效甚微。

(二)课堂生态环境

地方高校绝大多数集中于中小城市等欠发达地区,这些学校教师的配备,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资料、教学设备等相比省会和大中城市的重点高校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且地方高校的学生受地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较深,他们对待信息化技术的态度不如大中城市等重点高校的学生开放,这些都影响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顺利开展。很多地方高校由于资金短缺,信息化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仅限于借助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播放录音、视频和讲解课件。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众多,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授课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难以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实行分级分层次教学,导致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听不懂,有问题无机会提问;而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因为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而缺乏兴趣,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待大学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中的师生关系。课堂中以教师讲授知识和语言点为主,课堂缺乏互动,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影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因为作业批改量大、教学课时多,教学任务繁重,影响了他们对待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态度。王林海等[10]48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能量和人才输出过于集中在省会和直辖市等中心城市,而中小城市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环境较差,外语师资的培养水平较低,且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程度也因高校属性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还处于学习借鉴阶段。根据生态学的最适密度原则,种群的疏密程度与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直接相关,过疏或过密都会起到限制作用[11]。信息化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课堂学生人数控制在一定的规模,才能保证学生与教师和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信息传递和能量互动,学生过多则会影响课堂生态中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进而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待大学英语的态度,成为限制性因子,阻碍信息化技术在英语学习领域的成效。

马瑞娟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生态系统的主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能量交换,以达到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1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应用,社会对毕业生英语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学生能有较好的听说和阅读能力,而且更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地方高校本科院校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师信息化能力缺乏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收效甚微,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而课堂生态主体与社会环境的能量交换受到阻碍,课堂生态原有的平衡被打破。

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13]。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重点院校取消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生毕业的关联,利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能力进行多方位的考查,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反馈信息,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使课堂生态主体和信息化技术等生态因子能够在各自的生态位,发挥自己的功能。但是对于中小城市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考试题型主要是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考查的内容既不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对学生所处的地方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考查,严重忽略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从而导致哑巴英语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信息化技术等教学手段未能在课堂生态中占有自己的空间,未能发挥相应的功能,从而导致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失衡。

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的构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大学英语课堂的引领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原有的课堂生态平衡被打破,而处于学习借鉴阶段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其他生态因子如何协调好各自的关系、以及与课堂外环境如何实现信息传递和能量互动,便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生态学整体平衡的观点,如果其中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缺位,将会引起连锁反应,随之造成课堂生态系统的失衡,出现不和谐的局面[14]。在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时,我们应着眼于分析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因子及其内在联系,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审视英语教学、重视英语学习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结合地方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具体环境,探讨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针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受制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缺乏和学生的现状等问题,本文提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大学英语教学,以促进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平衡。

(一)课堂生态主体建设

陈坚林指出,从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来看,人的因素是制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发展、普及和实现“正常化”的瓶颈[15]。因此,课堂生态主体中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实现信息化背景下课堂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但是,中小城市地方高校由于资金的限制,大学英语课堂中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因此,解决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主体失衡的重点应放在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两个方面。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大中城市重点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便利,更为中小城市地方高校的个性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并解决资金难题。地方高校中的教师在课前和课后可以通过网络分享中心城市重点院校的教案库、测评库、背景资源库、阅读材料库、微课库等直播交互系统、日志系统和活动记录等资源库,拓宽视野和知识面;通过共建平台教学资源库,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文本测评,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并利用这些反馈信息为自己的科研提供全面、丰富的一手材料,提升科研能力,在实践中使自己的信息化能力得到提升,逐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中教师的差距。学生则可以在课前和课后通过点击网络链接接触到无限的网络资源,并通过云存储记录下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建立适合自己语言学习情况的数据库,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手机等即时通讯工具共享学习资源,形成学习社群的开放空间,为大学英语课前准备搜集整理丰富的学习资源;借助批改网、可可英语听力网等学习网站提交口头或书面作业,并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地方高校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前和课后的充分利用,为大学英语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准备,实现课堂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能量互动,为地方高校的个性化建设和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课堂生态机制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如火如荼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在中心城市重点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生态的良性循环。而中小城市地方高校由于资金短缺,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课堂还难以真正实行,但是教育信息化的外部社会环境我们不能忽略,而且必须面对,否则便会引起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各个因子的关系发展不平衡,进而影响课堂生态因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互换,使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针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大班英语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课前获取无限网络资源的优势,在课堂上实行分组学习、分组讨论、课堂汇报、同伴点评、教师答疑和总结的方式,从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知识单向传递模式逐步向基于广泛学习资源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过渡,使学生由知识的消费者向知识的生产者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答疑解惑,既能够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待大学英语课堂的积极性,也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控制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这一限制性因子的发展,遵循了生物的耐受性定律,使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平稳运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应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外语课堂教学,克服教学中只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片面性,根据社会对英语应用人才的市场需求,合理定位学习目标,并考虑英语教学的社会、校园环境等因素,把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学科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改变英语学习的从属地位,引领英语学习向其他学科渗透,克服英语学习的纯语言化,建立集英语表述、学科趣味、实际运用、学术思维等多位一体的大学英语学科专业化模式[16]。大学英语课堂应以信息化技术为主导,通过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泛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内容,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研究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实现课堂生态主体与社会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达到课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例如,惠州学院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支持多终端、全场景教学应用的优势,把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惠州发展数码城和大亚湾石化城的城市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并融合惠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特征,把电子数码产品、石油化工、惠州旅游景点、产品的介绍融入大学英语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英语的学习,并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真正把握好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课堂内生态因子的生态位,实现课堂内外生态因子的信息交换和良性互动,发挥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最佳效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学评价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口语和文本实现了自动化的测评方式,并且建立了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分析反馈系统。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不仅为中心城市的重点院校所利用,也可以运用于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因此,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一优势,使学生从以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对学生进行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多方面能力的检测。例如,地方高校学生可以借助批改网等网站和人机交互的方式,对自己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通过电脑等现代化设备进行评测,这些网站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自动归类,把反馈信息及时提供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反馈信息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最终实现教、学、练、测、评、研一体化的教学生态平衡体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

[2]黄远振,陈维振.中国外语教育:理解与对话—生态哲学视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范国睿.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角下的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

[4]Barowy,W.&Smith,J.E.Ec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Classroom Communication[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2008(19): 149-165.

[5]Boylan,M.Ecologies of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Classroom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0(26):61-70.

[6]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2006(6):3-10.

[7]师琳.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生态环境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3):62-65.

[8]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9]刘显才.试论英语通识教育生态课堂的构建[C]∥龙翔.当代外语(第一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19-27.

[10]王林海,张晴,马兰.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状况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6):46-51.

[1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

[12]马瑞娟.基于生态语言学和动态系统理论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7):47-49.

[13]余爱菊.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29-131.

[14]孙鹏,李嫦媖,芦建顺,高荣涛.生态语言学视野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11-114.

[15]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71.

[16]赵光慧,张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个性化、学科化、中国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6):58-61.

【责任编辑:孙 健】

On Ecological Mode of English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zation

TAN Li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Guangdong,China)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s a main trend of modern education.From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elaborating on some factors about English classroom ecology in loc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we may arrive at some solutions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ld be applied in preparations and reviews to establish an inquiry learning mode centered on problem-solving.Personalized learning content,automated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system should also be encouraged in English study so as to promote a dynamic and harmonious ecosystem of English classroom in local colleges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ecology;college English teaching;ecological balance;ecological imbalance

H319.3

A

1671-5934(2017)02-0110-05

2016-12-12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GDJY-2014-C-b070);惠州学院科研课题(hzux1201317)

谭丽花(1978-),女,湖南湘潭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英语教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